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气体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226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催化气体反应器,属于气体催化技术领域,其包括器体,所述器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与电机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上表面与器体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该催化气体反应器,通过设置电机,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反应筒和连接杆转动,使得反应筒内部可以进行双向旋转,避免出现活性炭转板的外表面与气体接触不充分的现象,提高了活性炭转板与气体之间的催化效率,有利于该反应器对气体的催化,增加了该反应器的适用性。增加了该反应器的适用性。增加了该反应器的适用性。

A catalytic gas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催化气体反应器


[0001]本技术属于气体催化
,具体为一种催化气体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气污染的治理已成为我国环保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大气中的污染物来源于各个领域,包括建筑行业、能源工业、化学工业等,这些污染物除了固体颗粒外,多含有有机物,具有致癌、致畸、致毒的危害,生活中使用催化反应器对其进行催化吸附,现有的催化反应器内部的活性炭吸附层一般都是固定在壳体内部,无法转动,与气体之间的接触不够充分,导致催化的效果不好,且内部的气体流通性不强,不利于对催化气体进行催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催化气体反应器,解决了现有的催化反应器内部的活性炭吸附层一般都是固定在壳体内部,无法转动,与气体之间的接触不够充分,导致催化的效果不好,且内部的气体流通性不强,不利于对催化气体进行催化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催化气体反应器,包括器体,所述器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与电机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上表面与器体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与反应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的正面与第二转轴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正面的一端与主动轮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底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背面的一端与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为L形,所述主动轮通过传送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反应筒的正面和背面均卡接有第四轴承,两个第四轴承内套接有同一个第三转轴。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反应筒的外表面套接有电热管,所述电热管的外表面与固定板的内壁卡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的顶端分别与两个第四轴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从动轮的背面与第三转轴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活性炭转板。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反应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五轴承,所述第五轴承内套接有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与反应筒相连通。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器体的下表面与进气管道的外表面卡接,所述反应筒的正面设置有出气口。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器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座,所述器体的外表面卡接有排气管道,所述器体的外表面开设有观察窗。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该催化气体反应器,通过设置电机、第一转轴、第一轴承、第一锥齿轮和反应筒,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反应筒和连接杆转动,连接杆带动第二轴承和第二转轴水平转动,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并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使得反应筒内部可以进行双向旋转,避免出现活性炭转板的外表面与气体接触不充分的现象,提高了活性炭转板与气体之间的催化效率,有利于该反应器对气体的催化,增加了该反应器的适用性。
[0016]2、该催化气体反应器,通过设置电热管、固定板和支撑杆,当打开电热管之后,电热管对反应筒的外表面进行加热,使得反应筒内部的温度升高,增加了空气中的流通性,加快了气体与活性炭转板之间的反应程度,更有利的对催化气体进行催化,提高了该反应器的催化效率。
[0017]3、该催化气体反应器,通过设置观察窗,当电机转动,使得气体在反应器内催化反应时,实验人员能够清晰的从观察窗观察该反应器内部的反应情况,保障了该反应器内部实验稳定的进行,降低了出现实验事故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固定座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第二转轴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传送带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器体、2固定座、3电机、4第一转轴、5第一轴承、6第一锥齿轮、7反应筒、8第二锥齿轮、9第二转轴、10第二轴承、11连接杆、12主动轮、13传送带、14从动轮、15第四轴承、16第三转轴、17电热管、18固定板、19支撑杆、20活性炭转板、21第五轴承、22进气管道、23支撑座、24排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4]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催化气体反应器,包括器体1,器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固定座2的内壁与电机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电机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5,第一轴承5的上表面与器体1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轴承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第一转轴4的底端与反应筒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8相啮合,第二锥齿轮8的正面与第二转轴9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转轴9正面的一端与主动轮12的背面固定连接,第二转轴9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0,第二轴承10的底端与连接杆11固定连接,连接杆11的
背面的一端与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杆11为L形,主动轮12通过传送带13与从动轮14传动连接,反应筒7的正面和背面均卡接有第四轴承15,两个第四轴承15内套接有同一个第三转轴16,通过设置电机3、第一转轴4、第一轴承5、第一锥齿轮6和反应筒7,避免出现活性炭转板20的外表面与气体接触不充分的现象,提高了活性炭转板20与气体之间的催化效率,有利于该反应器对气体的催化,增加了该反应器的适用性。
[0025]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反应筒7的外表面套接有电热管17,电热管17的外表面与固定板18的内壁卡接,固定板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19,两个支撑杆19的顶端分别与两个第四轴承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从动轮14的背面与第三转轴16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转轴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活性炭转板20,通过设置固定座2,避免电机3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晃动而掉落的现象,保障了电机3自身的安全性,通过设置第二轴承10,避免第二转轴9在旋转的过程中出现偏移的现象,保障了第二转轴9旋转时的稳定性。
[0026]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反应筒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五轴承21,第五轴承21内套接有进气管道22,进气管道22与反应筒7相连通,器体1的下表面与进气管道22的外表面卡接,反应筒7的正面设置有出气口,器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座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催化气体反应器,包括器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的内壁与电机(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5),所述第一轴承(5)的上表面与器体(1)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所述第一转轴(4)的底端与反应筒(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8)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8)的正面与第二转轴(9)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9)正面的一端与主动轮(12)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9)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0),所述第二轴承(10)的底端与连接杆(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1)的背面的一端与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1)为L形,所述主动轮(12)通过传送带(13)与从动轮(14)传动连接,所述反应筒(7)的正面和背面均卡接有第四轴承(15),两个第四轴承(15)内套接有同一个第三转轴(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气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尤孝唐彩凤吕怡婷戴凯松雷以柱白新伟
申请(专利权)人:六盘水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