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线缆组件及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644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8:13
本申请公开一种线缆、线缆组件以及通信系统。线缆包括第一线组、第二线组以及保护层。保护层包裹第一线组与第二线组。第一线组包括电源线、第一屏蔽地线以及第一包裹层。第二线组包括第一同轴线、第二屏蔽地线以及第二包裹层。通过在第一线组设置有第一屏蔽地线以及第一包裹层,第一屏蔽地线和第一包裹层均接地,第一包裹层采用屏蔽材料。这样,第一屏蔽地线和第一包裹层均可以屏蔽电源线的电磁波,从而避免电源线的电磁波向第一线组外部辐射,进而保证电源线不容易影响第一同轴线的传输性能。线缆的抗电磁辐射的性能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线缆的抗电磁辐射的性能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线缆的抗电磁辐射的性能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

Cables, cable component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线缆组件及通信系统
[0001]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01月2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0084095.X、申请名称为“一种线缆及电子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0002]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线缆、线缆组件及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0003]近年来,大屏市场进入一个高速成长的时期,人们对大屏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在普通的电视观看,而是对高清视觉的享受和更加多元化的功能需求日益旺盛。这样,对连接在大屏与机顶盒(也称为数字视频变换盒,set top box,STB)之间的线缆的传输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传统线缆的结构设置不合理,传统线缆的抗电磁波的能力较差,从而无法满足大屏的传输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抗电磁波的能力较佳的线缆、线缆组件及通信系统。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线缆。线缆包括第一线组、第二线组以及保护层。保护层包裹第一线组与第二线组。
[0006]第一线组包括电源线、第一屏蔽地线以及第一包裹层。第一包裹层包裹电源线以及第一屏蔽地线。第一包裹层电连接第一屏蔽地线。第一屏蔽地线用于接地。第一包裹层的材质为屏蔽材料。
[0007]第二线组包括第一同轴线、第二屏蔽地线以及第二包裹层。第二包裹层包裹第一同轴线以及第二屏蔽地线。第一同轴线用于传输高速信号。第二屏蔽地线用于接地。
[0008]可以理解的是,当线缆既能够提供电力,又能够传输高速信号时,线缆的电源线对线缆的第一同轴线的干扰尤其明显,从而导致线缆抗电磁辐射的性能较差。此时,虽然第一同轴线能够传输高速信号,但由于抗电磁辐射的性能太差,第一同轴线还是无法应用于两个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而本实施例的线缆在传输电力以及高速信号时,线缆的抗电磁辐射的性能较佳。具体如下。
[0009]首先,通过第一包裹层包裹电源线以及第二包裹层包裹第一同轴线,从而使得电源线与第一同轴线分开包裹。当线缆传输信号时,电源线不容易影响第一同轴线的传输性能。这样,第一同轴线的抗电磁辐射的性能较佳。
[0010]其次,通过在第一线组设置有第一屏蔽地线,第一屏蔽地线可以屏蔽电源线的电磁波,从而避免电源线的电磁波向第一线组外部辐射,进而保证电源线不容易影响第一同轴线的传输性能。这样,第一同轴线的抗电磁辐射的性能能够进一步地提高。
[0011]另外,通过在第二线组设置有第二屏蔽地线,从而利用第二屏蔽地线屏蔽第二线组外部的电磁波(包括电源线的电磁波),进而避免第二线组的外部电磁波干扰第一同轴线
的传输性能。这样,第一同轴线的抗电磁辐射的性能进一步地提高。
[0012]最后,通过将第一包裹层电连接至第一屏蔽地线,且第一包裹层的材质采用屏蔽材料。由于第一屏蔽地线接地,第一包裹层可以经第一屏蔽地线直接接地。此时,第一包裹层也可以屏蔽电源线的电磁波,从而避免电源线的电磁波向第一线组外部辐射,进而保证电源线不容易影响第一同轴线的传输性能。
[0013]本申请的线缆还可以解决传统线缆结构的一些问题。
[0014]首先,相较于将第一同轴线与电源线混合包裹的方案,本实施例的第一同轴线单独装配,一方面第一同轴线与电源线等电线不会因相互混合而导致在装配过程中,各条电线相互移动,第二包裹层不容易包裹第一同轴线,进而增大第二线组的装配困难度。故而,本实施例的第二线组的可制造性较佳。相同的,第一线组的可制造性也较佳。
[0015]另外,通过第一包裹层包裹电源线以及第一屏蔽地线,可以使得电源线以及第一屏蔽地线之间可以更紧密、更充实,有利于实现第一线组外径的小形化设置。通过第二包裹层包裹第一同轴线与第二屏蔽地线,第一同轴线与第二屏蔽地线之间可以更紧密、更充实,有利于实现第二线组外径的小形化设置。
