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转向架及齿轨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3905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转向架及齿轨车辆,所述装置包括:动力箱和支撑架间隔设置;动力箱和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车轴,车轴的两端设置有轮对;轴套套设于车轴的外部,并穿过支撑架,且与支撑架转动配合;走行齿轮在支撑架的内部与轴套连接,且部分走行齿轮沿轴套的径向伸出至支撑架的外部,以实现与地面设置的齿条啮合;调节组件转动的套设于轴套的外部,并与支撑架连接,以实现调节走行齿轮和轮对之间的相对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转向架及齿轨车辆,通过将调节组件分别与轴套和支撑架连接,解决了轮对磨耗后的走行齿轮与轮对高度匹配问题,同时减小了簧下质量,便于调节走行齿轮与轮对之间的相对位置。位置。位置。

Driving device, bogie and gear rail vehicle of gear rail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轨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转向架及齿轨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在山地丘陵区域使用的齿轨车辆需求越来越广阔。为获得更大的爬坡能力,采用齿轮和齿条方式驱动车辆运行,为解决电机动力输出问题,采用轴套方式将走行齿轮的扭矩动力单独输出,车辆重量则继续由车轴承担。但由于齿轮和齿条传动的特点,齿轮和齿条啮合具有较严格的中心距要求,而轮对随着使用会逐渐磨损,当到达一定程度后将造成走行齿轮无法正常啮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用以解决由于齿轮和齿条传动的特点,齿轮和齿条啮合具有较严格的中心距要求,而轮对随着使用会逐渐磨损,当到达一定程度后将造成走行齿轮无法正常啮合的缺陷,通过将调节组件分别与轴套和支撑架连接,解决了轮对磨耗后的走行齿轮与轮对高度匹配问题,同时减小了簧下质量,便于调节走行齿轮与轮对之间的相对位置。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转向架。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齿轨车辆。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包括:动力箱、支撑架、轴套、走行齿轮和调节组件;
[0007]所述动力箱和所述支撑架间隔设置;
[0008]所述动力箱和所述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车轴,所述车轴的两端设置有轮对;
[0009]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车轴的外部,并穿过所述支撑架,且与所述支撑架转动配合;
[0010]所述走行齿轮在所述支撑架的内部与所述轴套连接,且部分所述走行齿轮沿所述轴套的径向伸出至所述支撑架的外部,以实现与地面设置的齿条啮合;
[0011]所述调节组件转动的套设于所述轴套的外部,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以实现调节所述走行齿轮和所述轮对之间的相对位置。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偏心轮;
[0013]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沿所述轴套的轴向间隔设置;
[0014]所述偏心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和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配合;
[0015]其中,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走行齿轮的内圈配合;
[0016]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轴套配合。
[0017]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偏心轮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偏心轮,使得偏心轮与支撑架实现连接,减小了簧下质量。
[0018]进一步地,偏心轮靠近走行齿轮设置,通过调节一侧偏心轮便可实现调节走行齿
轮与轮对之间相对位置,解决了常规需要从两侧同时调节偏心结构,以实现走行齿轮与轮对相对位置调节平衡性的问题。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调节盘,所述调节盘与所述偏心轮连接,以实现通过所述调节盘对所述偏心轮转向的调节。
[0020]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盘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调节盘,使得对于偏心轮的调节更加方便。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两个所述调节组件沿所述轴套的轴向对称设置于所述走行齿轮的两侧。
[0022]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组件设置数量的实施方式,通过将调节组件设置在走行齿轮的两侧,使得能够从任意一侧实现对偏心轮的调节。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制动盘、制动缸和制动夹钳;
[0024]所述制动盘与所述车轴连接,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轮对之间;
[0025]所述制动缸与所述支撑架连接;
[0026]所述制动夹钳与所述制动缸连接,并对应所述制动盘设置;
[0027]其中,所述制动缸驱动所述制动夹钳动作,以实现所述制动夹钳夹紧所述制动盘。
[0028]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动盘、制动缸和制动夹钳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制动盘、制动缸和制动夹钳,实现了对走行齿轮的制动。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走行齿轮包括:齿环部、传动部和弹性部;
[0030]所述齿环部的外圈设置有外轮齿,所述外轮齿与所述齿条啮合;
[0031]所述传动部的外圈与所述齿环部的内圈配合,所述传动部的内圈齿与所述轴套上的传动齿轮啮合;
[0032]多个所述弹性部沿周向均布于所述齿环部的侧部,并分别与所述齿环部和所述传动部连接。
