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废水处理混凝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9656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一体化废水处理混凝沉淀池,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的内部设置有污水沉淀池,所述反应池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合装置,所述反应池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自动投药机构,自动投药机构,所述进水管固定连接在反应池的左侧,所述储料槽固定连接在进水管的上表面,所述阻水壳固定连接在储料槽的下表面,进水管的内腔与混凝池贯通,进水管内部的阻水壳与储料槽相连且放料块转动连接在阻水壳的内部,放料块的表面开设有放料槽,同时在阻水壳的底部也开设有通槽,用于将放料槽内的药剂投入污水中进行混合,在反应池的内部开设有混凝池、投加池、熟化池和污水沉淀池,用于逐级混合净化最后进行沉淀排出。用于逐级混合净化最后进行沉淀排出。用于逐级混合净化最后进行沉淀排出。

Integrated wastewater treatment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废水处理混凝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为一体化废水处理混凝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混凝沉淀池是废水处理中沉淀池的一种;混凝过程是工业用水和生活污水处理中最基本也是极为重要的处理过程,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通常称为混凝剂及助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颗粒能互相聚合而形成胶体,然后与水体中的杂质结合形成更大的絮凝体;絮凝体具有强大吸附力,不仅能吸附悬浮物,还能吸附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
[0003]但现有的沉淀池在进行药剂投放时大多为认为估算投放量,从而使得药剂投放量过多或者过少从而影响废水处理效果,同时由于废水与药剂的混合大多靠水流的流动与药剂混合,易使药剂与废水混合不均匀,影响处理效果,基于现有的技术不足,本技术设计了一体化废水处理混凝沉淀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体化废水处理混凝沉淀池,具备自动定量投放药剂,药剂与废水混合均匀的优点,解决了药剂投放量过多或者过少从而影响废水处理效果,药剂与废水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体化废水处理混凝沉淀池,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的内部设置有污水沉淀池,所述反应池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合装置,所述反应池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自动投药机构;
[0006]自动投药机构,所述自动投药机构包括进水管、储料槽和阻水壳,所述进水管固定连接在反应池的左侧,所述储料槽固定连接在进水管的上表面,所述阻水壳固定连接在储料槽的下表面;
[0007]所述自动投药机构还包括放料块、放料槽和水轮叶,所述放料块转动连接在阻水壳的内部且放料块的两端固定有贯穿阻水壳的固定杆,所述放料槽开设在放料块的顶端和底端,所述水轮叶转动连接在放料块固定杆的两侧;
[0008]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固定架、电机、传动杆和搅拌叶,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在反应池的上表面,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固定架的下表面,所述传动杆转动连接在电机的下表面,所述搅拌叶固定连接在传动杆的下表面。
[0009]优选的,所述反应池的内部开设有混凝池,所述反应池的内部开设有投加池,所述反应池的内部开设有熟化池。
[0010]优选的,所述污水沉淀池的左侧开设有沉淀进水槽,所述污水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沉淀斜板,所述污水沉淀池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板,所述污水沉淀池的右侧开设有排水槽。
[0011]优选的,所述混凝池的右侧贯穿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混凝池、投加池和熟化池的内部均设置有混合装置。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混凝池、投加池和熟化池的正上方,所述搅拌叶转动连接在混凝池、投加池和熟化池的内部。
[0013]优选的,所述阻水壳设置在进水管的内部,所述水轮叶转动连接在放料块的两侧,所述阻水壳的底部设置有通槽。
