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高效风冷淬火装置及淬火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382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高效风冷淬火装置及淬火方法,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进风通道、淬火室、料筐、传送机构、引流室和出风通道,所述淬火室内设置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的底面积均大于料筐的底面积,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的高度均大于两倍料筐高度,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的两侧均设置有升降拆分机构;两个料筐进入风冷淬火室时为叠加状态,通过两个工位的升降拆分机构在淬火室内进行拆分风冷淬火,淬火完成后在淬火室内再进行叠放,离开时料筐依然为双层叠加状态;能够满足大量工件同时风冷淬火生产的需求;热处理产线产能高,占用空间较小。占用空间较小。占用空间较小。

A double-layer high-efficiency air-cooled quenching device and quench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高效风冷淬火装置及淬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热处理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双层高效风冷淬火装置及淬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风冷淬火作为热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具有变形量小,残余应力小,工件处理后稳定性好,几何尺寸无反弹;所以广泛应用于铝合金薄壁件,发动机缸盖等形状复杂的结构件的热处理,具有其他淬火方式无法取代的优势。
[0003]但受制于传统单层风冷淬火技术限制,每次只能处理单层单筐工件,为了保证淬火效果,工件之间留有冷却风间隙,所以单筐装载量有限,整体热处理产线产能较低,与之配套的热处理设备布局占用空间较大,产线较长,设备投资高,使用能耗较高。
[0004]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高效风冷淬火装置及淬火方法,用于解决整体热处理产线产能较低,产线较长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高效风冷淬火装置,包括进风通道、淬火室、料筐、传送机构、引流室和出风通道,所述淬火室内设置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的底面积均大于料筐的底面积,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的高度均大于两倍料筐高度,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的两侧均设置有升降拆分机构;所述升降拆分机构包括导向杆、升降部和电动推杆;所述升降部设置有延伸臂和承重杆;所述延伸臂垂直于升降部向淬火室内延伸,延伸臂为两个;所述承重杆固定在两个延伸臂远离升降部的一端;所述料筐的两侧设置有顶升支架。
[0007]优选的所述升降部通过导向轮与导向杆滑动配合连接,升降部为矩形框架结构,升降部的上边框与电动推杆的顶端固定,升降部的下边框设置有延伸臂和承重杆;所述料筐的顶升支架为凹槽结构,料筐的顶升支架设置在料筐两侧的下部。
[0008]所述进风通道与淬火室的上端连通;所述淬火室的下端与引流室连通,淬火室设置有进料门和出料门;所述引流室内设置有第一弧形导流板和第二弧形导流板,引流室与出风通道连通,引流室上表面设置有传送机构;所述出风通道与进风通道内均设置有风机。
[0009]所述进料门和出料门均连接直连气缸。
[0010]优选的所述传送机构为间隔设置的输送辊。
[0011]优选的所述淬火室设置有内隔层;所述升降拆分机构设置在内隔层与淬火室外壁之间;所述内隔层上开有供延伸臂升降滑动的槽口;所述延伸臂穿过槽口向淬火室内延伸。
[0012]应用上述双层高效风冷淬火装置的淬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步骤一、准备两个料筐,将两个承载物料的料筐叠放,由传送机构送入淬火室的第一工位;
[0014]步骤二、第一工位的升降拆分机构的承重杆顶住上面料筐两侧的顶升支架抬升料筐,使其离开下面的料筐,并靠近进风通道;
[0015]步骤三、启动传送机构,将下面料筐传送到第二工位,第二工位的升降拆分机构的承重杆顶住料筐两侧的顶升支架抬升料筐,使其靠近进风通道,与第一工位上部的料筐一起进行风冷淬火;
[0016]步骤四、风冷淬火完成后,第一工位的升降拆分机构下降,将料筐放置于传送机构,由传送机构送到第二工位,第二工位的升降拆分机构下降,再次实现料筐叠放,再由传送机构送出淬火室。
[0017]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0018]1、顶部风机的布局应对大型料筐的高产能设计,能够满足大量工件同时风冷淬火生产的需求;
[0019]2、使用双筐装载冷却,热处理产线产能高,热处理设备布局占用空间较小,产线较短;
[0020]3、设置弧形导流板,减小系统风阻,淬火时流经工件表面风速大,淬火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层高效风冷淬火装置及淬火方法的正视剖视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层高效风冷淬火装置及淬火方法的A

