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出机口模的增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584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挤出机口模的增光结构,属于挤出模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管道挤出模具的增光结构易跑料的技术问题。本挤出机口模的增光结构,包括同轴固连的挤出模头和模环,所述模环的内缘具有容置环槽,所述容置环槽内嵌设有用于降低与挤出管料之间摩擦系数且同心布置的增光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模头朝向所述模环的端面具有定位环槽,该增光环朝向所述挤出模头的一端沿轴向伸出所述容置环槽并定位插设于所述定位环槽内,所述增光环的端面与该定位环槽的底面相顶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于在保证增光效果的同时缓解跑料现象。新型利于在保证增光效果的同时缓解跑料现象。新型利于在保证增光效果的同时缓解跑料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挤出机口模的增光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挤出模具
,涉及一种挤出机口模的增光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挤出成型的管材可应用于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埋地排水管,建筑采暖、输气管,电工与电讯保护套管、工业用管、农业用管等。而挤出模具在加工过程中会有一些析出物粘附在模具上,导致管子表面不光滑。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073321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PE管道挤出模具,其包括模具、和设置在模具内的芯棒;所述芯棒与模具配合后形成一个出料通道,所述芯棒出口处设置有第一聚四氟乙烯环,所述模具出口与芯棒出口的配合处也设置有第二聚四氟乙烯环,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环为内到外为锥子型,其夹角为2
°‑8°

[0004]上述结构可提高管材挤出质量,但增光环可能因尺寸误差导致与模具的出口端面之间产生间隙而导致跑料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挤出机口模的增光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避免跑料现象。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挤出机口模的增光结构,包括同轴固连的挤出模头和模环,所述模环的内缘具有容置环槽,所述容置环槽内嵌设有用于降低与挤出管料之间摩擦系数且同心布置的增光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模头朝向所述模环的端面具有定位环槽,该增光环朝向所述挤出模头的一端沿轴向伸出所述容置环槽并定位插设于所述定位环槽内,所述增光环的端面与该定位环槽的底面相顶靠。
[0008]模环连接在挤出模具外端,挤出的管料自挤出模头经过模环挤出,容置环槽内嵌设增光环使挤出的管料与增光环接触后排出,增光环与挤出的管料之间摩擦系数更小,进而使成型的管材表面的质量更高。通过在挤出模头朝向模环的端面设置定位环槽,并使增光环的一端伸出容置环槽并插设于定位环槽内且与定位环槽的底面顶靠,这样增光环分别与容置环槽内壁和定位环槽的内壁配合,增大在增光环两端的密封长度,均形成迷宫密封效果,避免管料自增光环的配合间隙跑料,缓解跑料现象。
[0009]在上述挤出机口模的增光结构中,所述模环朝向所述挤出模头的端面具有绕所述增光环外围布置的环形凹槽,该模环的端面能与所述挤出模头的端面抵靠。这样可减小模环与挤出模头端面之间的抵靠面积,在螺丝锁紧时可提高端面密封的压强,以提高密封性能。
[0010]在上述挤出机口模的增光结构中,所述模环的外缘具有绕周向布置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定位套设于所述挤出模头的外周面。这样在模环与挤出模头装配时可通过环形凸台进行定位,提升装配便捷性的稳固程度。
[0011]在上述挤出机口模的增光结构中,所述模环远离所述挤出模头的一端中心具有与内腔连通的扩口,所述扩口的最小内径尺寸大于所述增光环的内径尺寸。这样在考虑挤出管料产生离模膨胀因素的同时,避免管料再与摩擦系数高的模环产生接触,进而保证产品质量。
[0012]在上述挤出机口模的增光结构中,所述增光环为聚四氟乙烯材料件。聚四氟乙烯材料件具有低摩擦系数的特性,且具有一定弹性,这样在挤出模头和模环的夹持下可微量形变保证顶靠密封效果,同时保证产品挤出质量。
