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自动化高效制作生产线及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7556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弹簧自动化高效制作生产线及工艺,其弹簧制品(61)包括螺旋状的成形弹簧(62);成形弹簧(62)具有两个端头,在成形弹簧(62)的两个端头分别连接有第一端帽(63)及第二端帽(64);第一端帽(63)和/或第二端帽(64),具有中空孔及连接法兰;中空孔,与成形弹簧(62)的端头焊接连接,连接法兰,用于连接对应的牵拉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便。便。

Automatic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line and process of sp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簧自动化高效制作生产线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弹簧自动化高效制作生产线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弹簧,需要通过将弹簧丝牵拉后,定型,热处理,然后绕制,进行组装,其自动化程度低,因为,人为的参与,其组装后的精度需要通过经验控制,对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需要对焊接组装人员进行长时间培训后,才能从事操作,费时费力。
[0003]CN201911152142.9一种托弹簧及其制造方法,虽然,其提供一种制作方法,但是其自动化程度,其弹簧牵拉连接部设计不合理,容易产生牵拉形变。
[0004]本专利技术对现有设计制作工艺改进,设计一套全新的弹簧及其配套自动化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弹簧自动化高效制作生产线。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弹簧制品,弹簧制品包括螺旋状的成形弹簧;成形弹簧具有两个端头,在成形弹簧的两个端头分别连接有第一端帽及第二端帽;
[0008]第一端帽和/或第二端帽,具有中空孔及连接法兰;中空孔,与成形弹簧的端头焊接连接,连接法兰,用于连接对应的牵拉件。
[0009]一种弹簧自动化高效制作生产线,包括
[0010]弹簧室卷盘座,在弹簧室卷盘座上盘卷有弹簧丝线,弹簧室卷盘座带动弹簧丝线设置旋转或弹簧丝线在弹簧室卷盘座旋转设置,从而将弹簧丝线直线输出;
[0011]拉直组件,承接弹簧室卷盘座输出的弹簧丝线,并对弹簧丝线进行校直定型;
[0012]绕丝组件,对弹簧丝线上芯轴并进行绕丝形成的弹簧;
[0013]配套架,用于传送弹簧于对应工序;
[0014]直线传送组件,输入端设置有配套架一侧,用于承接绕丝组件输出的弹簧,通过推杆或机械手带动弹簧前行;
[0015]在直线传送组件设置有:
[0016]修整组件,用于对弹簧端头进行电加热折弯处理;
[0017]第一端帽上料组件,用于在弹簧下端安装第一端帽;
[0018]取轴组件,用于将芯轴从弹簧上取下;
[0019]第二端帽上料组件,用于在弹簧上端安装第二端帽;
[0020]焊接装置,具有与第二端帽上料组件平行的导轨,在对应工位,用于将弹簧的端头与第一端帽或第二端帽焊接;
[0021]生产线还包括成形弹簧的二次加工设备。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23]弹簧室卷盘座,包括固定设置的卷盘托盘;在卷盘托盘中心处设置有导向中心轴,
用于插入弹簧丝线盘卷;
[0024]在卷盘托盘上分布若干有旋转径向豁口,用于安装有径向移动的侧扶爪;
[0025]在卷盘托盘一侧设置有侧向牵引座,在侧向牵引座上设置有相对于弹簧室卷盘座半径切向设置的导向通孔,用于弹簧丝线盘卷输出直线的弹簧丝线;
[0026]拉直组件,包括与导向通孔同轴设置的直线加热管,用于穿过的弹簧丝线进行加热,在直线加热管输出端设置有从动上支撑架,在从动上支撑架上设置有从动上弹性支撑辊,在从动上弹性支撑辊下方设置有从动下支撑辊;