[0033]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齿环部、传动部和弹性部的实施方式,通过在齿环部的侧部增加环形布置的弹性部,解决了齿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啮合不稳带来的振动和冲击问题,避免了由于振动对车上设备带来的危害,同时提升了乘坐舒适性。
[003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走行齿轮还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
[0035]所述第一安装座沿周向均布于所述齿环部的侧部;
[0036]所述第二安装座沿周向均布于所述传动部的外圈,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交错设置;
[0037]其中,所述弹性部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可拆卸连接。
[0038]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实施方式,通过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设置,实现了弹性部在齿环部侧部的安装和定位。
[003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传动部包括:传动连接座、传动支撑座和连接单元;
[0040]所述传动连接座的一侧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内圈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的内圈齿;
[0041]所述传动支撑座与所述传动连接座通过所述凸台实现插接配合;
[0042]多个所述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传动连接座和所述传动支撑座的配合面,以实现所
述传动连接座和所述传动支撑座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0043]其中,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座沿周向均布于所述传动连接座和所述传动支撑座的外圈。
[0044]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动连接座、传动支撑座和连接单元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传动连接座、传动支撑座和连接单元,使得传动部与齿环部之间连接更加便捷。
[0045]需要说明的是,齿环部与传动部之间通过弹性部实现连接。
[0046]进一步地,凸台内圈设置的内圈齿与传动齿轮的啮合,实现了走行齿轮与轴套之间的传动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走行齿轮。
[004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第一子安装座和第二子安装座;
[0048]多个所述第一子安装座沿周向均布于所述传动连接座的外圈,并靠近所述传动连接座相对所述凸台的另一侧设置;
[0049]多个所述第二子安装座沿周向均布于所述传动支撑座的外圈,并靠近所述传动支撑座远离所述传动连接座的一侧设置。
[0050]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子安装座和第二子安装座的实施方式,通过在传动连接座的侧部环向设置多个第一子安装座,在传动支撑座的侧部环向设置多个第二子安装座,实现了弹性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箱、支撑架、轴套、走行齿轮和调节组件;所述动力箱和所述支撑架间隔设置;所述动力箱和所述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车轴,所述车轴的两端设置有轮对;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车轴的外部,并穿过所述支撑架,且与所述支撑架转动配合;所述走行齿轮在所述支撑架的内部与所述轴套连接,且部分所述走行齿轮沿所述轴套的径向伸出至所述支撑架的外部,以实现与地面设置的齿条啮合;所述调节组件转动的套设于所述轴套的外部,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以实现调节所述走行齿轮和所述轮对之间的相对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偏心轮;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沿所述轴套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偏心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和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配合;其中,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走行齿轮的内圈配合;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轴套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调节盘,所述调节盘与所述偏心轮连接,以实现通过所述调节盘对所述偏心轮转向的调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调节组件沿所述轴套的轴向对称设置于所述走行齿轮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动盘、制动缸和制动夹钳;所述制动盘与所述车轴连接,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轮对之间;所述制动缸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制动夹钳与所述制动缸连接,并对应所述制动盘设置;其中,所述制动缸驱动所述制动夹钳动作,以实现所述制动夹钳夹紧所述制动盘。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齿轨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齿轮包括:齿环部、传动部和弹性部;所述齿环部的外圈设置有外轮齿,所述外轮齿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传动部的外圈与所述齿环部的内圈配合,所述传动部的内圈齿与所述轴套上的传动齿轮啮合;多个所述弹性部沿周向均布于所述齿环部的侧部,并分别与所述齿环部和所述传动部连接。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杰周锦铭李天一张雪平秦庆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