[0016]此外,在将线缆固定于外部器件时,需要将线缆的保护层部分挤出,从而露出第一线组和第二线组内的各个电线。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线组内设置有第一包裹层和第二线组内设置有第二包裹层,从而在线缆的部分保护层挤出时,部分保护层不会因进入每一线组内而导致部分保护层无法挤出。
[0017]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屏蔽地线为裸露的导体线。第一包裹层包括绝缘基底以及吸波层。第一包裹层的吸波层设置于第一包裹层的绝缘基底的表面。第一包裹层的吸波层面向第一屏蔽地线,且第一包裹层的吸波层与第一屏蔽地线接触。这样,一方面,第一屏蔽地线的结构较为简单,可以简化线缆的结构。另一方面,第一包裹层的吸波层是一种具有抗电磁波干扰的屏蔽材料。第一包裹层的抗电磁辐射的性能更佳。另外,第一包裹层的吸波层与第一屏蔽地线通过接触来实现电连接,第一包裹层与第一屏蔽地线的电连接方式较为简单。
[0018]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屏蔽地线为裸露的导体线。第一包裹层的材质为铝箔。第一屏蔽地线与第一包裹层接触。这样,第一屏蔽地线与第一包裹层的结构较为简单,可以简化线缆的结构。另一方面,铝箔是一种具有抗电磁波干扰的屏蔽材料。铝箔的抗电磁辐射的性能较佳。另外,铝箔与第一屏蔽地线通过接触来实现电连接,铝箔与第一屏蔽地线的电连接方式较为简单。
[0019]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包裹层电连接第二屏蔽地线。第二包裹层为屏蔽材料。
[0020]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二包裹层电连接至第二屏蔽地线,且第二包裹层采用屏蔽材料。由于第二屏蔽地线接地,第二包裹层可以经第二屏蔽地线直接接地。此时,第二包裹层可以屏蔽第二线组外部的电磁波(包括电源线的电磁波),进而避免第二线组的外部电磁波干扰第一同轴线的传输性能。
[0021]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屏蔽地线为裸露的导体线。第二包裹层包括绝缘基底以及吸波层。第二包裹层的吸波层设置于第二包裹层的绝缘基底的表面。第二包裹层的吸波层面向第二屏蔽地线,且第二包裹层的吸波层与第二屏蔽地线接触。这样,一方面,第
二屏蔽地线的结构较为简单,可以简化线缆的结构。另一方面,第二包裹层的吸波层是一种具有抗电磁波干扰的屏蔽材料。第二包裹层的抗电磁辐射的性能更佳。另外,第二包裹层的吸波层与第二屏蔽地线通过接触来实现电连接,第二包裹层与第二屏蔽地线的电连接方式较为简单。
[0022]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屏蔽地线为裸露的导体线。第二包裹层的材质为铝箔。第二屏蔽地线与第二包裹层接触。这样,第二屏蔽地线与第二包裹层的结构较为简单,可以简化线缆的结构。另一方面,铝箔是一种具有抗电磁波干扰的屏蔽材料。铝箔的抗电磁辐射的性能较佳。另外,铝箔与第二屏蔽地线通过接触来实现电连接,铝箔与第二屏蔽地线的电连接方式较为简单。
[0023]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线组还包括第一接地线。第一包裹层还包裹第一接地线。第一接地线为电源线的地线。第一接地线包括接地内导体以及接地绝缘层。接地绝缘层包裹接地内导体的周侧面。
[0024]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线组还包括第二接地线。第一包裹层还包裹第二接地线。第二接地线为电源线的地线。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线组(10)、第二线组(20)以及保护层(40),所述保护层(40)包裹所述第一线组(10)与所述第二线组(20);所述第一线组(10)包括电源线(11)、第一屏蔽地线(15)以及第一包裹层(16),所述第一包裹层(16)包裹所述电源线(11)以及所述第一屏蔽地线(15),所述第一包裹层(16)电连接所述第一屏蔽地线(15),所述第一屏蔽地线(15)用于接地,所述第一包裹层(16)的材质为屏蔽材料;所述第二线组(20)包括第一同轴线(21)、第二屏蔽地线(22)以及第二包裹层(23),所述第二包裹层(23)包裹所述第一同轴线(21)以及所述第二屏蔽地线(22),所述第一同轴线(21)用于传输高速信号,所述第二屏蔽地线(22)用于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地线(15)为裸露的导体线;所述第一包裹层(16)包括绝缘基底(161)以及吸波层(162),所述吸波层(162)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161)的表面,所述吸波层(162)面向所述第一屏蔽地线(15),且所述吸波层(162)与所述第一屏蔽地线(15)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地线(15)为裸露的导体线,所述第一包裹层(16)的材质为铝箔,所述第一屏蔽地线(15)与所述第一包裹层(16)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裹层(23)电连接所述第二屏蔽地线(22),所述第二包裹层(23)为屏蔽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组(10)还包括第一接地线(12),所述第一包裹层(16)还包裹所述第一接地线(12),所述第一接地线(12)为所述电源线(11)的地线;所述第一接地线(12)包括接地内导体(121)以及接地绝缘层(122),所述接地绝缘层(122)包裹所述接地内导体(121)的周侧面(121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组(10)还包括第二接地线(13),所述第一包裹层(16)还包裹所述第二接地线(13),所述第二接地线(13)为所述电源线(11)的地线;所述第二接地线(13)为裸露的导体线,所述第二接地线(13)与所述第一屏蔽地线(15)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11)包括电源内导体(111)以及电源绝缘层(112),所述电源绝缘层(112)包裹所述电源内导体(111)的周侧面(1111);所述电源内导体(111)的直径满足23AWG,所述电源绝缘层(112)的材质为FEP。