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球淬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6419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钢球淬火装置,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内侧底部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收集箱上部开设有进口,所述进口处连接有过滤框,所述收集箱的顶面一端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淬火箱的底面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淬火箱底面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收集箱顶端;所述收集箱顶面的另一端连接有液压气缸,所述液压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铰链;通过设置有搅拌叶,驱动电机带动搅拌叶对钢球就行搅拌,带动淬火箱内的钢球流动,从而提高钢球淬火的效率,同时在淬火完成后,通过对钢球搅拌加速去除钢球表面残留的水,搅拌叶错位在转动杆上,从而大大提高搅拌的效率。搅拌的效率。搅拌的效率。

A steel ball quench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球淬火装置


[0001]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球生产
,尤其涉及 一种钢球淬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0003]钢球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淬火,而淬火淬火装置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钢球在淬火装置的位置相对固定,不能进行流动,从而降低钢球的淬火效果;淬火使用的水没有进行重复利用,浪费大量的水资源;钢球淬火完成后出料速度较慢,从而降低了企业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钢球淬火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球淬火装置,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内侧底部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收集箱上部开设有进口,所述进口处连接有过滤框,所述收集箱的顶面一端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淬火箱的底面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淬火箱底面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收集箱顶端;所述收集箱顶面的另一端连接有液压气缸,所述液压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铰链,所述铰链固定在淬火箱外侧壁上;所述淬火箱的内部两端侧壁上分别连接有喷淋管;所述收集箱的一端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至主连接管,所述主连接管通过软管与喷淋管连通;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一水泵分别连接至控制器。
[0006]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与主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水泵连接至控制器。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分别连接至控制器。
[0008]优选的,所述淬火箱内侧下部设置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底板,且转动杆的顶端与淬火箱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上连接有若干搅拌叶,所述驱动电机连接至控制器。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外侧设置有防水罩。
[0010]优选的,所述收集箱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环流管,所述第一环流管的末端连接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环流管,所述第二环流管连接至收集箱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水泵连接至控制器。
[0011]优选的,所述收集箱内侧上配合设置有若干温度传感器。
[0012]优选的,所述过滤框上部开口,所述过滤框的底部一端和四周侧壁上均设置有过滤孔。
[0013]优选的,所述底板倾斜设置。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有搅拌叶,驱动电机带动搅拌叶对钢球就行搅拌,带动淬火箱内的钢球流动,从而提高钢球淬火的效率,同时在淬火完成后,通过对钢球搅拌加速去除钢球表面残留的水,搅拌叶错位在转动杆上,从而大大提高搅拌的效率;通过第一环流管和第二环流管加速收集箱内水的流动,使收集箱内的水温保持恒定,方便半导体制冷片对水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

收集箱、2

半导体制冷片、3

过滤框、4

轴承座、5

淬火箱、6

固定座、7

液压气缸、8

铰链、9

喷淋管、10

水箱、11

第一水泵、12

第一连接管、13

主连接管、14

软管、15

第二水泵、16

第二连接管、17

第一电磁阀、18

第二电磁阀、19

底板、20

驱动电机、21

转动杆、22

搅拌叶、23

防水罩、24

第一环流管、25

三水泵、26

第二环流管、27

温度传感器。
[0016]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 不限于此。
[0018]本专利技术涉及 一种钢球淬火装置,包括收集箱1,收集箱1内侧底部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2,收集箱1上部开设有进口,进口处连接有过滤框3,收集箱1的顶面一端连接有轴承座4,轴承座4与淬火箱5的底面一端转动连接,淬火箱5底面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座6,固定座6固定在收集箱1顶端;收集箱1顶面的另一端连接有液压气缸7,液压气缸7的输出端连接有铰链8,铰链8固定在淬火箱5外侧壁上;淬火箱5的内部两端侧壁上分别连接有喷淋管9;收集箱1的一端连接有水箱10,水箱10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一水泵11,第一水泵1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2,第一连接管12连接至主连接管13,主连接管13通过软管14与喷淋管9连通;半导体制冷片2和第一水泵分别连接至控制器。
[0019]在本实施方式中,收集箱1的顶端开设有进口,进口上连接有过滤框3,收集箱1的顶面一侧连接有轴承座4,轴承座4与淬火箱5底面一端转动连接,淬火箱5底面另一端上设置有固定座6,固定座6的底端固定收集箱1上,固定座6的顶面与淬火箱5贴合设置,收集箱1顶面的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液压气缸7,铰链8的一端与液压气缸7连接,铰链8的另一端固定在淬火箱5的外侧壁上,淬火箱5的底部开口与过滤框3的上部开设的进口相互匹配,淬火箱5的一端底部上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远离液压气缸7一端;由于液压气缸7的一端通过轴承座4与收集箱1转动连接,液压气缸7工作时,通过铰链8拉动淬火箱5一端抬升,从而方便出料,淬火箱5的内部两端侧壁上分别连接有喷淋管9,水箱10的内侧底部连接有第一水泵11,第一水泵1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2,第一连接管12与主连接管13连通,主连接管13通过软管14与喷淋管9连通。
[0020]进一步的,半导体制冷片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泵15,第二水泵15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6,第二连接管16与主连接管13连通,第二水泵15连接至控制器。
[0021]在本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制冷片2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水泵15,第二水泵5通过第二连接管16与主连接管13连通;喷淋管9喷出水对钢球进行淬火,淬火后的水经过过滤框3过滤,从而除去水中的杂质;淬火后的水温度较高,因此半导体制冷片2对收集箱1内的水进行降温,经过降温和过滤的水经过第二第二水泵15输送至喷淋管9,从而对水资源进行二次利用,从而节约大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球淬火装置,包括收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1)内侧底部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2),所述收集箱(1)上部开设有进口,所述进口处连接有过滤框(3),所述收集箱(1)的顶面一端连接有轴承座(4),所述轴承座(4)与淬火箱(5)的底面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淬火箱(5)底面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座(6),所述固定座(6)固定在收集箱(1)顶端;所述收集箱(1)顶面的另一端连接有液压气缸(7),所述液压气缸(7)的输出端连接有铰链(8),所述铰链(8)固定在淬火箱(5)外侧壁上;所述淬火箱(5)的内部两端侧壁上分别连接有喷淋管(9);所述收集箱(1)的一端连接有水箱(10),所述水箱(10)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一水泵(11),所述第一水泵(1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2),所述第一连接管(12)连接至主连接管(13),所述主连接管(13)通过软管(14)与喷淋管(9)连通;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和第一水泵分别连接至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一种钢球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泵(15),所述第二水泵(15)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6),所述第二连接管(16)与主连接管(13)连通,所述第二水泵(15)连接至控制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一种钢球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2)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7),所述第二连接管(16)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伟平王志兴金珍珍谢长永雷熊伟张世满廖光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兴昌钢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