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壳电芯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9266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硬壳电芯及用电装置。硬壳电芯包括壳体、电极组件与极耳。壳体设有收容腔;电极组件收容于收容腔;极耳的第一端固定于电极组件,极耳的第二端延伸出壳体。壳体设有供极耳穿过的通孔,通孔靠近收容腔的一端设有导向槽;自背离收容腔的一端至靠近收容腔的一端,导向槽的轮廓逐渐扩张。如此,在极耳伸入通孔的过程中,即使其并未完全对齐通孔的中心区域,而是落在导向槽区域,其将在导向槽的引导下顺畅地逐步滑移进入通孔的中心区域并穿过通孔。即是,导向槽的设置可降低硬壳电芯在装配极耳时,极耳容易受伤的风险;同时提高了极耳装配时的容错率,降低了极耳装配的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硬壳电芯及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硬壳电芯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芯是一种将外界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于其内部,以在需要的时刻对外部设备(如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供电的装置。当前,电芯广泛地运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
[0003]一般地,电芯分为软包电芯与硬壳电芯。其中,硬壳电芯包括壳体、电极组件、极柱以及填充于壳体内的电解液。壳体设有收容腔;电极组件收容于该收容腔内,其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以及设于该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之间的隔离膜。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中的一个通过导电片与壳体电连接,以使壳体形成该硬壳电芯的一导电端子;极柱的一端设于收容腔内,上述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中的另一个与该一端电连接,极柱的另一端则伸出壳体之外,以使极柱形成硬壳电芯的另一导电端子。
[0004]由于硬壳电芯的极柱均是通过铆接的方式夹持在壳体上的,其装配过程较为复杂;同时,为避免极柱与壳体之间电接触,还需要在极柱与壳体之间嵌设多个绝缘件,其进一步提升了硬壳电芯装配过程的复杂程度。为克服上述缺陷,有些厂商采用塑料成型壳体,并采用极耳取代极柱;如此则可避免装配极柱而必须进行的铆接工序以及嵌设绝缘件的工序,进而简化硬壳电池的装配难度,同时还可降低硬壳电池的制造成本。然而,在装配极耳穿过壳体的过程中,极耳并不容易顺畅地进入壳体设置的通孔内,而容易顶持在该通孔的周边,而这容易导致极耳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硬壳电芯及用电装置,以改善目前硬壳电池装配极耳时,极耳不容易顺畅进入壳体的通孔的现状。
[0006]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硬壳电芯,包括壳体、电极组件与极耳。所述壳体设有收容腔;所述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极耳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电极组件,所述极耳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壳体。壳体设有供所述极耳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靠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设有导向槽;自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所述导向槽的轮廓逐渐扩张。
[0008]与目前市场上的硬壳电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壳电芯在将极耳穿过壳体的过程中,由于导向槽的轮廓比通孔的中后部轮廓更大,且沿靠近收容腔的一端至背离收容腔的一端,导向槽的轮廓逐渐变小;如此,在极耳伸入通孔的过程中,即使其并未完全对齐通孔的中心区域,而是落在导向槽区域,其将在导向槽的引导下顺畅地逐步滑移进入通孔的中心区域并穿过通孔。即是,导向槽的设置可降低硬壳电芯在装配极耳时,极耳容易受伤的风险;同时提高了极耳装配时的容错率,降低了极耳装配的难度。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导向槽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单元。自
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所述第一侧壁单元逐渐远离所述极耳,并呈直线形或弧形延伸。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导向槽的侧壁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单元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单元。自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所述第二侧壁单元逐渐远离所述极耳,并呈直线形或弧形延伸;或者,自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所述第二侧壁单元与所述极耳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导向槽的侧壁还包括第三侧壁单元与第四侧壁单元,所述第一侧壁单元、所述第三侧壁单元、所述第二侧壁单元以及所述第四侧壁单元依次连接。自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所述第三侧壁单元和/或所述第四侧壁单元逐渐远离所述极耳,并呈直线形或弧形延伸;或者,自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所述第三侧壁单元和/或所述第四侧壁单元相对所述极耳平行延伸。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极耳具有由长边及宽边共同限定出的主表面,所述第一侧壁单元朝向一所述主表面设置。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端设有倒斜角或倒圆角。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硬壳电芯包括复数个所述极耳。所述壳体设有复数个所述通孔,每一所述极耳对应一所述通孔;或者,至少两所述极耳均自同一所述通孔伸出所述壳体。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壳体包括基壳部、第一端壁以及第二端壁。基壳部设有所述收容腔,所述收容腔贯通所述基壳部。第一端壁盖罩所述基壳部的一端,所述通孔设于所述第一端壁。第二端壁盖罩所述基壳部的另一端。