【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
[0001]本技术涉及减震器
,具体为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在骑行过程中遇到颠簸时,减震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驾驶者的驾驶感受,过软和过硬的减震器在使用时都会造成驾驶者对车辆控制的不稳定,因此选择合适的减震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现有的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就比如现有的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的软硬程度往往都是恒定的,对不同路面情况不能做到足够的支撑和舒适度的平衡,较硬的减震在小颠簸时会使驾驶者感到十分难受,而较软的减震则会使驾驶者在遇到较深的坑洞时无法使车辆获得足够的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减震器不能做到舒适度和支撑效果平衡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外壳、连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压力杆,所述外壳下端被连杆所贯穿,所述连杆位于外壳内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缓冲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外壳(1)、连杆(2)、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9)和压力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下端被连杆(2)所贯穿,所述连杆(2)位于外壳(1)内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缓冲板(3),所述第一缓冲板(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4),且第一支撑板(4)与第一缓冲板(3)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18),所述第一支撑板(4)的侧表面开设有让位槽(5),所述外壳(1)的内侧表面嵌入式安装有限位杆(6),所述第一支撑板(4)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二缓冲板(7),所述第二缓冲板(7)的上放设置有第二支撑板(9),且第二支撑板(9)与第二缓冲板(7)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18),所述第二支撑板(9)的上表面固定有压力杆(10),所述外壳(1)的上端内部开设有油液腔(11),所述外壳(1)上端侧表面内部开设有压力腔(12),所述油液腔(11)与压力腔(12)之间连接有第一出液管(13)和第二出液管(15),所述压力腔(12)的内部设置有复位环(14),所述外壳(1)的上端侧表面开设有泄压口(17),且泄压口(17)分别贯穿压力腔(12)和外壳(1)的外表面,所述限位杆(6)和压力腔(12)与外壳(1)之间分别连接有复位弹簧(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淑斌,安丰谦,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微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