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瞬时高温的塑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571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瞬时高温的塑胶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以及加热管路,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之间组合开设有型腔,加热管路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具内的若干上加热支路,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模具内的若干下加热支路,所述上加热支路与所述下加热支路能够一一对应连通;所述上模具背离所述型腔的一侧开设有蒸汽入口,若干所述上加热支路汇聚并通过所述蒸汽入口连接外部热蒸汽通路;所述下模具背离所述型腔的一侧开设有蒸汽出口,若干所述下加热支路汇聚并通过所述蒸汽出口连接外部热蒸汽通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模具型腔外环绕设置加热管路,从而使得塑胶模具能够在注塑前得到升温,从而减小其承受的瞬时温差,避免模具受到涨缩劳损。受到涨缩劳损。受到涨缩劳损。

A plastic mold that can withstand instantaneous high tempera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瞬时高温的塑胶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塑胶产品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瞬时高温的塑胶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金属材料由于温度梯度循环引起的热应力循环(或热应变循环),而产生的疲劳破坏现象,称为热疲劳。模具钢在冷热交替循环过程中,产生拉和压的交变应力,会沿着晶界产生裂纹,这就是热疲劳裂纹。晶粒粗大,在晶界处为裂纹生长和扩大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工具在工作期间承受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它们的工作表面比相邻内层受热快,随后的膨胀产生压缩应变。随着温度上升,热量到处传递,结果降低了屈服强度。冷却时,表面温度比内层温度下降得快,从而产生拉伸应变。在材料的弹性应变区域内连续不断地变换压缩和拉伸应力导致裂纹发生、扩展和零件最后的断裂。
[0003]由于,环境的温度梯度及变化频率越大越易产生热疲劳,因此亟需一种能够通过型腔预热来提高模具的抗热疲劳裂纹的能力的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瞬时高温的塑胶模具。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瞬时高温的塑胶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以及加热管路,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之间组合开设有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路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具内的若干上加热支路,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模具内的若干下加热支路,所述上加热支路与所述下加热支路能够一一对应连通;所述上模具背离所述型腔的一侧开设有蒸汽入口,若干所述上加热支路汇聚并通过所述蒸汽入口连接外部热蒸汽通路;所述下模具背离所述型腔的一侧开设有蒸汽出口,若干所述下加热支路汇聚并通过所述蒸汽出口连接外部热蒸汽通路。
[0006]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入口以及所述蒸汽出口位置均设置有密封塞。
[0007]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塞与所述蒸汽入口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用以封闭所述蒸汽入口。
[0008]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塞与所述蒸汽出口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用以封闭所述蒸汽出口。
[0009]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路通过所述密封塞,与所述外部热蒸汽通路之间可拆卸连通。
[0010]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塞与所述外部热蒸汽通路之间通过回弹块卡接。
[0011]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路靠近所述型腔,且将所述型腔全包围。
[0012]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之间翻转开合连接。
[0013]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支路从所述塑胶模具的侧壁内贯通通过。
[0014]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在模具型腔外环绕设置加热管路,从而使得塑胶模具能够在注塑前得到升温,从而减小其承受的瞬时温差,避免模具受到涨缩劳损。另一方面,加热管路也能够在注塑过程中提供对型腔内的持续加热,从而使得塑胶材料能够在异型型腔中顺畅流动至每一处角落,避免零件气泡等缺陷产生。
[0016](2)本技术中,加热管路分别位于上模具与下模具中,使得加热管路能够全包围式环绕在型腔周围,起到全面升温的作用,并且上加热支路与下加热支路之间能够连通,从而确保型腔周围能够收到均匀的加热效果,减少型腔内部的温度梯度导致的热疲劳损伤。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加热管路立体结构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模具立体结构图;
[0020]图中:1、上模具;11、上加热支路;12、蒸汽入口;2、下模具;21、下加热支路;22、蒸汽出口;3、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说明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但不必是全部实施例。
[0022]如图1以及图2的一种耐瞬时高温的塑胶模具,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2以及加热管路,上模具1与下模具2之间组合开设有型腔3,图1中加热管路包括设置在上模具1内的若干上加热支路11,以及设置在下模具2内的若干下加热支路21,上加热支路11与下加热支路21能够一一对应连通;上模具1背离型腔3的一侧开设有蒸汽入口12,若干上加热支路11汇聚并通过蒸汽入口12连接外部热蒸汽通路;下模具2背离型腔3的一侧开设有蒸汽出口22,若干下加热支路21汇聚并通过蒸汽出口22连接外部热蒸汽通路。
[0023]一实施例中,蒸汽入口12以及蒸汽出口22位置均设置有密封塞,密封塞与蒸汽入口1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用以封闭蒸汽入口12,密封塞与蒸汽出口2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用以封闭蒸汽出口22,使得模具能够在断开外部热蒸汽通路时,加热管路内部能够形成一密闭空间,防止模具内部温度损失过快。
[0024]进一步的,密封塞上设置有单向阀,加热管路通过密封塞,与外部热蒸汽通路之间可拆卸连通,采用单向阀使得外部热蒸汽通路能够穿过密封塞后连通加热管路,且在外部
热蒸汽通路拔出后,密封塞能够保持对模具内部的密闭效果,防止其内部热量流失,优选的密封塞与外部热蒸汽通路之间通过回弹块卡接,例如采用弹簧卡块的设置实现稳定连接,操作者也能够便捷的通过手动拨动弹簧卡块,从而解除连接。
[0025]优选的,加热支路从塑胶模具的侧壁内贯通通过,加热管路靠近型腔3,且将型腔3全包围,从而提供全面的加热效果,进一步的,对于塑胶模具,优选的使得加热管路与型腔3内壁的距离控制在2

5cm内,以确保良好的加热效果。
[0026]优选的,上模具1与下模具2之间翻转开合连接,且上加热支路11与下加热支路21能够密闭贴合连通,能够有效包装蒸汽的顺利贯通。
[0027]本技术通过在模具型腔3外环绕设置加热管路,从而使得塑胶模具能够在注塑前得到升温,从而减小其承受的瞬时温差,避免模具受到涨缩劳损。另一方面,加热管路也能够在注塑过程中提供对型腔3内的持续加热,从而使得塑胶材料能够在异型型腔3中顺畅流动至每一处角落,避免零件气泡等缺陷产生。
[0028]本技术中,加热管路分别位于上模具1与下模具2中,使得加热管路能够全包围式环绕在型腔3周围,起到全面升温的作用,并且上加热支路11与下加热支路21之间能够连通,从而确保型腔3周围能够收到均匀的加热效果,减少型腔3内部的温度梯度导致的热疲劳损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瞬时高温的塑胶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以及加热管路,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之间组合开设有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路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具内的若干上加热支路,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模具内的若干下加热支路,所述上加热支路与所述下加热支路能够一一对应连通;所述上模具背离所述型腔的一侧开设有蒸汽入口,若干所述上加热支路汇聚并通过所述蒸汽入口连接外部热蒸汽通路;所述下模具背离所述型腔的一侧开设有蒸汽出口,若干所述下加热支路汇聚并通过所述蒸汽出口连接外部热蒸汽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瞬时高温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入口以及所述蒸汽出口位置均设置有密封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瞬时高温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与所述蒸汽入口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用以封闭所述蒸汽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伦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世硕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