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057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其可以快速安装,包括托架底板,托架底板的顶端设置有数个支撑柱,数个支撑柱呈均匀间隔分布,数个支撑柱与托架底板之间设置有L形角板,托架底板的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的顶端前部与顶端后部均设置有第二固定柱,设置于前端的第二固定杆的顶端左部与顶端右部均设置有发动机支撑块,两个第二固定柱呈均匀间隔分布,两个第二固定柱的中部设置有两个呈均匀间隔分布的固定凹杆,每个固定凹杆的顶端中部均设置有第一调节凹槽,每个固定凹杆的顶端均设置有移动固定凸杆,每个移动固定凸杆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一调节凸块。置有第一调节凸块。置有第一调节凸块。

An automobile engine bracke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为一种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外燃机、喷气发动机、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发动机在进行运输时需要用到发动机托架对发动机进行运输。
[0003]现有的发动机托架不方便对不同型号的发动机进行快速固定,从而降低了发动机与发动机托架的的固定效率,延长了运输的等待时间,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安装的高稳定性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包括托架底板,托架底板的顶端设置有数个支撑柱,数个支撑柱呈均匀间隔分布,数个支撑柱与托架底板之间设置有L形角板,每个L形角板的两端分别对支撑柱与托架底板进行固定,托架底板的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的顶端前部与顶端后部均设置有第二固定柱,设置于前端的第二固定杆的顶端左部与顶端右部均设置有发动机支撑块,两个第二固定柱呈均匀间隔分布,两个第二固定柱的中部设置有两个呈均匀间隔分布的固定凹杆,每个固定凹杆的顶端中部均设置有第一调节凹槽,每个固定凹杆的顶端均设置有移动固定凸杆,每个移动固定凸杆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一调节凸块,每个第一调节凸块与第一调节凹槽相配合。
[0008]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改进有,设置于后端的第二固定杆的顶端左部与顶端右部均设置有橡胶弹力块。
[0009]更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改进有,每个移动固定凸杆的顶端均设置有发动机限位板。
[0010]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本技术的改进有,托架底板、支撑柱、L形角板、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发动机支撑块、固定凹杆、第一调节凹槽、移动固定凸杆与第一调节凸块的棱边均呈圆角状设置
[0011]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改进有,每个第一调节凸块与第一调节凹槽之间的配合方式呈过渡配合。
[0012]更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改进有,每个L形角板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和托架底板
之间的配合方式呈过盈配合。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通过设置托架底板、支撑柱、L形角板、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发动机支撑块、固定凹杆、第一调节凹槽、移动固定凸杆与第一调节凸块,使该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方便对不同型号的发动机进行快速安装,从而提升了发动机与发动机托架的的固定效率,降低了运输的等待时间,该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的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所示A处局部放大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1中所示B处局部放大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1中所示C处局部放大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托架底板;2、支撑柱;3、L形角板;4、第一固定柱;5、第二固定柱;6、发动机支撑块;7、固定凹杆;8、第一调节凹槽;9、移动固定凸杆;10、第一调节凸块;11、橡胶弹力块;12、发动机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包括托架底板1,托架底板1的顶端设置有数个支撑柱2,数个支撑柱2呈均匀间隔分布,数个支撑柱2与托架底板1之间设置有L形角板3,每个L形角板3的两端分别对支撑柱2与托架底板1进行固定,每个L形角板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2和托架底板1之间的配合方式呈过盈配合,每个L形角板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2和托架底板1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使L形角板3对支撑柱2和托架底板1的焊接固定效果更好,托架底板1的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柱4,第一固定柱4的顶端前部与顶端后部均设置有第二固定柱5,设置于前端的第二固定杆的顶端左部与顶端右部均设置有发动机支撑块6,设置于后端的第二固定杆的顶端左部与顶端右部均设置有橡胶弹力块11,使该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再对发动机固定后可以防止发动机与其他零件产生摩擦接触,两个第二固定柱5呈均匀间隔分布,两个第二固定柱5的中部设置有两个呈均匀间隔分布的固定凹杆7,每个固定凹杆7的顶端中部均设置有第一调节凹槽8,每个固定凹杆7的顶端均设置有移动固定凸杆9,每个移动固定凸杆9的顶端均设置有发动机限位板12,使该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的移动固定凸杆9可以更加方便对发动机进行限位,每个移动固定凸杆9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一调节凸块10,每个第一调节凸块10与第一调节凹槽8相配合,每个第一调节凸块10与第一调节凹槽8之间的配合方式呈过渡配合,每个第一调节凸块10与第一调节凹槽8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从而便根据发动机的型号调节移动固定凸杆9,托架底板1、支撑柱2、L
形角板3、第一固定柱4、第二固定柱5、发动机支撑块6、固定凹杆7、第一调节凹槽8、移动固定凸杆9与第一调节凸块10的棱边均呈圆角状设置,使该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在使用时不会划伤使用者,该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方便对不同型号的发动机进行快速安装,从而提升了发动机与发动机托架的的固定效率。
[0023]综上所述,该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在使用时,先将该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将发动机放置在安装架的中部,将发动机的一端与发动机支撑块6进行固定,在通过第一调节凹槽8与第一调节凸块10之间的配合调节移动固定凸杆9,使固定凸杆对发动机的另一端进行固定,该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方便对不同型号的发动机进行快速安装,从而提升了发动机与发动机托架的的固定效率,降低了运输的等待时间,该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的实用性更高。
[00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动机托架结构,包括托架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底板(1)的顶端设置有数个支撑柱(2),数个所述支撑柱(2)呈均匀间隔分布,数个所述支撑柱(2)与托架底板(1)之间设置有L形角板(3),每个所述L形角板(3)的两端分别对支撑柱(2)与托架底板(1)进行固定,所述托架底板(1)的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柱(4),所述第一固定柱(4)的顶端前部与顶端后部均设置有第二固定柱(5),设置于前端的第二固定杆的顶端左部与顶端右部均设置有发动机支撑块(6),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柱(5)呈均匀间隔分布,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柱(5)的中部设置有两个呈均匀间隔分布的固定凹杆(7),每个所述固定凹杆(7)的顶端中部均设置有第一调节凹槽(8),每个所述固定凹杆(7)的顶端均设置有移动固定凸杆(9),每个所述移动固定凸杆(9)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一调节凸块(10),每个所述第一调节凸块(10)与第一调节凹槽(8)相配合。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礼田刘宇航范围李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足飞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