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整车试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7130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1:18
一种乘用车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整车试验方法,属于防雾/除雾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对防雾/除雾系统或者装置的有效试验,导致无法对防雾/除雾系统或者装置的性能做质量验证和评价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确定待试验车辆的各个部件已符合试验条件;步骤S2,分别在环境仓和道路上进行待试验车辆的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试验,并在试验期间的等间隔时间检测待试验车辆的自动防雾/除雾系统是否有效。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雾/除雾技术领域中,首次提出了一种乘用车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整车试验方法。除雾系统的整车试验方法。除雾系统的整车试验方法。

A whole vehicle test method for automatic anti fog / demist system of passenger c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乘用车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整车试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雾/除雾
,具体涉及一种乘用车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整车试验技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技术进步,车载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搭载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乘用车,可以有效的减少驾驶员操作,在车辆起雾前就能及时启动,避免前风窗和左右侧窗起雾,保障驾驶员视野提高驾驶安全性。
[0003]目前研究人员已研发出了各种有关于汽车自动防雾/除雾系统或者装置,可以有效解决汽车行驶中某个部件出现雾气的困扰,例如:专利文献CN112208299A公开了“电动汽车空调系统新回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通过配合汽车空调工作,消除夏天开空调和冬季开HP或PTC的情况下,玻璃风挡起雾的安全隐患,还能够节能、增加续航。该专利文献所述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玻璃风挡起雾的安全隐患问题。专利文献CN102205782A公开了“自动防雾空调系统及防雾方法”,利用微电脑强大的运算能力,控制风门及鼓风机的运行模式进一步改善了车内环境,提高了行车安全性。该专利文献所述技术方案能够善了车内环境,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0004]但现有技术中,没有对防雾/除雾系统或者装置的有效试验方法,导致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没有对相关功能进行验证,无法确定系统的功能是否满足整车开发的工程目标,一旦无法满足设计目标的车辆直接流入市场,很容易造成用户抱怨甚至索赔。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对防雾/除雾系统或者装置的有效试验,导致无法对防雾/除雾系统或者装置的性能做质量验证和评价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乘用车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整车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S1,确定待试验车辆的各个部件已符合试验条件;
[0008]步骤S2,分别在环境仓和道路上进行待试验车辆的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试验,并在试验期间的等间隔时间检测待试验车辆的自动防雾/除雾系统是否有效。
[0009]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在环境仓进行待试验车辆的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试验时,环境仓的温度调整至试验温度,并维持所述试验温度的浮动在
±
2℃的范围内。
[0010]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试验温度为35℃、

3℃或

20℃。
[0011]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在环境仓进行待试验车辆的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试验方法为台架试验方法。
[0012]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在道路上进行待试验车辆的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试验时,试验在冬季白天城市市区进行,室外温度范围为

3℃~

20℃。
[0013]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在环境仓和道路上进行待试验车辆的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试验时,根据待试验车辆的额定载人数,按每人70g/h
±
5g/h补足蒸汽量。
[0014]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试验期间的等间隔时间为每两分钟。
[0015]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在环境仓进行待试验车辆的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试验,包括以下步骤:
[0016]步骤S3,保证待测试车辆的车内温度与车外环境温度相同,并保证待测试车辆全部车门窗处于关闭状态;
[0017]步骤S4,开启雾气发生器后,启动待测试车辆,并将空调温度设置为25℃;
[0018]步骤S5,待测试车辆分别在车速40km/h和100km/h,等速行驶30min。
[0019]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在道路上进行待试验车辆的整车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试验,包括以下步骤:
[0020]步骤S6,保证待测试车辆的车内温度与车外环境温度相同,并保证待测试车辆全部车门窗处于关闭状态;
[0021]步骤S7,开启雾气发生器后,启动待测试车辆,并将空调温度设置为25℃;
[0022]步骤S8,待测试车辆按市区限速要求行驶60min。
[0023]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保证待测试车辆的车内温度与车外环境温度相同的方法为:打开待测试车辆全部车门窗,直至待测试车辆的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相同。
[0024]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对防雾/除雾系统或者装置的有效试验,导致无法对防雾/除雾系统或者装置的性能做质量验证和评价的问题。具体有益效果包括:
[0025]1、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乘用车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整车试验方法,分别模拟了夏季和冬季环境,在车辆上市前对整车上的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功能和标定结果进行验证,在试验期间的等间隔时间检测待试验车辆的自动防雾/除雾系统是否有效,可以对该防雾/除雾系统或者装置的性能做质量验证和评价。
[0026]2、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乘用车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整车试验方法,本试验方法所规定的试验工况,模拟了国内容易起雾的环境条件,按照坐满乘员的情况进行试验,为主机厂和供应商提供了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标定和验证环境。为主机厂检验供应商标定成果提供了依据,也为开发智能高效的空调系统提供了重要参考。
[0027]3、本专利技术将用于静态试验的雾气发生器,在环境仓和道路上进行待试验车辆的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试验时,当待试验车辆的车内乘员未坐满时,根据所缺人数按每人70g/h
±
5g/h补足蒸汽量,通过此种方式引入动态试验,填补成员缺口,节省了人力资源。
[0028]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整车试验领域,在车辆上市前,进行自动防雾/除雾系统性能试验,可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判定系统启动后除雾/防雾效果是否达标,在车内大量起雾的情况下,前风窗和左右侧窗视野恢复是否达到设计目标。二是可以对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标定成果进行检验,例如:启动时机是否准确,工作时长是否合适,退出机制是否合理等等,进行验证。如果不进行本试验,则无法在车辆开发阶段的对自动防雾/除雾系统功能进行验证,也无法对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标定成果进行准确的评价。
附图说明
[0029]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乘用车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整车试验方法流程图。
[0031]图2是实施方式十一所述的环境温度35℃的试验工况图。
[0032]图3是实施方式十二所述的环境温度

3℃的试验工况图。
[0033]图4是实施方式十三所述的环境温度

20℃的试验工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多种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整车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确定待试验车辆的各个部件已符合试验条件;步骤S2,分别在环境仓和道路上进行待试验车辆的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试验,并在试验期间的等间隔时间检测待试验车辆的自动防雾/除雾系统是否有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用车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整车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在环境仓进行待试验车辆的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试验时,环境仓的温度调整至试验温度,并维持所述试验温度的浮动在
±
2℃的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乘用车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整车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温度为35℃、

3℃或

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用车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整车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在环境仓进行待试验车辆的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试验方法为台架试验方法。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用车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整车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在道路上进行待试验车辆的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试验时,试验在冬季白天城市市区进行,室外温度范围为

3℃~

2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用车自动防雾/除雾系统的整车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在环境仓和道路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洋李伟王卓孙晓玲余达淇李洪波李保权徐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