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1318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包括锂电池壳体、密封层、隔膜、正极、负极、连接片、滑槽、电极接头,所述锂电池壳体内部安装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内依次封装堆叠有隔膜、正极、隔膜、负极,所述锂电池壳体前端左右两侧内均安装有连接片,所述锂电池壳体前端左右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均安装有电极接头,所述电极接头通过滑槽分别与内部两端连接片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通过叠片设计的电池能够取得更好的性能,并且可通过安装在两侧滑槽中的电极接头能够调节两个电极接头之间的间距。间距。间距。

A laminated lithium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片式锂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叠片式锂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叠片电池与传统电动汽车用的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一致,内部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构成,利用锂离子的移动产生电。传统的电池在封装后无法再次调节两端电极接头之间的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片式锂电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包括锂电池壳体、密封层、隔膜、正极、负极、连接片、滑槽、电极接头,所述锂电池壳体内部安装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内依次封装堆叠有隔膜、正极、隔膜、负极,所述锂电池壳体前端左右两侧内均安装有连接片,所述锂电池壳体前端左右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均安装有电极接头,所述电极接头通过滑槽分别与内部两端连接片相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叠片式锂电池还包括有负极端和正极端,所述正极前端左侧均与负极端相连接,所述负极前端右侧均与正极端相连接,所述负极端和正极端分别与锂电池壳体前端内左右两侧连接片相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密封层内部的正极和负极堆叠封装,并且正极和负极之间均安装有隔膜。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合理,通过叠片设计的电池能够取得更好的性能,并且可通过安装在两侧滑槽中的电极接头能够调节两个电极接头之间的间距。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叠片式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叠片式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锂电池壳体,2、密封层,3、隔膜,4、正极,5、负极,6、连接片,7、滑槽,8、电极接头,9、负极端,10、正极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13]如图1

2所示,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包括锂电池壳体1、密封层2、隔膜3、正极4、负极5、连接片6、滑槽7、电极接头8,所述锂电池壳体1内部安装有密封层2,所述密封层2内依次
封装堆叠有隔膜3、正极4、隔膜3、负极5,所述锂电池壳体1前端左右两侧内均安装有连接片6,所述锂电池壳体1前端左右两侧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内均安装有电极接头8,所述电极接头8通过滑槽7分别与内部两端连接片6相连接。所述叠片式锂电池还包括有负极端9和正极端10,所述正极4前端左侧均与负极端9相连接,所述负极5前端右侧均与正极端10相连接,所述负极端9和正极端10分别与锂电池壳体1前端内左右两侧连接片6相连接。所述密封层2内部的正极4和负极5堆叠封装,并且正极4和负极5之间均安装有隔膜3。
[0014]本技术使用方法:通过内部两侧的连接片6分别与负极端9和正极端10进行连接后,使得安装在两侧滑槽7中分别与两侧连接片6相连接的的电极接头8可左右调节,方便控制电极接头8之间的间距。
[001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因此等同范围内的同等变化都囊括在本技术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包括锂电池壳体(1)、密封层(2)、隔膜(3)、正极(4)、负极(5)、连接片(6)、滑槽(7)、电极接头(8),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壳体(1)内部安装有密封层(2),所述密封层(2)内依次封装堆叠有隔膜(3)、正极(4)、隔膜(3)、负极(5),所述锂电池壳体(1)前端左右两侧内均安装有连接片(6),所述锂电池壳体(1)前端左右两侧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内均安装有电极接头(8),所述电极接头(8)通过滑槽(7)分别与内部两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有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芯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