[0027]在从动下支撑辊与从动上弹性支撑辊之间设置有通道,以通过弹簧丝线前行;
[0028]在从动上支撑架前方设置有对压轮辊,对于将弹簧丝线滚压呈直线;在对压轮辊输出端设置有弹簧丝输出管座,弹簧丝输出管座上设置有风路,用于对弹簧丝线降温;
[0029]在弹簧丝输出管座出口设置有管输出斜面口,用于输出弹簧丝线;
[0030]在管输出斜面口端部设置有下支撑座,用于支撑弹簧丝线,在下支撑座上设置有升降切刀座,用于对下支撑座上的弹簧丝线进行切断;在下支撑座输出端设置有横向引导导轨,在横向引导导轨上设置有横向移动滑块,在横向移动滑块上并排有若干引入导向套,用于承接下支撑座上输出的弹簧丝线,在横向移动滑块一侧设置有修磨砂轮刀座,用于对弹簧丝线端头进行修磨;
[0031]在下支撑座一侧设置有若干组的下牵引导辊,在下牵引导辊上对应设置有上压轮辊组,
[0032]在下牵引导辊与上压轮辊组之间设置有对应通道,以送入被切断的弹簧丝线;
[0033]在下牵引导辊前方设置有引导管路,用于导向对应通道的弹簧丝线;
[0034]引导管路输出的弹簧丝线送入绕丝组件;
[0035]绕丝组件包括带有偏心输入孔的输入固定座;在输入固定座前端设置有弹簧制作工位;
[0036]在弹簧制作工位设置有对合且具有内螺旋导向槽的第一侧辅助座与第二侧辅助座;
[0037]当第一侧辅助座与第二侧辅助座抱合时,第一侧辅助座与第二侧辅助座的内螺旋导向槽连续设置;
[0038]在第一侧辅助座与第二侧辅助座抱合的空腔中,穿有中心导向轴;在中心导向轴上设置有螺纹导向公槽,在中心导向轴前端设置有带有顶丝的前端定位卡槽,前端定位卡槽与偏心输入孔相对,用于承接插入的弹簧丝线的前端头,并通过顶丝顶紧固定;
[0039]内螺旋导向槽与螺纹导向公槽同时存在或择一存在;
[0040]在中心导向轴旋转的同时,第一侧辅助座与第二侧辅助座抱合,第一侧辅助座在抱合的同时进行静止或直线往复行进,当采用旋转时,中心导向轴旋转一圈,第一侧辅助座与第二侧辅助座后退一个导程;
[0041]配套架包括转换工位盘,在转换工位盘外侧同轴旋转或固定设置有弧形的侧导向托座;
[0042]在中心导向轴上设置有卡环槽;在转换工位盘上分布有开口卡槽,用于卡装中心导向轴的卡环槽,并带动卡装中心导向轴旋转,依次经过有弹簧制作工位、弹簧热处理工位、冗余工位、下落工位;
[0043]在弹簧制作工位,进行弹簧绕制,同时,第一侧辅助座与第二侧辅助座具有加热丝圈,对成形弹簧进行预热定型;在弹簧热处理工位,设置有热处理设备及配套机械手,将成形弹簧送入热处理设备对成形弹簧进行二次热处理;
[0044]下落工位,朝下设置且在一侧设置有顶出推杆,通过侧导向托座承接下落的中心导向轴及成形弹簧;
[0045]顶出推杆将载有中心导向轴的成形弹簧轴向推出离开配套架;
[0046]在转换工位盘背侧设置有带动侧导向托座旋转的旋转摆动臂;
[0047]在弹簧制作工位背侧有可轴向移动的驱动旋转轴,中心导向轴两端面具有对应花键孔,驱动旋转轴具有用于的花键头。
[0048]直线传送组件包括纵向设置的纵向导轨;
[0049]在下落工位输出端具有送入竖直工位,在送入竖直工位具有导向斜面,驱动旋转轴沿着导向斜面滑落变为竖直状态;在导向斜面输出端设置有与直线传送组件平行的直线导轨,在直线导轨上行走有移动机械手;
[0050]移动机械手包括对称设置在直线传送组件两侧且相向运动的机械手横向移动臂;在两个机械手横向移动臂上设置有机械手侧旋转臂;在机械手侧旋转臂上设置有机械手二次对向移动臂,在机械手二次对向移动臂端部设置有机械手夹持半套,用于夹持竖直状态的中心导向轴中部;
[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簧制品,其特征在于:弹簧制品(61)包括螺旋状的成形弹簧(62);成形弹簧(62)具有两个端头,在成形弹簧(62)的两个端头分别连接有第一端帽(63)及第二端帽(64);第一端帽(63)和/或第二端帽(64),具有中空孔及连接法兰;中空孔,与成形弹簧(62)的端头焊接连接,连接法兰,用于连接对应的牵拉件。2.