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电池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0368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5:1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板、电池包和车辆,其中,所述液冷板内设置有总进液流道、总出液流道、多个进液支路、多个出液支路以及多个换热腔;所述总进液流道与所述总出液流道沿自身宽度方向并行设置,多个所述换热腔设置在所述总进液流道和所述总出液流道之间,并沿所述总进液流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每一个所述换热腔均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进液支路连通所述总进液流道,并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出液支路连通所述总出液流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各个独立的换热腔内液体温度的一致性,从而使得各个换热腔对各个电芯换热的均匀性更高,可以保证各个电芯间温度的均衡。衡。衡。

Liquid cooling plate,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板、电池包和车辆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板、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供能组件,其安全性、动力性能以及能量密度水平对新能源汽车能否保证高安全系数、优良驾驶体验以及低能耗至关重要。
[0003]然而动力电池的特性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比较显著,无论是在高温环境电池热量积聚导致的热失控等潜在风险,还是在低温环境中,电池可用能量和功率衰减及电池加速老化的风险,都要求电池系统中需具备优良的热管理组件以确保电池处在良好的工作温度区间。针对此,一般采用液冷板对电池进行降温,避免电池温度过高。
[0004]在电芯排布方案中,随着电芯阵列数的增加,多个电芯组合形成后的长度较长,因此对应设置的液冷板长宽比增大,导致液冷板呈窄长条形状。液冷板内流路设计受其本身长宽尺寸限制,一般是采用沿长度方向一端进液一端出液的流道设计。然而,随着液冷板长度的加长,进液端与出液端温差无法避免的加大,对电芯的温场均匀性极为不利。虽然在一些传统方式中,存在同侧进出液的方案,可一定程度缓解液冷板两端温度的偏差。但是,电芯阵列数量越大、充电倍率需求越高的情况下,窄长形状的液冷板沿其长度方向两端温差仍然不可避免较大,同样不利于电芯间的温度均衡,进而直接影响动力电池的性能输出甚至使用寿命。同时,窄长形状的液冷板内流道要兼顾长度方向上所有电芯的换热,流道长因而流阻增大,对热管理系统回路水泵能量需求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液冷板、电池包和车辆。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内设置有总进液流道、总出液流道、多个进液支路、多个出液支路以及多个换热腔;
[0007]所述总进液流道与所述总出液流道沿自身宽度方向并行设置,多个所述换热腔设置在所述总进液流道和所述总出液流道之间,并沿所述总进液流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0008]每一个所述换热腔均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进液支路连通所述总进液流道,并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出液支路连通所述总出液流道。
[0009]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总进液流道的一端具有进液口,所述总出液流道的一端具有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布在所述总进液流道长度方向的两端。
[0010]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腔的横截面积分别大于所述进液支路和所述出液支路的横截面积。
[0011]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在对应所述总进液流道和所述总出液流道处,所述液冷板具有第一板厚,在对应所述换热腔处,所述液冷板具有第二板厚,所述第一板厚小于所述第二板厚。
[0012]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腔内设有扰流结构,所述扰流结构呈凹凸设置。
[0013]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换热腔内的扰流板;或者,
[0014]所述换热腔的内壁面呈凹凸设置而构成所述扰流结构。
[0015]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呈长方形,所述总进液流道与所述总出液流道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液冷板的长边。
[001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
[0017]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内设置有总进液流道、总出液流道、多个进液支路、多个出液支路以及多个换热腔;
[0018]所述总进液流道与所述总出液流道沿自身宽度方向并行设置,多个所述换热腔设置在所述总进液流道和所述总出液流道之间,并沿所述总进液流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0019]每一个所述换热腔均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进液支路连通所述总进液流道,并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出液支路连通所述总出液流道;以及,
[0020]电芯组,所述电芯组与所述液冷板接触。
[0021]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电芯,所述液冷板的每一个换热腔对应一个所述电芯。
[0022]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贴合设置在所述电芯组的外侧,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电芯组的长度方向;或者,所述液冷板贴合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之间。
[0023]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在对应所述总进液流道和所述总出液流道的位置分别与所述电芯间隔,所述液冷板在对应所述换热腔的位置与所述电芯贴合。
[002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电池包。
[00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换热腔主要起到对电芯换热的作用,总进液流道、总出液流道、进液支路和出液支路则对应起到进出液的目的,总进液流道各处的液体温度较为接近,因此经由各个进液支路流入到换热腔内的液体温度较为接近,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各个独立的换热腔内液体温度的一致性,从而使得各个换热腔对各个电芯换热的均匀性更高,可以保证各个电芯间温度的均衡。同时,多个换热腔分别与总进液流道和总出液流道连接,故相当于多个换热腔是并联设置的,由于液冷板各个独立的换热腔之间水路的并联关系,大大减小了由于液冷板长度较长而造成的流阻过大问题,也降低了电池液冷回路对整车热管理系统水泵扬程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中液冷板的剖切示意图;
[0029]图3为图1中液冷板的另一剖切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液冷板14出液支路18扰流结构11总进液流道15换热腔20电芯组12总出液流道16进液口21子单元13进液支路17出液口211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则“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或名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和/或”,则其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003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内设置有总进液流道、总出液流道、多个进液支路、多个出液支路以及多个换热腔;所述总进液流道与所述总出液流道沿自身宽度方向并行设置,多个所述换热腔设置在所述总进液流道和所述总出液流道之间,并沿所述总进液流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每一个所述换热腔均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进液支路连通所述总进液流道,并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出液支路连通所述总出液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进液流道的一端具有进液口,所述总出液流道的一端具有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布在所述总进液流道长度方向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的横截面积分别大于所述进液支路和所述出液支路的横截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在对应所述总进液流道和所述总出液流道处,所述液冷板具有第一板厚,在对应所述换热腔处,所述液冷板具有第二板厚,所述第一板厚小于所述第二板厚。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内设有扰流结构,所述扰流结构呈凹凸设置。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