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564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鞋材领域,具体指一种石墨烯鞋,包括鞋底、连接在鞋底上的鞋面以及设置在鞋面内鞋底上的鞋垫,所述鞋面包括双面编织层,其里层为石墨烯纱线与麻纱线并捻后编织而成;所述鞋面包括鞋头部、鞋帮部、鞋舌部和鞋后跟部;其中,所述鞋头部的里层包括若干网眼组织,其外层为单丝编织形成的纬平针组织;所述鞋帮的里层为纬平针组织,其外层为锦纶纱线编织形成的纬平针组织;所述鞋舌为罗纹组织,鞋面的内层采用石墨烯纱线与莫代尔纱线双股纱,可以赋予面料良好的抗菌抑菌性和吸湿性,使得鞋子穿着舒适健康。鞋垫的面层包括石墨烯编织层、传导层和吸湿层,一方面石墨烯可以起到良好的抗菌抑菌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脚部表面尽可能保持干爽。可能保持干爽。可能保持干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鞋


[0001]本技术涉及鞋材领域,具体指一种石墨烯鞋。

技术介绍

[0002]脚部在长时间穿着鞋子时容易散发汗液,汗液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则容易引发细菌,影响人体健康。目前,在鞋服领域常采用银离子抗菌整理来提高鞋子的抗菌性能,例如专利申请号201710422705.6中提到先配置抗菌乳液,再将鞋垫浸泡于抗菌乳液中,使得鞋垫上附着有抗菌剂,进而达到抗菌效果,此种方法虽然制备简单,但是鞋垫上的抗菌剂难以长久留存,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其抗菌剂会慢慢流失,直至失去抗菌性能。专利申请号201611011560.2中使用银离子抗菌剂,在布料层内层中添加有银离子抗菌剂,银离子抗菌剂在于汗液接触后才会释放银离子,被释放的银离子溶于汗液进行抗菌除臭,该专利技术制备的抗菌鞋垫虽然拥有较好的抗菌性能,但是缺点也比较突出,其中银离子需要汗液才能抗菌、灭菌,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下抗菌效果不佳,同时该种鞋垫不耐洗涤,随着洗涤时银离子的流失,其抗菌效果会逐渐的降低。
[0003]而石墨烯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抗菌性能,且其抗菌性能的耐洗性优良,也逐渐成为抗菌类鞋材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例如专利CN109700120B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抗菌鞋垫及其制备方法,其石墨烯抗菌鞋垫包括触肤层、抗菌功能层和弹性减震层,所述抗菌功能层的面料中含有石墨烯,且经测试,该鞋垫具有优良的抗菌性和耐洗抗菌性。但考虑到在穿着过程中,由于脚部具有一定立体性,其汗液小分子充斥整个鞋腔内,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整鞋的抗菌性,需对鞋子的鞋面以及鞋垫均进行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石墨烯鞋,包括鞋底、连接在鞋底上的鞋面以及设置在鞋面内鞋底上的鞋垫,所述鞋面包括双面编织层,其里层为石墨烯纱线与麻纱线并捻后编织而成;所述鞋面包括鞋头部、鞋帮部、鞋舌部和鞋后跟部;其中,所述鞋头部和鞋帮部上半部分的里层包括若干网眼组织,其外层为单丝编织形成的纬平针组织;所述鞋帮部下半部分的里层为纬平针组织,其外层为锦纶纱线编织形成的纬平针组织;所述鞋舌部为罗纹组织。
[0005]进一步的,所述鞋舌的横向的最小编织循环单元包括一个正面线圈纵横和两个反面线圈纵行。
[0006]进一步的,所述鞋面还包括用于脚部穿入的鞋口部,所述鞋口部的横向的最小编织循环单元包括一个正面线圈纵横和一两个反面线圈纵行。
[0007]进一步的,所述鞋面的鞋帮上沿鞋纵向设置有加强筋。
[0008]进一步的,所述鞋垫包括面层、缓冲层和支撑层,所述面层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石墨烯编织层、传导层和吸湿层,所述石墨烯编织层为网眼组织,所述传导层为疏水织物层,所述吸湿层为亲水织物层,所述缓冲层为弹性层,所述支撑层用于提高鞋垫的挺括性。
[0009]进一步的,所述传导层为聚乙烯纤维无纺布层,所述吸湿层为粘胶棉纤维无纺布层。
[0010]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层为乳胶层或海绵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层为硬度大于所述缓冲层的聚氨酯层或EVA发泡层。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鞋面的内层采用石墨烯纱线与麻纱线双股纱,可以赋予面料良好的抗菌抑菌性和吸湿导湿性,使得鞋子穿着舒适健康,利于脚部保持干爽。
[0014]2鞋面和鞋帮上半部分的网眼组织可以赋予鞋子良好的透气性能,鞋帮下半部分的纬平针组织则让鞋帮的平整度更好,搭配加强筋,提高了鞋帮的稳定性,鞋舌的罗纹组织提供良好的弹性,减少了鞋面对脚背的压迫,使得鞋子穿着更舒适。
[0015]3鞋垫的面层包括石墨烯编织层、传导层和吸湿层,一方面石墨烯可以起到良好的抗菌抑菌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脚部表面尽可能保持干爽;鞋垫的缓冲层可以赋予鞋垫良好的弹性,保证鞋子的舒适性,支撑层可以对鞋垫起到支撑稳固作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石墨烯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鞋垫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鞋底1,鞋面2,鞋头部21,鞋帮部22,鞋舌部23,鞋后跟部24,鞋口部25,加强筋26,鞋垫3,面层31,石墨烯编织层311,传导层312,吸湿层313,缓冲层32,支撑层33。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和附图1