一种弹簧自动化高效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簧室卷盘座(1),在弹簧室卷盘座(1)上盘卷有弹簧丝线(16),弹簧室卷盘座(1)带动弹簧丝线(16)设置旋转或弹簧丝线(16)在弹簧室卷盘座(1)旋转设置,从而将弹簧丝线(16)直线输出;拉直组件(2),承接弹簧室卷盘座(1)输出的弹簧丝线(16),并对弹簧丝线(16)进行校直定型;绕丝组件(3),对弹簧丝线(16)上芯轴并进行绕丝形成的弹簧;配套架(4),用于传送弹簧于对应工序;直线传送组件(7),输入端设置有配套架(4)一侧,用于承接绕丝组件(3)输出的弹簧,通过推杆或机械手带动弹簧前行;在直线传送组件(7)设置有:修整组件(5),用于对弹簧端头进行电加热折弯处理;第一端帽上料组件(6),用于在弹簧下端安装第一端帽(63);取轴组件(8),用于将芯轴从弹簧上取下;第二端帽上料组件(10),用于在弹簧上端安装第二端帽(64);焊接装置(9),具有与第二端帽上料组件(10)平行的导轨,在对应工位,用于将弹簧的端头与第一端帽(63)或第二端帽(64)焊接;生产线还包括成形弹簧(62)的二次加工设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自动化高效制作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弹簧室卷盘座(1),包括固定设置的卷盘托盘(11);在卷盘托盘(11)中心处设置有导向中心轴(12),用于插入弹簧丝线(16)盘卷;在卷盘托盘(11)上分布若干有旋转径向豁口(13),用于安装有径向移动的侧扶爪;在卷盘托盘(11)一侧设置有侧向牵引座(14),在侧向牵引座(14)上设置有相对于弹簧室卷盘座(1)半径切向设置的导向通孔,用于弹簧丝线(16)盘卷输出直线的弹簧丝线(16);拉直组件(2),包括与导向通孔同轴设置的直线加热管(17),用于穿过的弹簧丝线(16)进行加热,在直线加热管(17)输出端设置有从动上支撑架(20),在从动上支撑架(20)上设置有从动上弹性支撑辊(19),在从动上弹性支撑辊(19)下方设置有从动下支撑辊(18);在从动下支撑辊(18)与从动上弹性支撑辊(19)之间设置有通道,以通过弹簧丝线(16)前行;在从动上支撑架(20)前方设置有对压轮辊(21),对于将弹簧丝线(16)滚压呈直线;在对压轮辊(21)输出端设置有弹簧丝输出管座(22),弹簧丝输出管座(22)上设置有风路,用于对弹簧丝线(16)降温;在弹簧丝输出管座(22)出口设置有管输出斜面口(23),用于输出弹簧丝线(16);在管输出斜面口(23)端部设置有下支撑座(24),用于支撑弹簧丝线(16),在下支撑座
(24)上设置有升降切刀座(29),用于对下支撑座(24)上的弹簧丝线(16)进行切断;在下支撑座(24)输出端设置有横向引导导轨(26),在横向引导导轨(26)上设置有横向移动滑块(25),在横向移动滑块(25)上并排有若干引入导向套(27),用于承接下支撑座(24)上输出的弹簧丝线(16),在横向移动滑块(25)一侧设置有修磨砂轮刀座(28),用于对弹簧丝线(16)端头进行修磨;在下支撑座(24)一侧设置有若干组的下牵引导辊(30),在下牵引导辊(30)上对应设置有上压轮辊组(31),在下牵引导辊(30)与上压轮辊组(31)之间设置有对应通道,以送入被切断的弹簧丝线(16);在下牵引导辊(30)前方设置有引导管路(32),用于导向对应通道的弹簧丝线(16);引导管路(32)输出的弹簧丝线(16)送入绕丝组件(3);绕丝组件(3)包括带有偏心输入孔(34)的输入固定座(33);在输入固定座(33)前端设置有弹簧制作工位(44);在弹簧制作工位(44)设置有对合且具有内螺旋导向槽(39)的第一侧辅助座(37)与第二侧辅助座(38);当第一侧辅助座(37)与第二侧辅助座(38)抱合时,第一侧辅助座(37)与第二侧辅助座(38)的内螺旋导向槽(39)连续设置;在第一侧辅助座(37)与第二侧辅助座(38)抱合的空腔中,穿有中心导向轴(35);在中心导向轴(35)上设置有螺纹导向公槽(36),在中心导向轴(35)前端设置有带有顶丝的前端定位卡槽(40),前端定位卡槽(40)与偏心输入孔(34)相对,用于承接插入的弹簧丝线(16)的前端头,并通过顶丝顶紧固定;内螺旋导向槽(39)与螺纹导向公槽(36)同时存在或择一存在;在中心导向轴(35)旋转的同时,第一侧辅助座(37)与第二侧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遨翔周文成李云静叶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和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