[0013]在上述挤出机口模的增光结构中,所述挤出模头的端面具有若干轴向设置的螺孔,所述模环上具有若干供螺栓通过与螺孔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且沿轴向与所述螺孔正对。这样挤出模头与模环可通过螺栓沿轴向形成固连,螺栓通过通孔与螺孔配合拧紧可持续缩小模环与挤出模头之间的距离进而挤压增光环顶靠压紧形成密封。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
[0015]本挤出机口模的增光结构通过设置增光环为聚四氟乙烯件,并在挤出模头设置定位环槽,使增光环的一端伸出容置环槽并定位插设于定位环槽内形成顶靠,增光环分别与容置环槽内壁和定位环槽的内壁配合,增大在增光环两端的密封接触长度,均形成迷宫密封效果,避免管料自增光环的配合间隙跑料,缓解跑料现象。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0018]图3是本实施例中模环与增光环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施例中模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挤出模头;11、定位环槽;12、螺孔;
[0021]2、模环;21、容置环槽;22、环形凹槽;23、环形凸台;24、扩口;25、通孔;
[0022]3、增光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4]如图1

4所示,本挤出机口模的增光结构包括同轴固连的挤出模头1和模环2,模环2的内缘具有容置环槽21,容置环槽21内嵌设有用于降低与挤出管料之间摩擦系数且同心布置的增光环3,增光环3为聚四氟乙烯材料件,该增光环3朝向挤出模头1的一端沿轴向伸出容置环槽21并与该挤出模头1相顶靠。模环2连接在挤出模具外端,挤出的管料自挤出模头1经过模环2挤出,容置环槽21内嵌设增光环3使挤出的管料与增光环3接触后排出,增光环3与挤出的管料之间摩擦系数更小,进而使成型的管材表面的质量更高。通过设置增光环3为聚四氟乙烯件,并使增光环3的一端伸出容置环槽21并与挤出模头1顶靠,这样增光环3的轴向尺寸大于容置环槽21的深度,模环2与挤出模头1之间对增光环3形成夹持使增光环3能产生微量形变进而在两端形成顶靠,从而避免增光环3与挤出模头1之间产生间隙而导致
跑料现象。进一步来讲,模环2朝向挤出模头1的端面具有绕增光环3外围布置的环形凹槽22,该模环2的端面能与挤出模头1的端面抵靠。这样可减小模环2与挤出模头1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螺丝锁紧时端面接触的压强,可进一步提高密封性。模环2的外缘具有绕周向布置的环形凸台23,环形凸台23定位套设于挤出模头1的外周面。这样在模环2与挤出模头1装配时可通过环形凸台23进行定位,提升装配便捷性的稳固程度。挤出模头1朝向模环2的端面具有能与增光环3相适配的定位环槽11,增光环3的一端定位插设于定位环槽11内且与该定位环槽11的底面顶靠。这样增光环3与定位环槽11的内壁配合可增大密封长度,形成迷宫效果,利于进一步缓解跑料现象。挤出模头1的端面具有四个轴向设置的螺孔12,四个螺孔12绕挤出模头1的周向均匀布置,模环2上具有四个供螺栓通过与螺孔12配合的通孔25,通孔25位于环形凹槽22内且沿轴向与螺孔12正对。这样挤出模头1与模环2可通过螺栓沿轴向形成固连,螺栓通过通孔25与螺孔12配合拧紧可持续缩小模环2与挤出模头1之间的距离进而挤压增光环3顶靠压紧形成密封。
[0025]如图1、图2所示,模环2远离挤出模头1的一端中心具有与内腔连通的扩口24,扩口24的最小内径尺寸大于增光环3的内径尺寸。这样在考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出机口模的增光结构,包括同轴相连的挤出模头(1)和模环(2),所述模环(2)的内缘具有容置环槽(21),所述容置环槽(21)内嵌设有用于降低与挤出管料之间摩擦系数且同心布置的增光环(3),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模头(1)朝向所述模环(2)的端面具有定位环槽(11),该增光环(3)朝向所述挤出模头(1)的一端沿轴向伸出所述容置环槽(21)并定位插设于所述定位环槽(11)内,所述增光环(3)的端面与该定位环槽(11)的底面相顶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机口模的增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环(2)朝向所述挤出模头(1)的端面具有绕所述增光环(3)外围布置的环形凹槽(22),该模环(2)的端面能与所述挤出模头(1)的端面抵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挤出机口模的增光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航媛汪鹏跃徐军标钱杨李辉白元清付强
申请(专利权)人:公元管道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