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压接型导电纤维扁平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54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1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压接型导电纤维扁平电缆,包括呈一排布置且轴线位于同一平面的六个铜单丝导体形成内导体层,所述铜单丝导体外径不小于0.5mm,所述内导体层外表面依次包覆导电纤维缠绕层和镀锡外导体层形成缆芯,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发泡聚乙烯内绝缘层、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和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层为导电纤维束螺旋缠绕结构,所述镀锡外导体层厚度为45μm至80μm,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呈长椭圆形且短轴长度为0.85mm至2.6mm。该扁平电缆具有更好压着强度,确保与接线端子压装连接牢固,电气连接可靠性更好。电气连接可靠性更好。电气连接可靠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压接型导电纤维扁平电缆


[0001]本申请属于电缆
,尤其是涉及一种耐压接型导电纤维扁平电缆。

技术介绍

[0002]通信设备电缆末端需要接线时,需要应用到接线端子,通信电缆在与接线端子压接安装时,操作不当非常容易造成接线端子与电缆导线接触面积不够,连接不牢固,导致电连接性差,易于引发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压接型导电纤维扁平电缆,具有更好压着强度,确保与接线端子压装连接牢固,电气连接可靠性更好。
[0004]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0005]耐压接型导电纤维扁平电缆,包括呈一排布置且轴线位于同一平面的六个铜单丝导体形成内导体层,所述铜单丝导体外径不小于0.5mm,所述内导体层外表面依次包覆导电纤维缠绕层和镀锡外导体层形成缆芯,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发泡聚乙烯内绝缘层、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和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层为导电纤维束螺旋缠绕结构,所述镀锡外导体层厚度为45μm至80μm,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呈长椭圆形且短轴长度为0.85mm至2.6mm。
[0006]作为优选,所述镀锡外导体层厚度为55μm至70μm。
[0007]作为优选,所述导电纤维束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绞合并涂覆铜导电涂层形成。
[0008]作为优选,所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线径不超过18μm。
[0009]作为优选,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层为两组导电纤维束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结构且螺旋角度为40度至55度。
[0010]作为优选,所述发泡聚乙烯内绝缘层为发泡率70%至85%的发泡聚乙烯树脂层。
[0011]作为优选,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厚度为8μm至15μm。
[0012]作为优选,所述发泡聚乙烯内绝缘层和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的厚度比为1:1至1.5:1。
[0013]作为优选,所述发泡聚乙烯内绝缘层厚度为0.15mm至0.9mm。
[0014]作为优选,所述发泡聚乙烯内绝缘层和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的共计厚度为0.3mm至1.8mm。
[0015]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0016]1.在内导体层外表面上通过导电纤维束缠绕形成导电纤维缠绕层有效防止铜单丝导体之间松散,并通过包覆镀锡外导体层使得铜单丝导体之间密合成整体结构,提高压着强度,与接线端子压装连接牢固,保证压接后可靠的电气特性。
[0017]2.导电纤维束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绞合并涂覆铜导电涂层形成,易于在铜导电涂层外部密合覆盖镀锡外导体层,连接牢固,电气特性稳定,耐久使用。
[0018]3.发泡聚乙烯内绝缘层和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通过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共同粘接成一体,外绝缘层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大于内绝缘层,优化厚度设计,作为内绝缘层的补强结构层形成保护作用,提高了机械强度和电气绝缘性,耐久使用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
铜单丝导体,2

内导体层,3

镀锡外导体层,4

发泡聚乙烯内绝缘层,5

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6

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3]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的耐压接型导电纤维扁平电缆,包括呈一排布置且轴线位于同一平面的六个铜单丝导体1形成内导体层2,所述铜单丝导体1外径不小于0.5mm,所述内导体层2外表面依次包覆导电纤维缠绕层和镀锡外导体层3形成缆芯。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层为导电纤维束螺旋缠绕结构,具体的说,所述导电纤维束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绞合并涂覆铜导电涂层形成,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线径不超过18μm。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层为两组导电纤维束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结构且螺旋角度为40度至55度。
[0024]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发泡聚乙烯内绝缘层4、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5和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6,所述镀锡外导体层3厚度为45μm至80μm,进一步的,所述镀锡外导体层3厚度为55μm至70μm。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6呈长椭圆形且短轴长度为0.85mm至2.6mm。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5厚度优选为8μm至15μm。所述发泡聚乙烯内绝缘层4为发泡率70%至85%的发泡聚乙烯树脂层。所述发泡聚乙烯内绝缘层4和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6的厚度比优选为1:1至1.5:1,具体的说,所述发泡聚乙烯内绝缘层4厚度为0.15mm至0.9mm,所述发泡聚乙烯内绝缘层4和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6的共计厚度为0.3mm至1.8mm。
[0025]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耐压接型导电纤维扁平电缆,其特征是:包括呈一排布置且轴线位于同一平面的六个铜单丝导体(1)形成内导体层(2),所述铜单丝导体(1)外径不小于0.5mm,所述内导体层(2)外表面依次包覆导电纤维缠绕层和镀锡外导体层(3)形成缆芯,所述缆芯外部依次包覆有发泡聚乙烯内绝缘层(4)、热塑性聚氨酯粘接层(5)和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6),所述导电纤维缠绕层为导电纤维束螺旋缠绕结构,所述镀锡外导体层(3)厚度为45μm至80μm,所述硅烷接枝交联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外绝缘层(6)呈长椭圆形且短轴长度为0.85mm至2.6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接型导电纤维扁平电缆,其特征是:所述镀锡外导体层(3)厚度为55μm至7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接型导电纤维扁平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导电纤维束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绞合并涂覆铜导电涂层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压接型导电纤维扁平电缆,其特征是:所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线径不超过18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千俊王登峰蔡长威刘书鑫王礼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元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