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码图像采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9955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3:11
本申请涉及条码识别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条码图像采集设备,壳体上部为敞口结构,其内部通过第一竖向隔板分隔限定出第一容纳区和第二容纳区;图像采集模组,包括定位光源组件、补光光源组件和图像采集器,其中,定位光源组件设置于第一容纳区,补光光源组件和图像采集器设置于第二容纳区;解码模组,能够罩设于壳体的上方,封堵壳体的敞口,使第一容纳区和第二容纳区形成封闭空间;其中,解码模组与图像采集模组通信连接。解码模组对图像采集模组进行固定,并与图像采集模组进行通信连接;这样,不但具有解码能力,还能起到固定的作用。解码模组罩设在壳体的上方,简化了组装工序,有效提高了组装效率,也能保证图像采集模组的安装稳定性。定性。定性。

Barcode image acquisi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条码图像采集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条码识别
,例如涉及一种条码图像采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条码技术已经融入人们的移动生活,条码识别模块是利用光电原理将条码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接受的信息的输入设备,常用于图书馆、医院、书店以及超级市场,作为快速登记或结算的一种输入手段,对商品外包装上或印刷品上的图像或条码信息直接阅读,并输入到联机系统中,以识别商品信息。
[0003]为了减小条码设备的体积,通常将条码设备内的部分组件取出,比如条码设备外接解码单元;相关技术中还提供一种条码采集模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中央具有两个侧面板形成的收纳空间,固定摄像头组件;摄像头组件通过柔性电路板分别与照明光源和瞄准光源连接;下壳体的后面板一侧具有卡槽,固定瞄准光源;下壳体的前面板两侧各具有一个卡槽,分别固定照明光源和透镜;壳体的前面板中央有一镜头窗口,两侧各有一个瞄准窗口和一个照明窗口;摄像头组件,照明光源和瞄准光源通过柔性电路板与外部组件进行通信。
[000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5]通过外接解码单元使用条码设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条码设备的体积,但是还是使条码设备损失部分功能,同时也受安装结构的影响,组装工序较为复杂,导致组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条码图像采集设备,在使其不丧失部分功能的前提下,减少组装工序的时间,提高组装效率。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条码图像采集设备,包括壳体、图像采集模组和解码模组。其中,壳体上部为敞口结构,其内部通过第一竖向隔板分隔限定出第一容纳区和第二容纳区;
[0009]图像采集模组,包括定位光源组件、补光光源组件和图像采集器,其中,定位光源组件设置于第一容纳区,补光光源组件和图像采集器设置于第二容纳区;
[0010]解码模组,罩设于壳体的上方,封堵壳体的敞口,使第一容纳区和第二容纳区形成封闭空间;其中,解码模组与图像采集模组通信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解码模组包括:
[0012]电路板,罩设于壳体的上方,封堵壳体的敞口;
[0013]解码芯片,设置于电路板上,与图像采集模组通信连接。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容纳区包括有沿第一开口投射方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一定位区;
[0015]定位光源组件包括透光镜和定位灯,透光镜卡接设置于第一定位部,定位灯设置于第一定位区;其中,定位灯的光穿过透光镜从第一开口射出。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还包括:
[0017]横向隔板,设置于第一容纳区内,以分隔限定出第一定位部和第一定位区;
[0018]横向隔板开设有与定位灯形状匹配的定位开口,定位灯的光从定位开口射出并穿过透光镜。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竖向隔板和与其相对的壳体内侧壁均设置有卡槽,两个卡槽形成第一定位部;
[0020]透光镜侧边向外侧延伸形成有卡边,卡边插入到两个卡槽内,卡边的长度大于或等于0.9mm。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竖向隔板和与其相对的壳体内侧壁、横向隔板和与其相对的壳体内侧壁围合成第一定位区。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还包括:
[0023]第二竖向隔板,设置于第二容纳区内,分隔限定出第二定位区和第三定位区;
[0024]在第一开口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其中,第二定位区沿第二开口投射方向设置,第三定位区沿第三开口投射方向设置。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采集模组还包括:
[0026]柔性电路板,定位灯、补光光源组件和图像采集器均设置于柔性电路板上;
[0027]其中,图像采集器设置于第二定位区,图像采集器从第二开口采集图像;补光光源组件设置于第三定位区,补光光源组件的光从第三开口射出。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竖向隔板位于第一定位区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通槽;第二竖向隔板位于第三定位区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通槽;
[0029]其中,定位灯侧边插入到第一通槽内,或,
[0030]与定位灯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插入到第一通槽内,以使定位灯位于第一定位区;
