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房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922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机房电梯,针对采用两台无机房电梯的应用场景,其顶部空间打通,第一电机驱动装置及第一牵引绳轮、第二驱动装置及第二牵引绳轮均配置在打通的顶部空间,并各自占用共同的井道壁延伸段空间,或者各自占用共同的井道壁延伸段空间以及一部分对方井道延伸段空间。这样不但能从总体上减少两个电机驱动装置及牵引绳轮占用的升降井道横截面积空间,而且在其中一个电机驱动装置出现故障时,电梯维修人员可以通过另一台正常的电梯运行或移动接近故障电机驱动装置,并实现维护或零件更换的操作等,能给电梯维修人员带来较多操作便利及减少操作安全风险。操作便利及减少操作安全风险。操作便利及减少操作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机房电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满足运送能力需要,很多高层建筑会配置两台以上的电梯,同时为了节约建筑空间,很多选择了无机房电梯。针对采用两台无机房电梯的应用场景,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将两个单台无机房电梯进行相互独立布置的方案,具体为:两个单台无机房电梯分别具有各自独立的升降井道、轿厢、对重、牵引绳、牵引绳轮、电机驱动装置等,每台无机房电梯的电机驱动装置及牵引绳轮布置在自身的升降井道空间内。这种布置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0003]第一,电机驱动装置及牵引绳轮往往具有较大的尺寸体积,特别是在提升大载重量、高速度运行的应用场合,这样就需要较大横截面积的升降井道,增加了建筑成本。
[0004]第二,如果其中一台无机房电梯的电机驱动装置出现故障,需要进行维护或零件更换等,由于此时这台故障电梯的轿厢无法正常安全运行或移动,给电梯维修人员接近故障电机驱动装置,并实现维护或零件更换的操作等,带来很多不便和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够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针对采用两台无机房电梯的应用场景,能从总体上减少两个电机驱动装置及牵引绳轮占用的升降井道横截面积空间,而且在其中一个电机驱动装置出现故障时,电梯维修人员可以通过另一台正常的电梯运行或移动接近故障电机驱动装置,并在正常电梯轿厢的轿顶上完成对故障电机驱动装置的维护或零件更换的操作,能给电梯维修人员带来较多操作便利及减少操作安全风险。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无机房电梯,至少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升降井道和第二升降井道;在第一升降井道内分别沿着第一轿厢导轨和第一对重导轨进行交互升降的第一轿厢和第一对重;在第二升降井道内分别沿着第二轿厢导轨和第二对重导轨进行交互升降的第二轿厢和第二对重;第一牵引绳悬吊第一轿厢和第一对重;第二牵引绳悬吊第二轿厢和第二对重;第一电机驱动装置驱动第一牵引绳轮进行旋转运动;第一牵引绳轮的旋转运动通过第一牵引绳使第一轿厢和第一对重进行交互升降;第二电机驱动装置驱动第二牵引绳轮进行旋转运动;第二牵引绳轮的旋转运动通过第二牵引绳使第二轿厢和第二对重进行交互升降;第一升降井道和第二升降井道的顶部空间打通,第一电机驱动装置及第一牵引绳轮、第二驱动装置及第二牵引绳轮均配置在打通的顶部空间,并各自占用共同的井道壁延伸段空间,或者各自占用共同的井道壁延伸段空间以及一部分对方井道延伸段空间。。
[0007]较佳的,第一电机驱动装置及第一牵引绳轮的长度超过第一对重的厚度,或第二驱动装置及第二牵引绳轮的长度超过第二对重的厚度。
[0008]较佳的,第一对重的升降路径、第二对重的升降路径所需升降井道空间,配置在第一轿厢的升降路径和其顶上延伸段所需升降井道空间与第二轿厢的升降路径和其顶上延
伸段所需升降井道空间之间的空间之内。
[0009]较佳的,第一对重的升降路径所需升降井道空间在第一对重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与第二对重的升降路径所需升降井道空间在第二对重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不重叠或部分重叠。
[0010]较佳的,第一牵引绳轮的旋转平面平行于相邻的第一轿厢壁、第一对重导轨之间的平面;
[0011]第二牵引绳轮的旋转平面平行于相邻的第二轿厢壁、第二对重导轨之间的平面;
[0012]第一牵引绳轮的旋转平面平行于第二牵引绳轮的旋转平面。
[0013]较佳的,第一牵引绳轮配置在第一电机驱动装置与第一轿厢的升降路径和其顶上延伸段所需升降井道空间之间的空间之内;
[0014]第二牵引绳轮配置在第二电机驱动装置与第二轿厢的升降路径和其顶上延伸段所需升降井道空间之间的空间之内。
[0015]较佳的,第一电机驱动装置的部分配置在第二升降井道空间之内;
[0016]和/或第二电机驱动装置的部分配置在第一升降井道空间之内。
[0017]较佳的,第一对重导轨之间的平面平行于第二对重导轨之间的平面;
[0018]第一轿厢导轨之间的平面平行于第二轿厢导轨之间的平面;
[0019]第一对重导轨之间的平面垂直于第一轿厢导轨之间的平面。
[0020]较佳的,在与第一轿厢导轨之间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第一电机驱动装置的投影与第二电机驱动装置的投影部分重叠。
[0021]较佳的,在第一对重的升降路径所需升降井道空间和第二对重的升降路径所需升降井道空间之间,设有中间井道壁;
