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式承重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043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拼接式承重梁结构,包括拼接承重组件,拼接承重组件包括承重梁主体,承重梁主体外壁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通过螺丝连接有加强板,承重梁主体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支撑架,每个支撑架内均设置有加强筋,每个支撑架一端均设置有限位块,每个支撑架远离限位块一端均设置有固定板,靠近每个固定板一侧均设置有辅助固定组件,承重梁主体外壁一侧设置有矩形滑槽,矩形滑槽内设置有矩形滑块,矩形滑块上设置有对重绳头板,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可以进行快速的组装和拆卸,减小所占空间,方便了运输,并且可以根据井道内壁之间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长度调整,使用起来十分的方便,具有一定的抗压减震能力,提高了称重的上限。上限。上限。

A spliced bearing beam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pliced load-bearing beam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spliced load-bearing components, the spliced load-bearing components include a load-bearing beam main body,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load-bearing beam main body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reinforcing plates through screws, the two ends of the load-bearing beam main body are sliding connected with support frames, each support frame is provided with reinforcing ribs, and one end of each support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finite block, One end of each support frame away from the limit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plate, and one side close to each fixe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n auxiliary fixed component. One side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bearing beam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rectangular chute, a rectangular slider is arranged in the rectangular chute, and a counterweight rope head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rectangular slider. Through the utility model, rapid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can be realized, the occupied space is reduced, and transportation is convenient, 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between the inner walls of the shaft, the length can be adjusted appropriately, which is very convenient to use, has a certain compression and shock absorption capacity, and improves the upper limit of weighing. upper limit. Upper limit< b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接式承重梁结构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电梯制造的
,具体为一种拼接式承重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是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其中承重梁作为安装电梯的重要结构。
[0003]在如今现有的承重梁结构中,例如申请号为CN201521018950.3申请文案的技术结构中,包括主承重梁、对重绳头板、曳引机底座和轿厢绳头板,所述主承重梁包括两根,其两端通过第一加强筋相互连接,所述对重绳头板安装于所述主承重梁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连接位置,所述轿厢绳头板安装于所述主承重梁之间,且其两端与其两侧的所述主承重梁连接,所述主承重梁设置有所述曳引机底座,所述曳引机底座位于所述轿厢绳头板与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该结构虽然实现了承重的功能,但是结构过于一体化,在运输的过程中所占空间较大,不方便运输,并且无法根据井道内壁之间实际的尺寸,进行适当的长度调节,使用起来十分的不方便。
[0004]基于此,我们需要研制出一种拼接承重组件,从而可以进行快速的组装和拆卸,减小所占空间,方便了运输,并且可以根据井道内壁之间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长度调整,使用起来十分的方便,具有一定的抗压减震能力,提高了称重的上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拼接式承重梁结构,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拼接式承重梁结构,包括拼接承重组件,所述拼接承重组件包括承重梁主体,所述承重梁主体外壁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通过螺丝连接有加强板,所述承重梁主体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支撑架,每个所述支撑架内均设置有加强筋,每个所述支撑架一端均设置有限位块,每个所述支撑架远离限位块一端均设置有固定板,靠近每个所述固定板一侧均设置有辅助固定组件,所述承重梁主体外壁一侧设置有矩形滑槽,所述矩形滑槽内设置有矩形滑块,所述矩形滑块上设置有对重绳头板。
[0008]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辅助固定组件均包括连接板,每个所述连接板均通过螺丝与支撑架相互连接。
[0009]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连接板上均设置有角形支撑块,每个所述角形支撑块内均设置有若干个减震轴,每个所述减震轴上均设置有减震弹簧,每个所述减震轴上端均与连接板下侧相互连接。
[0010]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角形支撑块和固定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螺纹孔。
[0011]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加强板的长宽尺寸均与承重梁主体上表面和下表面长宽尺寸相同。
[0012]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滑槽外壁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矩形滑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梁主体上表面的加强板上设置有曳引机,所述曳引机的壳体外壁下表面与加强板上表面一侧相互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通过拼接承重组件,实现了可以进行快速的组装和拆卸,减小所占空间,方便了运输,并且可以根据井道内壁之间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长度调整,使用起来十分的方便,通过辅助固定组件,实现了进一步加强装置整体与井道内壁之间的连接,同时具有一定的抗压减震能力,提高了称重的上限。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拼接承重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承重梁主体和支撑架截面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辅助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角形支撑块内部截面示意图。
[0022]图中:1、拼接承重组件;11、承重梁主体;12、加强板;13、支撑架;131、加强筋;14、限位块;15、固定板;151、螺纹孔;16、矩形滑槽;161、矩形滑口;17、矩形滑块;18、对重绳头板;2、辅助固定组件;21、连接板;22、角形支撑块;23、减震轴;24、减震弹簧;3、曳引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请着重参照附图1

5,一种拼接式承重梁结构,包括拼接承重组件1,所述拼接承重组件1包括承重梁主体11,所述承重梁主体11外壁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通过螺丝连接有加强板12,所述承重梁主体11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支撑架13,每个所述支撑架13内均设置有
加强筋131,每个所述支撑架13一端均设置有限位块14,每个所述支撑架13远离限位块14一端均设置有固定板15,靠近每个所述固定板15一侧均设置有辅助固定组件2,所述承重梁主体11外壁一侧设置有矩形滑槽16,所述矩形滑槽16内设置有矩形滑块17,所述矩形滑块17上设置有对重绳头板18。
[0027]请着重参照附图1和附图2,每个所述加强板12的长宽尺寸均与承重梁主体11上表面和下表面长宽尺寸相同,通过加强板12,实现了加固承重梁主体11,所述矩形滑槽16外壁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矩形滑口161,通过矩形滑口161,实现了由螺栓将矩形滑块17固定在矩形滑槽16内某一位置上,所述承重梁主体11上表面的加强板12上设置有曳引机3,所述曳引机3的壳体外壁下表面与加强板12上表面一侧相互连接,通过曳引机3,实现了对拉动电梯的钢丝绳索提供牵引力。
[0028]请着重参照附图2、附图4和附图5,每个所述辅助固定组件2均包括连接板21,每个所述连接板21均通过螺丝与支撑架13相互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板21上均设置有角形支撑块22,每个所述角形支撑块22内均设置有若干个减震轴23,每个所述减震轴23上均设置有减震弹簧24,每个所述减震轴23上端均与连接板21下侧相互连接,通过辅助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接式承重梁结构,包括拼接承重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承重组件(1)包括承重梁主体(11),所述承重梁主体(11)外壁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通过螺丝连接有加强板(12),所述承重梁主体(11)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支撑架(13),每个所述支撑架(13)内均设置有加强筋(131),每个所述支撑架(13)一端均设置有限位块(14),每个所述支撑架(13)远离限位块(14)一端均设置有固定板(15),靠近每个所述固定板(15)一侧均设置有辅助固定组件(2),所述承重梁主体(11)外壁一侧设置有矩形滑槽(16),所述矩形滑槽(16)内设置有矩形滑块(17),所述矩形滑块(17)上设置有对重绳头板(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接式承重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辅助固定组件(2)均包括连接板(21),每个所述连接板(21)均通过螺丝与支撑架(13)相互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拼接式承重梁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林泉金春荣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银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