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极耳靠近所述基壳部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单元靠近所述基壳部的内壁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单元背离所述极耳的一侧,所述第一端壁与所述基壳部的内壁之间通过圆弧面或斜面过渡。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自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所述第一侧壁单元逐渐远离所述极耳并呈弧形延伸,所述第一端壁与所述基壳部的内壁之间通过圆弧面过渡,所述圆弧面与所述第一侧壁单元连接。自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所述第一侧壁单元逐渐远离所述极耳并呈直线形延伸,所述第一端壁与所述基壳部的内壁之间通过斜面过渡,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侧壁单元连接。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基壳部面向所述第二端壁的一端内凹以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并环绕所述收容腔设置。所述安装腔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面包括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相对所述预设方向倾斜设置,并环绕所述收容腔延伸呈封闭状。所述第二端壁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并设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如此,基壳部与第二端壁的装配过程中,安装于安装腔的第二端壁在安装腔的限制下将不会滑出基壳部。即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壳电芯可降低目前硬壳电芯的壳体不能正常完成装配的风险。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沿所述第一端壁指向所述第二端壁的方向,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截面轮廓逐渐扩张。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安装腔还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背离所述第一端壁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基壳部的端面以形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端壁包括主体部以及环绕在所述主体部的侧壁上的填充部,所述填充部由所述主体部的部分材料熔融并流动至环绕所述主体部设置形成,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二腔体的侧壁之间填充有所述填充部。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安装腔还包括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设于所述第一腔体面向所述第一端壁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一安装面环绕所述第三腔体。则,第二端壁在超声波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多余流体会首先流入第三腔体,进而降低该流体直接流入收容腔内的风险。
[002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该用电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种硬壳电池。
【附图说明】
[0023]一个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壳电芯,包括壳体、电极组件与极耳,所述壳体设有收容腔,所述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电极组件,所述极耳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壳体设有供所述极耳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靠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自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所述导向槽的截面轮廓逐渐扩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单元;自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所述第一侧壁单元逐渐远离所述极耳,并呈直线形或弧形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侧壁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单元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单元;自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所述第二侧壁单元逐渐远离所述极耳,并呈直线形或弧形延伸;或者,自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所述第二侧壁单元与所述极耳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侧壁还包括第三侧壁单元与第四侧壁单元,所述第一侧壁单元、所述第三侧壁单元、所述第二侧壁单元以及所述第四侧壁单元依次连接;自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所述第三侧壁单元和/或所述第四侧壁单元逐渐远离所述极耳,并呈直线形或弧形延伸;或者,自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至靠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所述第三侧壁单元和/或所述第四侧壁单元相对所述极耳平行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具有由长边及宽边共同限定出的主表面,所述第一侧壁单元朝向一所述主表面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设有倒斜角或倒圆角。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壳电芯包括复数个所述极耳;所述壳体设有复数个所述通孔,每一所述极耳对应一所述通孔;或者,至少两所述极耳均自同一所述通孔伸出所述壳体。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基壳部,设有沿预设方向延伸的所述收容腔,所述收容腔贯通所述基壳部;第一端壁,盖罩所述基壳部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武张国文郝胜宇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