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油耗仪、油耗检测系统及测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性能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油耗仪、油耗检测系统及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燃油消耗是发动机生产厂商、整车厂商以及用户最为关注的重大性能指标之一,在发动机实验室进行瞬时小时油耗测量已经有成熟的测试技术,例如使用科里奥利原理的耗油仪外加燃油冷却系统、压力调节系统能够保证进入发动机的燃油状态,并可以精准地测定小时燃油消耗量。但此类检测方案在整车上无法实现,整车上没有多余位置安装此类占地空间极大的测试系统,也没有办法提供用来调节燃油进油温度的冷却介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对整车的燃油消耗的测量多采用与试验台架上使用的类似的油耗仪,但对发动机的进油温度也不进行调节,例如专利文献《工程机械油耗监控系统》(授权公告号CN207963970U)所公开的一样,其所使用的油耗仪之间通过燃油供油管与油箱连接,发动机回油管由原来直接回油到油箱的方式改为回到油耗仪的出口并同油耗仪从油箱引入的燃油一同混合后再进入发动机,这类方式在整车测试上存在巨大的技术问题,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油耗仪,设置于油箱(100)与发动机(20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油耗仪包括:进油测量单元(1),所述进油测量单元(1)包括进油管组件、第一热敏电阻(13)、第二热敏电阻(14)以及第一加热器(15),所述进油管组件连接于所述油箱(100)与所述发动机(200)的进油管之间,所述油箱(100)流出的燃油经由所述进油管组件以及所述进油管后流入所述发动机(200)内,所述第一热敏电阻(13)、所述第一加热器(15)以及所述第二热敏电阻(14)沿燃油的流向依次设置于所述进油管组件上;回油测量单元(2),所述回油测量单元(2)包括回油管组件、第三热敏电阻(23)、第四热敏电阻(24)以及第二加热器(25),所述回油管组件连接于所述油箱(100)与所述发动机(200)的回油管之间,所述发动机(200)流出的燃油经由所述回油管以及所述回油管组件回流至所述油箱(100)内,所述第四热敏电阻(24)、所述第二加热器(25)以及所述第三热敏电阻(23)沿燃油的流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回油管组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油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13)与所述第一加热器(15)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热敏电阻(14)与所述第一加热器(15)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四热敏电阻(24)与所述第二加热器(25)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三热敏电阻(23)与所述第二加热器(25)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油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组件包括进油主管(11),所述进油主管(11)的一端与所述油箱(100)连通,所述进油主管(11)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油管连通,所述进油主管(11)的管径与所述进油管的管径相等;以及,所述回油管组件包括回油主管(21),所述回油主管(21)的一端与所述油箱(100)连通,所述回油主管(21)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油管连通,所述回油主管(21)的管径与所述回油管的管径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油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主管(11)的管径与所述回油主管(21)的管径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油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组件还包括进油旁通管(12),所述进油旁通管(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油主管(11)的上游,所述进油旁通管(1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油主管(11)的下游,所述第一热敏电阻(13)、所述第一加热器(15)以及所述第二热敏电阻(14)沿燃油的流向依次设置于所述进油旁通管(12)上;以及,所述回油管组件还包括回油旁通管(22),所述回油旁通管(22)的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兵,吴彩丽,张元恩,任开洋,付鹰,姜楠,李世杰,宋丞祥,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