[0022]中间井道壁平行于第一对重导轨之间的平面、第二对重导轨之间的平面。
[0023]较佳的,第一电机驱动装置的部分,配置在中间井道壁顶上延伸段所需升降井道空间之内;和/或第二电机驱动装置的部分,配置在中间井道壁顶上延伸段所需升降井道空间之内。
[0024]较佳的,第一轿厢门平行于第一轿厢导轨之间的平面;
[0025]第二轿厢门平行于第二轿厢导轨之间的平面;
[0026]第一轿厢门、第二轿厢门位于第一轿厢导轨之间的平面的同一侧。
[0027]较佳的,第二电机驱动装置具有与第一电机驱动装置相同的结构。
[0028]较佳的,第一电机驱动装置具有: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箱,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齿轮箱驱动第一牵引绳轮进行旋转运动;第一齿轮箱配置在第一电机与第一牵引绳轮之间;第一电机的旋转部件、第一齿轮箱的各个传动齿轮沿第一牵引绳轮的轴向方向的投影小于第一牵引绳轮的直径D1。
[0029]较佳的,第一电机具有长条形圆筒结构;第一牵引绳轮的转速小于第一电机的转速;第一齿轮箱各个传动齿轮是斜齿轮。
[0030]较佳的,第一电机驱动装置具有第一制动装置,第一电机配置在第一制动装置与第一齿轮箱之间;第一制动装置沿第一牵引绳轮轴向方向的投影,小于第一牵引绳轮的直径D1。
[0031]本专利技术的无机房电梯,有利于在提升大载重量、高速度运行的应用场合使用无机
房电梯,节约建筑空间。而且在其中一个电机驱动装置出现故障时,电梯维修人员通过另一台正常的电梯运行或移动接近故障电机驱动装置,完成对故障电机驱动装置的维护或零件更换的操作,带给电梯维修人员较多操作便利及减少操作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专利技术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无机房电梯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0034]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35]图3是图1的正视图;
[0036]图4是图3的左视图;
[0037]图5是图1的无机房电梯略去中间井道壁的立体示意图;
[0038]图6是图1的电机驱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39]图7是图6的侧视图;
[0040]图8是图7的后视图。
[0041]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升降井道(1)和第二升降井道(2);在第一升降井道内分别沿着第一轿厢导轨(110)和第一对重导轨(120)进行交互升降的第一轿厢(11)和第一对重(12);在第二升降井道内分别沿着第二轿厢导轨(210)和第二对重导轨(220)进行交互升降的第二轿厢(21)和第二对重(22);第一牵引绳(13)悬吊第一轿厢和第一对重;第二牵引绳(23)悬吊第二轿厢和第二对重;第一电机驱动装置(14)驱动第一牵引绳轮(140)进行旋转运动;第一牵引绳轮(140)的旋转运动通过第一牵引绳(13)使第一轿厢(11)和第一对重(12)进行交互升降;第二电机驱动装置(24)驱动第二牵引绳轮(240)进行旋转运动;第二牵引绳轮(240)的旋转运动通过第二牵引绳(23)使第二轿厢(21)和第二对重(22)进行交互升降;第一升降井道(1)和第二升降井道(2)的顶部空间打通,第一电机驱动装置(14)及第一牵引绳轮(140)、第二驱动装置(24)及第二牵引绳轮(240)均配置在打通的顶部空间,并各自占用共同的井道壁延伸段空间,或者各自占用共同的井道壁延伸段空间以及一部分对方井道延伸段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机驱动装置(14)及第一牵引绳轮(140)的长度(L1)超过第一对重的厚度(W1),或第二驱动装置(24)及第二牵引绳轮(240)的长度(L2)超过第二对重的厚度(W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第一对重(12)的升降路径、第二对重(22)的升降路径所需升降井道空间,配置在第一轿厢(11)的升降路径和其顶上延伸段所需升降井道空间与第二轿厢(21)的升降路径和其顶上延伸段所需升降井道空间之间的空间之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第一对重(12)的升降路径所需升降井道空间在第一对重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与第二对重(22)的升降路径所需升降井道空间在第二对重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不重叠或部分重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第一牵引绳轮(140)的旋转平面平行于相邻的第一轿厢壁(111)、第一对重导轨(120)之间的平面;第二牵引绳轮(240)的旋转平面平行于相邻的第二轿厢壁(211)、第二对重导轨(220)之间的平面;第一牵引绳轮(140)的旋转平面平行于第二牵引绳轮(240)的旋转平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第一牵引绳轮(140)配置在第一电机驱动装置与第一轿厢(11)的升降路径和其顶上延伸段所需升降井道空间之间的空间之内;第二牵引绳轮(240)配置在第二电机驱动装置与第二轿厢(21)的升降路径和其顶上延伸段所需升降井道空间之间的空间之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