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组(10)还包括电子线(14),所述第一包裹层(16)还包裹所述电子线(14),所述电子线(14)用于传输低速信号、传输电力、接地或者预留未用。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100)还包括第三线组(30),所述保护层(40)还包裹所述第三线组(30);所述第三线组(30)包括第二同轴线(31)、信号线(32)、第三屏蔽地线(33)以及第三包
裹层(34),所述第三包裹层(34)包裹所述第二同轴线(31)、所述信号线(32)以及所述第三屏蔽地线(33),所述第二同轴线(31)与所述信号线(32)用于传输低速信号,所述第三屏蔽地线(33)用于接地,所述第三包裹层(34)的材质为屏蔽材料,所述第三包裹层(34)电连接所述第三屏蔽地线(33)。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32)用于辅助链路。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线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线组(30)还包括第三同轴线(35),所述第三包裹层(34)还包裹所述第三同轴线(35),所述第三同轴线(35)用于传输高速信号。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轴线(21)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第一同轴线(21)包括一根中心线(211)以及多根周边线(212),多根所述周边线(212)环绕所述中心线(211)设置,多根所述周边线(212)围成环状。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轴线(21)包括至少一根芯线(213)、同轴线绝缘层(214)、同轴线包裹层(215)以及胶套层(216);所述同轴线绝缘层(214)包裹所述芯线(213),所述同轴线包裹层(215)包裹所述同轴线绝缘层(214)的周侧面(2141),所述胶套层(216)包裹所述同轴线包裹层(215)。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40)的材质为TPU或者TPU。15.一种线缆组件(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路板(200)、第二电路板(300)、第一连接器公座(400)、第二连接器公座(500)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100);所述线缆(100)包括第一端部(101)以及第二端部(102);所述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00),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00),所述线缆(100)的第二端部(10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300),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300);所述第一连接器公座(40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00),且通过所述第一电路板(200)电连接于所述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所述第一连接器公座(400)用于插接第一设备(2000)的第一连接器母座(600);所述第二连接器公座(50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300),且通过所述第二电路板(300)电连接于所述线缆(100)的第二端部(102),所述第二连接器公座(500)用于插接第二设备(3000)的第二连接器母座(700)。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缆组件(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组件(1000)还包括第一保护套(800)以及第二保护套(900);所述第一保护套(800)套设部分所述第一连接器公座(400)、所述第一电路板(200)与所述线缆(100)的第一端部(101),所述第二保护套(900)套设部分所述第二连接器公座(500)、所述第二电路板(300)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星苏天杰沈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