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渠道施工薄壁挡水围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2041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渠道施工薄壁挡水围堰,包括:底座,固定于渠道底板上;立柱,相邻两立柱布置于同一底座上;置于同一底座上的两个相邻立柱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二立柱与第一立柱铰接;第二立柱与第一立柱之间的铰接缝处设置阻水部件;和挡水板,挡水板边缘与第二立柱或第一立柱连接;在所述挡水板边缘与第二立柱或第一立柱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部件;在挡水板底部设置膨胀止水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幅度缩短断流施工时长,且不过多侵占过流断面,不污染水体。不污染水体。不污染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渠道施工薄壁挡水围堰


[0001]本技术属于围堰
,尤其涉及一种渠道施工薄壁挡水围堰。

技术介绍

[0002]围堰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建造永久性水利设施,修建的临时性围护结构。其作用是防止水和土进入建筑物的修建位置,以便在围堰内排水,开挖基坑,修筑建筑物。一般主要用于水工建筑中,除作为正式建筑物的一部分外,围堰一般在用完后拆除。
[0003]当前对于中小型渠道施工时,当下游有供水需求,尤其不能长时间断流施工时。传统的土石围堰不但占用过大的过流断面,无法满足目标供水量要求,还会持续污染水体;采用混凝土围堰施工造价成本高昂,且后续围堰拆除和建渣处理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渠道施工薄壁挡水围堰,能够大幅度缩短断流施工时长,且不过多侵占过流断面,不污染水体。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渠道施工薄壁挡水围堰,包括:
[0006]底座,固定于渠道底板上;
[0007]立柱,相邻两立柱布置于同一底座上;置于同一底座上的两个相邻立柱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二立柱与第一立柱铰接;第二立柱与第一立柱之间的铰接缝处设置阻水部件;
[0008]和挡水板,挡水板边缘与第二立柱或第一立柱连接;在所述挡水板边缘与第二立柱或第一立柱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部件;在挡水板底部设置膨胀止水带。
[0009]进一步的是,并列设置多个底座,在每个底座上均具有独自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在各个相邻底座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挡水板。
[0010]进一步的是,第二立柱与第一立柱之间的铰接缝处设置阻水部件采用橡胶止水条。
[0011]进一步的是,所述立柱采用槽钢,挡水板卡入立柱的槽口内。
[0012]进一步的是,在所述槽钢的槽口处采用楔型止水带夹在槽边作为密封部件,使挡水板与立柱形成封闭体系。
[0013]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连接渠道底板和立柱顶部,提高整个围堰的稳定性。
[0014]进一步的是,所述膨胀止水带采用遇水式膨胀止水带和/或吸水式膨胀止水带。
[0015]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结构为预制品,无需现场制作仅需现场人工安装即可,围堰施工期短,使断流时间短,对下游影响可控;且可反复周转使用,降低费用。
[0017]本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土石围堰,浸泡在水中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不影响供
水水质。
[0018]本技术为薄壁结构,侵占过流断面小,对输水量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渠道施工薄壁挡水围堰的正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渠道施工薄壁挡水围堰的俯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渠道施工薄壁挡水围堰的侧视图;
[0022]其中,1是底座,2是第一立柱,3是第二立柱,4是阻水部件,5是挡水板,6是密封部件,7是膨胀止水带,8是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24]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