[0031]补光光源组件侧边插入到第二通槽内,或,
[0032]与补光光源组件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插入到第二通槽内,以使补光光源组件位于第三定位区。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采集器包括:
[0034]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柔性电路板上;
[0035]图像镜头,罩设在图像传感器上。
[003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条码图像采集设备,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37]通过将壳体内部分隔限定出第一容纳区和第二容纳区,定位光源组件设置于第一容纳区内,补光光源组件和图像采设置于第二容纳区内,解码模组对图像采集模组进行固定,并与图像采集模组进行通信连接;这样,不但具有解码能力,还能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解码模组是直接罩设在壳体的上方,简化了组装工序,有效提高了组装效率,也能保证图像采集模组的安装稳定性。
[0038]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39]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40]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条码图像采集设备的结构分解图;
[0041]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壳体的俯视图;
[0043]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条码图像采集设备的整体示意图;
[0045]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条码图像采集设备的主视图。
[0046]附图标记:
[0047]100:壳体;101:第一竖向隔板;1011:第一通槽;102:横向隔板;1021:定位开口;103:第二竖向隔板;1031:第二通槽;104:第一开口;105:第二开口;106:第三开口;
[0048]200:图像采集模组;201:透光镜;2011:卡边;202:定位灯;203:柔性电路板;204:图像传感器;205:图像镜头;206:补光灯;207:第三通讯接口;
[0049]10:第一容纳区;11:第一定位部;111:卡槽;12:第一定位区;
[0050]20:第二容纳区;21:第二定位区;2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条码图像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上部为敞口结构,其内部通过第一竖向隔板(101)分隔限定出第一容纳区(10)和第二容纳区(20);图像采集模组(200),包括定位光源组件、补光光源组件和图像采集器,其中,所述定位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区(10),所述补光光源组件和所述图像采集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区(20);解码模组(300),能够罩设于所述壳体(100)的上方,封堵所述壳体(100)的敞口,使所述第一容纳区(10)和所述第二容纳区(20)形成封闭空间;其中,所述解码模组(300)与所述图像采集模组(200)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码图像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解码模组(300)包括:电路板(301),罩设于所述壳体(100)的上方,封堵所述壳体(100)的敞口;解码芯片(302),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01)上,与所述图像采集模组(200)通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码图像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的前壁开设有第一开口(104),所述第一容纳区(10)包括有沿所述第一开口(104)投射方向设置的第一定位部(11)和第一定位区(12);所述定位光源组件包括透光镜(201)和定位灯(202),所述透光镜(201)卡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1),所述定位灯(202)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区(12);其中,所述定位灯(202)的光穿过所述透光镜(201)从所述第一开口(104)射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条码图像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还包括:横向隔板(102),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区(10)内,以分隔限定出所述第一定位部(11)和所述第一定位区(12);所述横向隔板(102)开设有与所述定位灯(202)形状匹配的定位开口(1021),所述定位灯(202)的光从所述定位开口(1021)射出并穿过所述透光镜(20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条码图像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隔板(101)和与其相对的壳体(100)内侧壁均设置有卡槽(111),两个所述卡槽(111)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11);所述透光镜(201)侧边向外侧延伸形成有卡边(201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会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紫光青藤微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