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复合型石墨烯PET短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597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静电复合型石墨烯PET短纤,包括中心纤维、包覆层、第一纤维层、第二纤维层和抗静电层,所述中心纤维设置有两个,所述包覆层包覆在中心纤维层外侧,所述第一纤维层绕接在包覆层外侧,所述第二纤维层绕接在第一纤维层外侧,所述抗静电层设置在第二纤维层外侧。该PET短纤,双中心纤维的设置,有利于增加纤维的整体结构强度,结合抗静电层设置在外侧,在纤维纺织成布匹的时候可以使得布料外表面静电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得面料的舒适度大幅度增;通过所述抗静电层为网状结构,所述安全线芯和抗静电层为导电材料,有利于保证抗静电性能。能。能。

An antistatic composite graphene PET staple fi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复合型石墨烯PET短纤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
,具体为一种抗静电复合型石墨烯PET短纤。

技术介绍

[0002]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于1941年专利技术,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聚酯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目前由于电子产品应用的日益普及,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柔性的电磁屏蔽织物的频率越来越高。最常见的金属复合织物虽然有优异的电磁屏蔽效能,但由于金属丝硬度大,服用性能较差。在过去的几十年,研究者尝试利用高分子导电材料取代金属。
[0003]因此现有的面料在使用时不够舒适,抗静电效果较差,所以我们提出一种抗静电复合型石墨烯PET短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抗静电复合型石墨烯PET短纤,包括中心纤维、包覆层、第一纤维层、第二纤维层和抗静电层,所述中心纤维设置有两个,所述包覆层包覆在中心纤维层外侧,所述第一纤维层绕接在包覆层外侧,所述第二纤维层绕接在第一纤维层外侧,所述抗静电层设置在第二纤维层外侧。
[0006]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抗静电复合型石墨烯PET短纤的一种优选实时方案,其中,所述第二纤维层和第一纤维层接触面直接设置有安全线芯,所述安全线芯贯穿整根短纤。
[0007]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抗静电复合型石墨烯PET短纤的一种优选实时方案,其中,两个所述中心纤维呈螺旋状绕接在一起。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抗静电复合型石墨烯PET短纤的一种优选实时方案,其中,所述包覆层按顺时针方向绕接在中心纤维上,所述第一纤维层绕接方向与所述包覆层绕接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纤维层绕接方向与所述第一纤维层绕接方向相反。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抗静电复合型石墨烯PET短纤的一种优选实时方案,其中,所述抗静电层为网状结构,所述安全线芯和抗静电层为碳纤维导电材料。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抗静电复合型石墨烯PET短纤的一种优选实时方案,其中,所述中心纤维、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均为涤纶材质。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抗静电复合型石墨烯PET短纤的一种优选实时方案,其中,所述中心纤维呈螺旋状结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双中心纤维的设置,有利于增加纤维的整体结构强度,结合抗静电层设置在外侧,在纤维纺织成布匹的时候可以使得布料外表面静电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从而使得面料的舒适度大幅度增;通过包覆层按顺时针方向绕接在中心纤维上,所述第一纤维层绕接方向与所述包覆层绕接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纤维层绕接方向与所述第一纤维层绕接方向相反,有利于增加纤维的直径,同时保证结构强度使得纺织成品面料更加保暖舒适;通过所述抗静电层为网状结构,所述安全线芯和抗静电层为碳纤维导电材料,有利于保证抗静电性能。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截面结构图;
[0015]图2为本技术面料主体的抗静电层展开结构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单根中心纤维结构图。
[0017]图中:100、中心纤维,200、包覆层,300、第一纤维层,400、第二纤维层,500、抗静电层,501、安全线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0]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2]本技术提供一种抗静电复合型石墨烯PET短纤,能够提高面料的抗静电性能,且相对现有技术的面料更加柔软舒适,请参阅图1

图3,包括,中心纤维100、包覆层200、第一纤维层300、第二纤维层400和抗静电层500,所述中心纤维100设置有两个,所述包覆层200包覆在中心纤维100层外侧,所述第一纤维层300绕接在包覆层200外侧,所述第二纤维层400绕接在第一纤维层300外侧,所述抗静电层500设置在第二纤维层400外侧,其中,双中心纤维100的设置,有利于增加纤维的整体结构强度,结合抗静电层500设置在外侧,在纤维纺织成布匹的时候可以使得布料外表面静电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得面料的舒适度大幅度增加。
[0023]请再次参阅图1

图3,所述第二纤维层400和第一纤维层300接触面直接设置有安全线芯501,所述安全线芯501贯穿整根短纤,有利于增加抗静电性能。
[0024]请再次参阅图1

图3,两个所述中心纤维100呈螺旋状绕接在一起,有利于进一步增加中心纤维100的强度。
[0025]请再次参阅图1

图3,所述包覆层200按顺时针方向绕接在中心纤维100上,所述第一纤维层300绕接方向与所述包覆层200绕接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纤维层400绕接方向与所述第一纤维层300绕接方向相反,有利于增加纤维的直径,同时保证结构强度使得纺织成品面料更加保暖舒适。
[0026]请再次参阅图1

图3,所述抗静电层500为网状结构,所述安全线芯501和抗静电层500为碳纤维导电材料,有利于保证抗静电性能。
[0027]请再次参阅图1

图3,所述中心纤维100、第一纤维层300和第二纤维层400均为涤纶材质,有利于保证舒适度。
[0028]请再次参阅图1

图3,所述中心纤维100呈螺旋状结构,螺旋结构有利于保障线芯结构的优良弹性增加成品面料的穿戴舒适度。
[0029]在具体的使用时,双中心纤维100的设置,有利于增加纤维的整体结构强度,结合抗静电层500设置在外侧,在纤维纺织成布匹的时候可以使得布料外表面静电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得面料的舒适度大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复合型石墨烯PET短纤,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纤维(100)、包覆层(200)、第一纤维层(300)、第二纤维层(400)和抗静电层(500),所述中心纤维(100)设置有两个,所述包覆层(200)包覆在中心纤维(100)层外侧,所述第一纤维层(300)绕接在包覆层(200)外侧,所述第二纤维层(400)绕接在第一纤维层(300)外侧,所述抗静电层(500)设置在第二纤维层(400)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复合型石墨烯PET短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纤维层和第一纤维层接触面直接设置有安全线芯(501),所述安全线芯(501)贯穿整根短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复合型石墨烯PET短纤,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中心纤维(100)呈螺旋状绕接在一起。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天鑫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