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绕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81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9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卷绕电池,包括卷芯和汇流片,卷芯通过极片和隔膜复合后沿一卷绕方向卷绕而成,极片包括极耳区和极片料区,极片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极片的第一面包括有连接区区,连接区内设置有导电金属胶层,导电金属胶层涂布或粘接在连接区内,极片的第二面沿卷绕方向依次与导电金属胶层接触粘接。本公开的卷绕电池采用导电金属胶层,使极耳与极耳之间紧密压合在一起,在实现极耳间导电过程的同时保证了极耳之间的连接,有效的消除了采用揉平方式时产生的金属屑,减少了自放电的产生,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减少了因极耳弯折带来的焊接不良和尖端放电的问题,保证了焊接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绕电池


[0001]本公开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卷绕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全极耳卷绕式电池由于具有超强的高倍率放电能力、平稳的高输出电压和超长的工作寿命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泛使用,通常应用在仪器仪表、医疗器械、输送电设备和汽车等领域。
[0003]目前通常采用揉平和弯折压平两种方式将极耳与极耳之间形成连接,两种方式均采用外力将电池的竖式极耳弯折成横式极耳,使极耳形成一个平面。这两种方式会使极耳因受外力下压和摩擦产生金属屑进入到电池内部无法清除,容易造成电池自放电,从而引起安全隐患,同时极耳层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下压后的压平表面内部还存在不均匀不稳定的空隙,造成焊接连接不稳定,电流密度不均匀或者产生虚焊。由于极耳材质较薄,将极耳逐个弯折时,受到不均匀外力使极耳边缘容易弯折到极片内部,造成电池短路,且无法形成较好的平面,内部空间不均一,需要靠汇流片进行焊接下压的压紧和应力调整,易产生焊接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卷绕电池,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公开的,提供了一种卷绕电池,包括卷芯和汇流片,所述卷芯通过极片和隔膜复合后沿一卷绕方向卷绕而成,所述极片包括极耳区和极片料区,所述极片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极片的第一面包括有连接区,所述连接区内设置有导电金属胶层,所述极片的第二面沿所述卷绕方向依次与所述导电金属胶层接触粘接。
[0006]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极片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导电金属胶层在所述连接区内由所述第一边延伸至所述第二边。
[0007]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极片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导电金属胶层粘接在所述连接区内并且由所述第一边延伸至所述第二边,所述极片的第二面与所述导电金属胶层接触相连。
[0008]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极片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导电金属胶层在所述连接区内,由所述第一边至所述第二边,每间隔特定距离分布。
[0009]在一可实施方式中,定义所述极片的所述极耳区位于所述极片整体的顶端时为正向放置,在所述极片正向放置的情况下,所述连接区设置在所述极片料区以上同时在所述隔膜之上,并且位于所述极耳区的外边缘之下。
[0010]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区的宽度小于所述外边缘到所述隔膜之间的距离。
[0011]在一可实施方式中,定义所述导电金属胶层与所述极片的第二面之间粘接的第一个点为第一粘接点,所述第一粘接点到所述极片料区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卷绕后所述隔膜到所述极片料区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0012]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极片卷绕后,所述第一边在所述卷芯内,所述第二边在所述卷芯外。
[0013]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极片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的极耳区和所述负极片的极耳区放置的方向相反,所述卷芯依次通过所述正极片、所述隔膜、所述负极片和所述隔膜复合后卷绕而成,卷绕后所述正极片位于所述卷芯最内层,所述隔膜位于所述卷芯最外层。
[0014]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卷芯还包括顶端部,所述汇流片与所述顶端部相连接。
[0015]本公开中,由于卷绕电池的极片包括连接区,便于设置导电金属胶层,使其粘接在极片上。采用导电金属胶层可以使极耳与极耳之间紧密压合在一起,保证了极耳之间的连接,有效的消除了采用揉平方式时产生的金属屑,减少了自放电的产生,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不进行极耳弯折,减少了因极耳弯折带来的焊接不良和尖端放电的问题,保证了焊接效率。
[0016]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17]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0018]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0019]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卷绕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卷绕电池极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说明:1、卷芯;2、极片;3、隔膜;4、汇流片;5、顶端部; 21、极耳区;22、极片料区;23、连接区;24、第一边;25、第二边;211、外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公开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
[0024]参照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卷绕电池,包括卷芯1和汇流片4,卷芯 1通过极片2和隔膜3复合后沿一卷绕方向卷绕而成,极片2在展开状态下呈矩形,极片2包括有极耳区21和极片料区22,定义图1所呈现的面为第一面,与第一面相对且未呈现出的一面为第二面,在极片2的第一面包括有连接区23,连接区23内涂布或粘接有导电金属胶层,以使导电金属胶层涂布或粘接在极片2的第一面上,极片2的第二面沿卷绕方向依次与导电金属胶层接触最终实现粘接。
[002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极片2的第一面设置连接区23并在连接区23内设置导电金属层,极片2的第二面未设置导电金属胶层,将第二面向中心卷绕依次推进压合,使之与导电
金属胶层接触粘接,就能实现极耳与极耳之间的连接。本公开中,采用导电金属胶层可以使极耳与极耳之间紧密压合在一起,保证了极耳之间的连接,此种非揉平工艺有效的消除了采用揉平方式时产生的金属屑,减少了自放电的产生,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不进行极耳弯折,减少了因极耳弯折带来的焊接不良和内层极耳参与焊接的自由度,同时解决了弯折最底部极耳焊接时可能存在未焊接上的情况,而导致直接有效的导电极耳的数量不足和造成的搭接尖端放电的问题,保证了焊接效率。
[0026]在一可实施方式中,处于展开状态的矩形极片2包括第一边24和第二边 25,导电金属胶层在连接区23内由第一边24延伸至第二边25。
[0027]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金属胶层连续均匀的涂布在连接区23内,此时导电金属胶层并不起到粘接效果,当达到一定条件(此条件可为温度、湿度和压力等)时,导电金属胶层开始发挥其粘接性进行粘接,以防止卷绕时出现操作误差从而降低生产效率。
[0028]在一可实施方式中,处于展开状态的极片2包括第一边24和第二边25,导电金属胶层粘接在连接区23内并且由第一边24延伸至第二边25,极片2 的第二面与导电金属胶层接触相连。
[0029]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在极片2切片过程中,边走带切片,边使导电金属胶层连续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绕电池,包括卷芯(1)和汇流片(4),所述卷芯(1)通过极片(2)和隔膜(3)复合后沿一卷绕方向卷绕而成,所述极片(2)包括极耳区(21)和极片料区(22),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2)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极片(2)的第一面包括有连接区(23),所述连接区(23)内设置有导电金属胶层,所述极片(2)的第二面沿所述卷绕方向依次与所述导电金属胶层接触粘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2)包括第一边(24)和第二边(25),所述导电金属胶层在所述连接区(23)内由所述第一边(24)延伸至所述第二边(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2)包括第一边(24)和第二边(25),所述导电金属胶层粘接在所述连接区(23)内并且由所述第一边(24)延伸至所述第二边(25),所述极片(2)的第二面与所述导电金属胶层接触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2)包括第一边(24)和第二边(25),所述导电金属胶层在所述连接区(23)内,由所述第一边(24)至所述第二边(25),每间隔特定距离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电池,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极片(2)的所述极耳区(21)位于所述极片(2)整体的顶端时为正向放置,在所述极片(2)正向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小利闫天昊
申请(专利权)人:云山新能源材料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