[0014]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体化废水处理混凝沉淀池,通过将药剂倒入储料槽的内部,然后将废水通过进水管排入混凝池的内部,当废水经过进水管内部时,水流带动水轮叶进行转动,由于水轮叶与放料块固定连接,所以当水轮叶转动时放料块也随之转动,放料块转动的同时其内部的开槽经过储料槽的底部,使得储料槽内的药剂落入放料槽的内部,然后再经过转动将装有药剂的放料槽转动至阻水壳底部的通槽上方,使得放料槽内的药剂从阻水壳底部的通槽落入进水管内部与污水进行混合,当流速越快时放料块的放料速度则越快,该装置便于根据水流进行定量投放药剂。
[0016]2、该一体化废水处理混凝沉淀池,通过污水与药剂通过进水管进入混凝池的内部后,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传动杆进行转动,传动杆转动的同时其底部固定连接的搅拌叶也随之转动,从而对混凝池内部的污水与药剂进行充分融合,同时由于混凝池、投加池和熟化池之间均设有隔板,水流的方向也可对药剂与污水进行辅助混合,在混凝池、投加池和熟化池的内部均设置有混合装置,以实现更好的混合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沉淀池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混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自动投药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反应池;101、混凝池;102、投加池;103、熟化池;2、污水沉淀池;201、沉淀进水槽;202、沉淀斜板;203、滤板;204、排水槽;3、混合装置;301、固定架;302、电机;303、传动杆;304、搅拌叶;4、自动投药机构;401、进水管;402、储料槽;403、阻水壳;404、放料块;405、放料槽;406、水轮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5,一体化废水处理混凝沉淀池,包括反应池1,反应池1的内部设置有污水沉淀池2,反应池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合装置3,反应池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自动投药机构4,反应池1的内部开设有混凝池101,反应池1的内部开设有投加池102,反应池1的内部开设有熟化池103,混凝池101的右侧贯穿设置有进水管401,混凝池101、投加池102和熟化池103的内部均设置有混合装置3,通过设置反应池1,用于使污水在其内部进行凝絮净化反
应。
[0025]请参阅图5,自动投药机构4,自动投药机构4包括进水管401、储料槽402和阻水壳403,进水管401固定连接在反应池1的左侧,储料槽402固定连接在进水管401的上表面,阻水壳403固定连接在储料槽402的下表面,自动投药机构4还包括放料块404、放料槽405和水轮叶406,放料块404转动连接在阻水壳403的内部且放料块404的两端固定有贯穿阻水壳403的固定杆,放料槽405开设在放料块404的顶端和底端,水轮叶406转动连接在放料块404固定杆的两侧,阻水壳403设置在进水管401的内部,水轮叶406转动连接在放料块404的两侧,阻水壳403的底部设置有通槽,水轮叶406用于根据水流速度对投药速度进行调整。
[0026]请参阅图4,混合装置3,混合装置3包括固定架301、电机302、传动杆303和搅拌叶304,固定架301固定连接在反应池1的上表面,电机302固定连接在固定架301的下表面,传动杆303转动连接在电机302的下表面,搅拌叶304固定连接在传动杆303的下表面,固定架301设置在混凝池101、投加池102和熟化池103的正上方,搅拌叶304转动连接在混凝池101、投加池102和熟化池103的内部,通过设置搅拌叶304,用于将污水与药剂进行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废水处理混凝沉淀池,包括反应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的内部设置有污水沉淀池(2),所述反应池(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混合装置(3),所述反应池(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自动投药机构(4);自动投药机构(4),所述自动投药机构(4)包括进水管(401)、储料槽(402)和阻水壳(403),所述进水管(401)固定连接在反应池(1)的左侧,所述储料槽(402)固定连接在进水管(401)的上表面,所述阻水壳(403)固定连接在储料槽(402)的下表面;所述自动投药机构(4)还包括放料块(404)、放料槽(405)和水轮叶(406),所述放料块(404)转动连接在阻水壳(403)的内部且放料块(404)的两端固定有贯穿阻水壳(403)的固定杆,所述放料槽(405)开设在放料块(404)的顶端和底端,所述水轮叶(406)转动连接在放料块(404)固定杆的两侧;混合装置(3),所述混合装置(3)包括固定架(301)、电机(302)、传动杆(303)和搅拌叶(304),所述固定架(301)固定连接在反应池(1)的上表面,所述电机(302)固定连接在固定架(301)的下表面,所述传动杆(303)转动连接在电机(302)的下表面,所述搅拌叶(304)固定连接在传动杆(303)的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道海王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泓昀人工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