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分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6992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分区结构,所述坝体从上游至下游分为上游堆石料区、上游过渡料区、沥青混凝土心墙料区、下游反滤过渡料区和下游堆石料区;所述沥青混凝土心墙料区包括心墙防渗体,所述心墙防渗体从上至下渐变式增大后与混凝土基座连接;所述上游过渡料区和下游过渡料区分别垂直布置于心墙防渗体的两侧;所述坝体的下游坝基面还开有排水带,所述排水带与下游堆石料区之间设有反滤料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就地取材作为填筑料,降低了对筑坝填筑材料的性能要求,完成的坝体能有效提高蓄水后坝体的变形适度,保证大坝的正常运行,减少了大坝修建的投入。建的投入。建的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分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分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沥青混凝土心墙作为一种采用当地材料修筑的柔性坝,具有适应性广、防渗效果可靠、绿色环保且投资省的优势,在各种水库工程中广泛应用。根据目前的工程实践经验,当坝基土层较软弱、两岸边坡较陡峭,填筑材料质量较差时,会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从而影响大坝的安全运行。目前改善这些不利因素主要是通过提高填筑材料的性能,从而无形中增大了大坝的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分区结构,它能够有效改善蓄水后坝体的变形适度,降低对筑坝填筑材料的性能要求。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分区结构,包括坝体,所述坝体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上游堆石料区、上游过渡料区、沥青混凝土心墙料区、下游反滤过渡料区和下游堆石料区;所述沥青混凝土心墙料区包括心墙防渗体,所述心墙防渗体位于坝体中央,心墙防渗体的轴线与坝体轴线重合,所述心墙防渗体从上至下渐变式增大后与混凝土基座连接;所述上游过渡料区和下游反滤过渡料区分别垂直布置于心墙防渗体的两侧;所述上游堆石料区分为上游一区和上游二区,所述上游一区以死水位为界限,向上以1:2.5坝坡至坝顶、向下1:1.75填筑坡比至坝基、向后直至上游过渡料区,所述上游二区为上游坝体除上游一区以外的区域;所述下游堆石料区分为下游一区和下游二区,所述下游一区顶部以距下游过渡料区10m为控制,按1:0.25坡比向下倾斜至坝体下部、向后至下游坝坡的区域,所述下游二区为下游坝体除下游一区以外的区域;所述坝体的下游坝基面还开有排水带,所述排水带与下游堆石料区之间设有反滤料层。
[0005]作为优选,所述心墙防渗体的中上部和底部均采用阶梯型结构。
[0006]作为优选,所述上游过渡料区和下游过渡料区的石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碾压后孔隙率不大于22%,渗透系数不小于5
×
10

2cm/s。
[0007]作为优选,所述上游堆石料区和下游堆石料区的石料最大粒径不大于80cm,碾压后孔隙率不大于37%,渗透系数不小于2.5
×
10

4cm/s。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便于就地取材作为填筑料,降低了对筑坝填筑材料的性能要求,完成的坝体能有效提高蓄水后坝体的变形适度,保证大坝的正常运行,减少
了大坝修建的投入。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心墙防渗体与基座连接示意图。
[0010]图中:1、上游堆石料区;2、上游过渡料区;3、心墙防渗体;4、下游反滤过渡料区;5、下游堆石料区;6、基座;7、排水带;8、反滤料层;11、上游一区;12、上游二区;51、下游一区;52、下游二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如图1

图4所示,本实施例为马鞍山水库中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包括坝体,所述坝体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上游堆石料区1、上游过渡料区2、沥青混凝土心墙料区、下游反滤过渡料区4和下游堆石料区5;所述沥青混凝土心墙料区包括心墙防渗体3,所述心墙防渗体3位于坝体中央,心墙防渗体3的轴线与坝体轴线重合,且心墙防渗体3的顶部通过止水与上部的防浪墙相接,所述心墙防渗体3的中上部呈阶梯型布置,从上至下渐变式扩大,同时心墙防渗体3的底部同样呈阶梯型布置,从上至下渐变式扩大后与混凝土基座6连接,基座6下部为辉长岩;其中沥青混凝土采用70号水工沥青含量6%~7.5%,填料10%~14%,骨料最大粒径16mm混合配比制成;所述上游过渡料区2和下游反滤过渡料区4分别垂直布置于心墙防渗体3的两侧,采用弱及新鲜辉长岩轧制加工而成的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小于5mm粒径含量10~20%,小于0.075mm含量不大于5%,碾压后干密度不小于2.15g/cm3,孔隙率不大于22%,渗透系数不小于5
×
10

2cm/s;所述上游堆石料区1分为上游一区11和上游二区12,所述上游一区11以死水位为界限,向上以1:2.5坝坡至坝顶、向下1:1.75填筑坡比至坝基、向后直至上游过渡料区2,所述上游二区12为上游坝体除上游一区11以外的区域;所述下游堆石料区5分为下游一区51和下游二区52,所述下游一区51顶部以距下游过渡料区10m为控制,按1:0.25坡比向下倾斜至坝体下部、向后至下游坝坡的区域,所述下游二区52为下游坝体除下游一区51以外的区域;所述上游堆石料区1和下游堆石料区5采用强、弱及新鲜辉长岩填筑,最大粒径不大于80cm,碾压后干密度不小于1.85g/cm3,孔隙率不大于37%,渗透系数不小于2.5
×
10

4cm/s;所述坝体的下游坝基面还开有排水带7,所述排水带7与下游堆石料区5之间设有反滤料层8。
[0013]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专利技术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
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分区结构,包括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上游堆石料区(1)、上游过渡料区(2)、沥青混凝土心墙料区、下游反滤过渡料区(4)和下游堆石料区(5);所述沥青混凝土心墙料区包括心墙防渗体(3),所述心墙防渗体(3)位于坝体中央,心墙防渗体(3)的轴线与坝体轴线重合,所述心墙防渗体(3)从上至下渐变式增大后与混凝土基座(6)连接;所述上游过渡料区(2)和下游反滤过渡料区(4)分别垂直布置于心墙防渗体(3)的两侧;所述上游堆石料区(1)分为上游一区(11)和上游二区(12),所述上游一区(11)以死水位为界限,向上以1:2.5坝坡至坝顶、向下1:1.75填筑坡比至坝基、向后直至上游过渡料区(2),所述上游二区(12)为上游坝体除上游一区(11)以外的区域;所述下游堆石料区(5)分为下游一区(51)和下游二区(52),所述下游一区(51)顶部以距下游过渡料区10m为控制,按1:0.25坡比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程潘思洁王涛任国榕何书明秦开文陈礼兵吴玉辉杨洪勇王兴茂
申请(专利权)人:中水君信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