A剖视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层高效风冷淬火装置及淬火方法的B

B剖视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层高效风冷淬火装置及淬火方法的俯视剖视图。
[0025]图中1

进风通道、2

淬火室、21

第一工位、22

第二工位、23

进料门、24

出料门、25

直连气缸、26

内隔层、3

料筐、31

顶升支架、4

传送机构、5

引流室、51

第一弧形导流板、52

第二弧形导流板、6

出风通道、7

升降拆分机构、71

导向杆、72

升降部、721

延伸臂、722

承重杆、723

导向轮、724

上边框、725

下边框、73

电动推杆、8

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0027]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文中所述"前后,上下,左右"等只是基于附图为了直观描述位置关系的一种简化说法,并非对技术方案的限定。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中所阐述的专利技术机理和范围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对下列参数进行各种改变。为了避免混淆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公知的方法和过程并没有详细的叙述。
[0029]由附图1~4所示:一种双层高效风冷淬火装置,包括进风通道1、淬火室2、料筐3、传送机构4、引流室5和出风通道6,所述淬火室2内设置有第一工位21和第二工位22;所述第一工位21和第二工位22的底面积均大于料筐3的底面积,第一工位21和第二工位22的高度均大于两倍料筐3的高度,第一工位21和第二工位22的两侧均设置有升降拆分机构7;所述升降拆分机构7包括导向杆71、升降部72和电动推杆73;所述升降部72设置有延伸臂721和承重杆722;所述延伸臂721垂直于升降部72向淬火室2内延伸,延伸臂721为两个;所述承重
杆722固定在两个延伸臂721远离升降部72的一端;所述料筐3的两侧设置有顶升支架31。
[0030]升降拆分机构7可以用任何已知方法实现对料筐3的升降,为了获得更加稳定的升降结构,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升降部72通过导向轮723与导向杆71滑动配合连接,导向杆71为两根,升降部72为矩形框架结构,升降部72的上边框724与电动推杆73的顶端固定,升降部72的下边框725设置有延伸臂721和承重杆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高效风冷淬火装置,包括进风通道(1)、淬火室(2)、料筐(3)、传送机构(4)、引流室(5)和出风通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室(2)内设置有第一工位(21)和第二工位(22);所述第一工位(21)和第二工位(22)的底面积均大于料筐(3)的底面积,第一工位(21)和第二工位(22)的高度均大于两倍料筐(3)的高度,第一工位(21)和第二工位(22)的两侧均设置有升降拆分机构(7);所述升降拆分机构(7)包括导向杆(71)、升降部(72)和电动推杆(73);所述升降部(72)设置有延伸臂(721)和承重杆(722);所述延伸臂(721)垂直于升降部(72)向淬火室(2)内延伸,延伸臂(721)为两个;所述承重杆(722)固定在两个延伸臂(721)远离升降部(72)的一端;所述料筐(3)的两侧设置有顶升支架(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层高效风冷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72)通过导向轮(723)与导向杆(71)滑动配合连接,升降部(72)为矩形框架结构,升降部(72)的上边框(724)与电动推杆(73)的顶端固定,升降部(72)的下边框(725)设置有延伸臂(721)和承重杆(722);所述料筐(3)的顶升支架(31)为凹槽结构,料筐(3)的顶升支架(31)设置在料筐(3)两侧的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层高效风冷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1)与淬火室(2)的上端连通;所述淬火室(2)的下端与引流室(5)连通,淬火室(2)设置有进料门(23)和出料门(24);所述引流室(5)内设置有第一弧形导流板(51)和第二弧形导流板(52),引流室(5)与出风通道(6)连通,引流室(5)上表面设置有传送机构(4);所述出风通道(6)与进风通道(1)内均设置有风机(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双层高效风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龙岳云辉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东大三建工业炉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