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供电的履带式潮汐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9636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太阳能供电的履带式潮汐机器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太阳能板组件及蓄电池组件,可以为机器人本体进行供电,无需铺设电缆,省时省力,耗费小,具备一定的节能效果;通过履带机构,可以使机器人本体可以更加稳定的在复杂路面上行走,降低路面坑洼、碎石等对机器人本体移动造成的影响;通过调节机构,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及光照情况,调节两个太阳能板组件的角度,以使光线保持合适的入射角度,提高太阳能板组件蓄能效果;通过固定板、防滑板、吸附机构及一组弹性抵压机构,可以提高机器人本体的放置稳定性,提高其抗风效果。提高其抗风效果。提高其抗风效果。

Solar powered crawler tide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供电的履带式潮汐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太阳能供电的履带式潮汐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潮汐车道是指城市内部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设置一个或多个车辆行驶方向规定随不同时段变化的车道,潮汐车道上一般会安装可动护栏,以对车道进行分离,护栏一般通过潮汐机器人进行移动。
[0003]现有的潮汐机器人虽然可以带动护栏方便移动,其通常有两种移动方式,一种是通过人工推动潮汐机器人进行移动,另一种是通过电动的方式进行自动移动,现在通常都是采用后一种方式,省时省力,但是其通常是通过市电系统进行供电,需要在道路上埋设电缆,耗时费力,且投资较大,而且不利于节能,为此,我们提出太阳能供电的履带式潮汐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太阳能供电的履带式潮汐机器人,设置太阳能板组件及蓄电池组件,用于解决通过市电供电需要铺设电缆,费时费力,消耗大等问题,设置调节机构,用于解决太阳能板使用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在机壳的两侧设置防滑板,用于解决机器人放置稳定性及抗风性较差等现象。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太阳能供电的履带式潮汐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机壳、两个太阳能板组件、履带机构、顶板及蓄电池组件,所述顶板位于机壳的内部上侧固定设置,所述蓄电池组件位于顶板的下端固定设置,两个所述太阳能板组件分别位于机壳的两个外侧设置,所述机壳连接有调节机构并通过调节机构与两个太阳能板组件连接,两个所述太阳能板组件与蓄电池组件连接,所述履带机构位于机壳的内部下侧设置,所述履带机构与蓄电池组件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太阳能板组件及蓄电池组件进行蓄能,并为机器人本体进行供电,无需通过市电进行供电,省时省力,耗费小,节能效果好。
[0008]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机壳内部上方的两个转杆,每个所述转杆的两个杆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块,同侧两个所述旋转块相向一侧的侧壁分别与同侧太阳能板组件的两个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机壳的内部设有驱动组件并通过驱动组件与两个转杆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及光照情况,调节两个太阳能板组件的角度,以使光线保持合适的入射角度,提高太阳能板组件蓄能效果。
[0010]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异侧的两个外侧壁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下方均设有防滑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与同侧防滑板之间均共同连接有吸附机构及一组弹性抵压机构。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防滑板,在机器人本体移动完成后,可以提高机器人本体的放置稳定性,提高其抗风效果。
[001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套接在两个转杆杆壁的静齿轮,所述机壳的内壁位于顶板上方的位置转动连接有两个驱动杆,两个所述驱动杆的杆壁均固定套接有动齿轮,两个所述动齿轮相啮合连接,且两个动齿轮均与同侧静齿轮相啮合连接,所述顶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同侧驱动杆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共用一个驱动电机,可以一次性对两个太阳能板组件进行角度调节,角度调节统一。
[0014]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吸附机构均包括固定插接在固定板下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下端与防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铁芯,所述收纳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电磁铁。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移动时,可以快速将防滑板吸附收起,使用方便。
[0016]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弹性抵压机构均包括固定插接在固定板下端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均开设有圆腔,所述圆腔的下腔壁滑动连接有T形杆,所述T形杆的下端与防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T形杆的上端与圆腔的上腔壁之间共同固定设有抵压弹簧。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T形杆配合抵压弹簧,可以提高防滑板与地面抵压接触的稳定性,提高防滑效果。
[0018]进一步的,所述机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警示灯。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夜间或光线不好时的行车安全。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通过太阳能板组件及蓄电池组件,可以为机器人本体进行供电,无需铺设电缆,省时省力,耗费小,具备一定的节能效果;
[0022]2、通过履带机构,可以使机器人本体可以更加稳定的在复杂路面上行走,降低路面坑洼、碎石等对机器人本体移动造成的影响;
[0023]3、通过调节机构,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及光照情况,调节两个太阳能板组件的角度,以使光线保持合适的入射角度,提高太阳能板组件蓄能效果。
[0024]4、通过固定板、防滑板、吸附机构及一组弹性抵压机构,可以提高机器人本体的放置稳定性,提高其抗风效果。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实施例中机壳的局部横截面图;
[0027]图3是本实施例中固定板的侧视横截面图。
[0028]图中,1、机器人本体;2、机壳;3、太阳能板组件;4、履带机构;5、顶板;6、蓄电池组件;7、转杆;8、旋转块;9、固定板;10、防滑板;11、静齿轮;12、驱动杆;13、动齿轮;14、驱动电机;15、连接板;16、活动板;17、铁芯;18、电磁铁;19、固定杆;20、T形杆;21、抵压弹簧;22、警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31]参照图1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较优实施例中太阳能供电的履带式潮汐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机器人本体1包括机壳2、两个太阳能板组件3、履带机构4、顶板5及蓄电池组件6,机壳2异侧的两个外侧壁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两个固定板9的下方均设有防滑板10,两个固定板9与同侧防滑板10之间均共同连接有吸附机构及一组弹性抵压机构。
[0032]在机器人本体1移动完成后,通过防滑板10与地面的相抵,可以增加机器人本体1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机器人本体1放置的稳定性,抗风效果好。
[0033]参照图3,两个吸附机构均包括固定插接在固定板9下端的连接板15,连接板15的下端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板16,活动板16的下端与防滑板10的上端固定连接,活动板1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铁芯17,收纳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电磁铁18。
[0034]在机器人本体1需要移动时,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太阳能供电的履带式潮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1),所述机器人本体(1)包括机壳(2)、两个太阳能板组件(3)、履带机构(4)、顶板(5)及蓄电池组件(6),所述顶板(5)位于机壳(2)的内部上侧固定设置,所述蓄电池组件(6)位于顶板(5)的下端固定设置,两个所述太阳能板组件(3)分别位于机壳(2)的两个外侧设置,所述机壳(2)连接有调节机构并通过调节机构与两个太阳能板组件(3)连接,两个所述太阳能板组件(3)与蓄电池组件(6)连接,所述履带机构(4)位于机壳(2)的内部下侧设置,所述履带机构(4)与蓄电池组件(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供电的履带式潮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机壳(2)内部上方的两个转杆(7),每个所述转杆(7)的两个杆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块(8),同侧两个所述旋转块(8)相向一侧的侧壁分别与同侧太阳能板组件(3)的两个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机壳(2)的内部设有驱动组件并通过驱动组件与两个转杆(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供电的履带式潮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2)异侧的两个外侧壁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两个所述固定板(9)的下方均设有防滑板(10),两个所述固定板(9)与同侧防滑板(10)之间均共同连接有吸附机构及一组弹性抵压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供电的履带式潮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爱可青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