2,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0020]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石墨烯鞋,包括鞋底1、连接在鞋底1上的鞋面2以及设置在鞋面2内鞋底1上的鞋垫3,所述鞋面2包括双面编织层,其里层为石墨烯纱线与麻纱线并捻后编织而成;所述鞋面2包括鞋头部21、鞋帮部22、鞋舌部23和鞋后跟部24;其中,所述鞋头部21和鞋帮部22的上版部分的里层包括若干网眼组织,其外层为单丝编织形成的纬平针组织;所述鞋帮部22的下半部分的里层为纬平针组织,其外层为锦纶纱线编织形成的纬平针组织;所述鞋舌部23为罗纹组织。在本实施例中,石墨烯编织层311可以是100%石墨烯锦纶纱线或者其他基底的石墨烯纱线,例如石墨烯丙纶纱线等编织而成,也可以是石墨烯纱线与其他疏水性纱线共同编织形成,例如石墨烯纱线与十字异形涤纶纱线加捻或者依次轮流编织形成,但参与编织的石墨烯纱线的数量应不低于其他疏水纱线的数量之和。
[0021]本实施例测试了鞋面的抗菌型,以及鞋垫上表层为石墨烯纱线与十字异形涤纶纱线1:1加捻后编织成时鞋垫的抗菌性,其结果如下:
[0022]根据标准ASTME2149测试,本实施例中的鞋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为96%级以上。而且水洗50次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为89%,大肠杆菌为80%,白色念珠菌为85%,水洗后鞋面仍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性能。
[0023]本实施例中的鞋垫上表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为
92%及以上。而且水洗50次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为88%,大肠杆菌为78%,白色念珠菌为83%,水洗后鞋面仍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性能。
[0024]同时,鞋头部21和鞋帮部22的上半部分包括的若干网眼组织利于增强鞋面的透气,其外层的单丝起到物理增强和支撑的作用,且单丝形成的纬平针组织线圈及线圈之间也存在若干透孔,既保证了鞋面的稳定性,又增强了透气性,鞋帮下半部分的纬平针组织则让鞋帮的平整度更好,搭配加强筋,提高了鞋帮的稳定性。
实施例
[0025]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种延伸实施例,其不同之处在于鞋舌的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鞋舌的横向的最小编织循环单元包括一个正面线圈纵横和两个反面线圈纵行。除此之外,所述鞋面2还包括用于脚部穿入的鞋口部25,所述鞋口部25的横向的最小编织循环单元包括一个正面线圈纵横和一两个反面线圈纵行。
[0026]由于鞋舌主体部分的罗纹组织相对稀疏,而鞋口部25分的罗纹组织相对致密,在鞋舌提供良好弹性减少对脚部的压迫感的同时,鞋口也可以起到较好的束口和防变形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鞋,包括鞋底、连接在鞋底上的鞋面以及设置在鞋面内鞋底上的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包括双面编织层,其里层为石墨烯纱线与麻纱线并捻后编织而成;所述鞋面包括鞋头部、鞋帮部、鞋舌部和鞋后跟部;其中,所述鞋头部和鞋帮部上半部分的里层包括若干网眼组织,其外层为单丝编织形成的纬平针组织;所述鞋帮部下半部分的里层为纬平针组织,其外层为锦纶纱线编织形成的纬平针组织;所述鞋舌部为罗纹组织;所述鞋垫的上表层为石墨烯编织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舌的横向的最小编织循环单元包括一个正面线圈纵横和两个反面线圈纵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还包括用于脚部穿入的鞋口部,所述鞋口部的横向的最小编织循环单元包括一个正面线圈纵横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天鑫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