图2所示,一种渠道施工薄壁挡水围堰,包括:
[0025]底座1,固定于渠道底板上;
[0026]立柱,相邻两立柱布置于同一底座1上;置于同一底座1上的两个相邻立柱包括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所述第一立柱2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第二立柱3与第一立柱2铰接,用于适应围堰在曲线布置和段间小幅偏移;第二立柱3与第一立柱2之间的铰接缝处设置阻水部件4;
[0027]和挡水板5,挡水板5边缘与第二立柱3或第一立柱2连接;在所述挡水板5边缘与第二立柱3或第一立柱2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部件6;在挡水板5底部设置膨胀止水带7。由于渠道底板受施工水平影响,底板不可能为绝对平整底面,在底板地形起伏变化时,为了便于挡水板5底部与渠道地形契合,在挡水板5底部设置膨胀止水带7,该止水带特性为吸水膨胀,且膨胀率高,止水效果好,在受上部挡水板5压重下,可适应地形填充板底空隙。
[0028]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1,如图1和图2所示,并列设置多个底座1,在每个底座1上均具有独自的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在各个相邻底座1的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之间设置挡水板5。
[0029]优选的,第二立柱3与第一立柱2之间的铰接缝处设置阻水部件4采用橡胶止水条。
[0030]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2,如图2所示,所述立柱采用槽钢,挡水板5卡入立柱的槽口内。
[0031]在所述槽钢的槽口处采用楔型止水带夹在槽边作为密封部件6,使挡水板5与立柱形成封闭体系。
[0032]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3,如图3所示,还包括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两端分别连接渠道底板和立柱顶部,提高整个围堰的稳定性。
[0033]优选的,所述膨胀止水带7采用遇水式膨胀止水带和/或吸水式膨胀止水带。可采用遇水式膨胀止水带和吸水式膨胀止水带叠加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0034]遇水式膨胀止水带为土木工程常用建筑材料,市面上有多种成熟成品选供,施工时直接购买成品即可。吸水式膨胀止水带为近些年出现的防汛物资,其主要利用填充物高分子吸水树脂,吸水膨胀并密实挡水,也为成熟成品。
[0035]具体实施时:
[0036]薄壁围堰挡水板5采用聚氯乙烯板,单板尺寸可任意定制,推荐采用单块2000
×
20
×
600mm,钢制立柱构件底部采用500
×
600mm支座底板锚固于渠道混凝土底板或基岩上,相邻两立柱布置于同一支座上,其中一个立柱与支座采用焊接刚性连接,另一立柱与已焊接立柱采用铰接,用于适应围堰在曲线布置和段间小幅偏移。两立柱之间铰接缝,安装橡胶止水条隔水。立柱采用12#槽钢,挡水板5卡入两边立柱的槽口内,槽钢两侧采用定制楔型止水带夹在槽边,使挡水板5与立柱形成封闭体系。渠道底板受施工水平影响,底板不可能为绝对平整底面,在底板地形起伏变化时,为了便于挡水板5底部与渠道地形契合,在安装底部挡水板5之前在下面铺设膨胀止水带,该止水带特性为吸水膨胀,且膨胀率高,止水效果好,在受上部挡水板5压重下,可适应地形填充板底空隙。
[0037]本技术提出的薄壁挡水板5围堰高度可视渠道内过流水深任意定制,一般控制3.0m高度内为宜,超出3.0m后需对外部支撑重新验算结构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并视情况增强外部支撑体系。在总高度3m以下薄壁挡水板5板厚20mm;每榀围堰长2.0m,采用钢制件固定于原渠底混凝土底板或基岩上,围堰背水侧每间隔1m采用50
×
32
×
4mm角钢作三角支撑架支持在渠道底板基础上,增加围堰整体刚度和横向稳定性。
[00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渠道施工薄壁挡水围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于渠道底板上;立柱,相邻两立柱布置于同一底座(1)上;置于同一底座(1)上的两个相邻立柱包括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所述第一立柱(2)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第二立柱(3)与第一立柱(2)铰接,第二立柱(3)与第一立柱(2)之间的铰接缝处设置阻水部件(4);和挡水板(5),挡水板(5)边缘与第二立柱(3)或第一立柱(2)连接;在所述挡水板(5)边缘与第二立柱(3)或第一立柱(2)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部件(6);在挡水板(5)底部设置膨胀止水带(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渠道施工薄壁挡水围堰,其特征在于,并列设置多个底座(1),在每个底座(1)上均具有独自的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3),在各个相邻底座(1)的第一立柱(2)和第二立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程黄鑫李小强王涛刘小容张新标赵斌任波马悦
申请(专利权)人:中水君信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