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上盖密封结构及圆柱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0450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上盖密封结构及圆柱电池,该电池上盖密封结构包括盖体、汇流片和极柱;盖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盖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汇流片的第一表面与盖体的第二表面贴合,汇流片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通;极柱包括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柱体,柱体远离盖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端盖,部分汇流片位于第一端盖和盖体之间,且第一端盖与汇流片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中,柱体上的第一端盖与汇流片固定连接,可实现电池上盖稳定可靠的密封安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漏液问题。的漏液问题。的漏液问题。

Battery upper cover sealing structure and cylindrical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上盖密封结构及圆柱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上盖密封结构及圆柱电池。

技术介绍

[0002]柱状电池包括上盖结构,通过上盖对电池内部进行密封,并通过上盖结构中的极柱引出电极。目前,一般采用铆接或者压接方式进行上盖密封,即通过铆接方式直接对密封件进行压缩,或者直接采用边缘折边的方式进行固定挤压以将密封件进行压缩。
[0003]现有技术中,直接采用铆接或者压接方式,容易出现连接不牢靠的状况,以及密封件压缩量不足,导致密封效果不佳的状况,进而出现电池漏液的现象。由此可知,现有的大圆柱电池上盖结构密封方案仍没有比较成熟的案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上盖密封结构及圆柱电池。
[0005]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上盖密封结构,包括盖体、汇流片和极柱;所述盖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汇流片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盖体的第二表面贴合,所述汇流片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通;所述极柱包括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柱体,所述柱体远离所述盖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端盖,部分所述汇流片位于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盖体之间,且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汇流片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具有设定宽度,且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汇流片相邻面与所述汇流片抵接,所述第一端盖的边缘与所述汇流片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的边缘与所述汇流片的第二表面焊接,从而在所述第一端盖的边缘形成呈环形焊接固定结构。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为直径相同的圆形孔,并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重合;所述柱体为圆形柱,且所述柱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内表面贴合。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柱体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设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盖体的第一表面之间设有密封结构和绝缘结构。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和垫圈,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柱体上;所述绝缘结构包括绝缘环,所述绝缘环套设于所述密封圈上,所述垫圈位于所述绝缘环和所述第二端盖之间。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环的边缘设有竖直设置的环形壁,所述环形壁与所述绝缘环形成底部具有通孔的槽型结构;所述第二端盖位于所述槽型结构内,且所述第二端盖的表面与所述槽型结构的端口齐平。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柱体为一体结构。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和所述汇流片呈圆形;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圆心与所述盖体和所述汇流片的圆心重合。
[0014]本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包括上述电池上盖密封结构。
[00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上盖密封结构及圆柱电池,柱体上的第一端盖与汇流片固定连接,例如,采用压铆工艺将第一端盖压缩到所需要的压缩量,然后,再配合焊接的方式,实现密封件与汇流片之间的固定连接。采用此连接结构,可实现电池上盖稳定可靠的密封安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漏液问题。
附图说明
[0016]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0017]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池上盖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池上盖密封结构的剖视图一;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池上盖密封结构的剖视图二。
[0021]图中:
[0022]1:盖体;2:汇流片;3:极柱;4:密封结构;5:绝缘结构;
[0023]31:柱体;32:第一端盖;33:焊接固定结构;34:第二端盖;35:圆环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上盖密封结构 4,该密封结构4包括盖体1、汇流片2和极柱3;盖体1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盖体1上设有第一通孔;汇流片2的第一表面与盖体1的第二表面贴合,汇流片2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通;极柱3包括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柱体31,柱体31远离盖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端盖32,部分汇流片2位于第一端盖32和盖体1之间,且第一端盖32与汇流片2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片2的第二表面,即远离盖体1的一侧用于与电池的卷芯连接,极柱3与汇流片2连接,作为电池的引出电极。例如,极柱3为电池的正极。例如,极柱3可采用实心或者中间有圆形注液孔的结构。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端盖32实现极柱3与汇流片2间的连接,从而可实现电池上盖密封结构4与电池的连接。第一端盖32与盖体1可形成一个夹槽结构,部分汇流片2位于该夹槽结构之间,将盖体1、汇流片2和第一端盖32连接,进而组装成电池上盖密封结构4。其中,第一端盖32与汇流片2之间的固定连接可以为多种方式。例如,卡接、粘接或压接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7]例如,极柱3与盖体1及汇流片2连接时,采用压铆工艺连接。例如,极柱3的初始结构中,极柱3的末端(第一端盖32所在端)包括中空的圆环结构35,如图2所示,该圆环结构35的外径与极柱3的外径相同,并且圆环结构35与极柱3的柱体31为一连续的柱状结构。前期组装时,圆环结构35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位于汇流片2 之外,然后,采用压铆工艺,对极柱3远离圆环结构35的一端施力,在外力作用下使得圆环结构35展开形成第一端盖32,该第一端盖32将部分汇流片2夹紧在盖体1与第一端盖32之间。
[0028]如图3所示,例如,展开后的第一端盖32具有设定宽度,且第一端盖32与汇流片2相邻面与汇流片2抵接,第一端盖32的边缘与汇流片2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
[0029]例如,第一端盖32的边缘与汇流片2的第二表面焊接,从而在第一端盖32的边缘形成呈环形焊接固定结构33。
[0030]由此可知,上述密封结构4中,采用压铆与焊接结合的方式,对电池上盖密封结构4的稳定性和密封性起到双重保护,以防止电池出现漏液等隐患;同时,采用双重保护的形式,也去除了单独压铆硬接触结构不牢靠、密封不好问题,以及也去除了只采用激光焊压力不足、无法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上盖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1)、汇流片(2)和极柱(3);所述盖体(1)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盖体(1)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汇流片(2)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盖体(1)的第二表面贴合,所述汇流片(2)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通;所述极柱(3)包括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柱体(31),所述柱体(31)远离所述盖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端盖(32),部分所述汇流片(2)位于所述第一端盖(32)和所述盖体(1)之间,且所述第一端盖(32)与所述汇流片(2)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上盖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32)具有设定宽度,且所述第一端盖(32)与所述汇流片(2)相邻面与所述汇流片(2)抵接,所述第一端盖(32)的边缘与所述汇流片(2)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上盖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32)的边缘与所述汇流片(2)的第二表面焊接,从而在所述第一端盖(32)的边缘形成呈环形焊接固定结构(33)。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上盖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为直径相同的圆形孔,并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重合;所述柱体(31)为圆形柱,且所述柱体(31)的外表面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小利闫天昊
申请(专利权)人:云山新能源材料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