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于导轨背面的无机房曳引机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568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于导轨背面的无机房曳引机架结构,包括导轨、曳引机底座、曳引机及上支撑组件,曳引机底座与导轨配合安装,曳引机设置于曳引机底座上,上支撑组件位于曳引机上端,其包括与导轨配合安装的上支撑架和至少两个设置于上支撑架上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与上支撑架连接的套管、插设于套管内的柔性减震圈及插设于柔性减震圈上的固定螺栓,固定螺栓与曳引机螺接配合,并且曳引机和固定螺栓能够相对套管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安全可靠,舒适感好。舒适感好。舒适感好。

An inorganic room traction frame structure fixed on the back of the guide ra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于导轨背面的无机房曳引机架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于导轨背面的无机房曳引机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无机房电梯一般空间紧凑,如何通过结构设计降低对井道空间的需求是各公司都会面临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厂家的无机房曳引机均通过搁机大梁来支撑主机,或者通过对重导轨顶端连接机架固定主机,这样会带来井道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固定于导轨背面的无机房曳引机架结构技术方案。
[0004]一种固定于导轨背面的无机房曳引机架结构,包括导轨、曳引机底座、曳引机及上支撑组件,曳引机底座与导轨配合安装,曳引机设置于曳引机底座上,上支撑组件位于曳引机上端,其包括与导轨配合安装的上支撑架和至少两个设置于上支撑架上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与上支撑架连接的套管、插设于套管内的柔性减震圈及插设于柔性减震圈上的固定螺栓,固定螺栓与曳引机螺接配合,并且曳引机和固定螺栓能够相对套管上下移动。
[000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螺栓的头部位于套管上端,其外径大于柔性减震圈的内径。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架上设置防松板,防松板位于套管顶部并套接于固定螺栓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曳引机底座与曳引机之间不固定连接,曳引机能够相对曳引机底座上移。
[0008]进一步地,所述曳引机底座与曳引机之间夹设减震垫。
[0009]进一步地,所述曳引机底座上设置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用以限位减震垫。
>[0010]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组件包括相垂直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用以限位减震垫的侧面,第二挡板用以限位减震垫的后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导轨上还设置上导轨支架,上导轨支架位于上支撑组件的上端,其具有用以限位固定螺栓的限位挡件。
[0012]进一步地,所述导轨为轿厢导轨。
[0013]进一步地,所述曳引机底座与加强支架组件配合安装,加强支架组件用以与井道壁配合安装。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安全可靠,舒适感好。本技术将曳引机固定在导轨背面,曳引机底座和上支撑组件直接与导轨连接,并通过适当的减振结构以及与井道壁的连接结构加大安装强度,在保证安全和舒适感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了井道空间。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6]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17]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请参阅图1

4,一种固定于导轨背面的无机房曳引机架结构,包括导轨1、曳引机底座2、曳引机3及上支撑组件,导轨1为轿厢导轨,曳引机底座2的焊接件与导轨1背面的预留孔配合安装,曳引机3直接支撑于曳引机底座2上,曳引机底座2与曳引机3之间不通过螺栓连接,上支撑组件位于曳引机3上端,其包括与导轨1配合安装的上支撑架4和至少两个设置于上支撑架4上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与上支撑架4连接的套管5、插设于套管5内的柔性减震圈6及插设于柔性减震圈6上的固定螺栓7,固定螺栓7与曳引机3螺接配合,并且曳引机3和固定螺栓7能够相对套管5上下移动。
[0022]其中,柔性减震圈6最好采用橡胶制成,套管5最好采用金属制成。
[0023]可以理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曳引机3直接放置在曳引机底座2上,两者之间不通过螺栓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是可活动的,,曳引机3能够相对曳引机底座2上移,并且固定螺栓7只是插在柔性减震圈6上,柔性减震圈6和套管5并未对固定螺栓7进行固定,因此固定螺栓7也可以相对柔性减震圈6和套管5进行活动,因此,曳引机3和固定螺栓7能够垂直活动。
[0024]继续参阅图2,固定螺栓7的头部位于套管5上端,其外径大于柔性减震圈6的内径,上支撑架4上设置防松板8,防松板8位于套管5顶部并套接于固定螺栓7上。
[0025]可以理解,通过防松板8对固定螺栓7进行限位,能够防止固定螺栓7松动。
[0026]继续参阅图3,所述曳引机底座2与曳引机3之间夹设减震垫9。
[0027]进一步地,曳引机底座2上设置挡板组件,挡板组件用以限位减震垫9,挡板组件包括相垂直的第一挡板10和第二挡板11,第一挡板10用以限位减震垫9的侧面,第二挡板11用以限位减震垫9的后面,通过挡板避免减震垫9移位。挡板四周可以增加调节螺栓用于曳引机3安装时微调位置。
[0028]继续参阅图1和图2,导轨1上还设置上导轨支架12和下导轨支架16,上导轨支架12位于上支撑组件的上端,其具有用以限位固定螺栓7的限位挡件13,下导轨支架16位于曳引机底座2的下端。
[0029]继续参阅图1,所述曳引机底座2与加强支架组件14配合安装,加强支架组件14用以与井道壁15配合安装。
[0030]在本技术中,曳引机3上方通过上支撑组件与导轨1连接,避免曳引机3晃动或倾斜,上支撑组件套管5内套有柔性减震圈6,在套管5上端通过固定螺栓7与曳引机3连接,固定螺栓7穿过减振垫9,使曳引机3可以沿着垂直方向移动,增加舒适感。与此同时,曳引机底座2两端通过加强支架组件14与井道壁15连接加强,避免曳引机3晃动。
[00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于导轨背面的无机房曳引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1)、曳引机底座(2)、曳引机(3)及上支撑组件,曳引机底座(2)与导轨(1)配合安装,曳引机(3)支撑于曳引机底座(2)上,上支撑组件位于曳引机(3)上端,其包括与导轨(1)配合安装的上支撑架(4)和至少两个设置于上支撑架(4)上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与上支撑架(4)连接的套管(5)、插设于套管(5)内的柔性减震圈(6)及插设于柔性减震圈(6)上的固定螺栓(7),固定螺栓(7)与曳引机(3)螺接配合,并且曳引机(3)和固定螺栓(7)能够相对套管(5)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于导轨背面的无机房曳引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7)的头部位于套管(5)上端,其外径大于柔性减震圈(6)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定于导轨背面的无机房曳引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4)上设置防松板(8),防松板(8)位于套管(5)顶部并套接于固定螺栓(7)上。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固定于导轨背面的无机房曳引机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底座(2)与曳引机(3)之间不固定连接,曳引机(3)能够相对曳引机底座(2)上移。5.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德炎胡仲俊沈伟强张佳良汪根水
申请(专利权)人:巨龙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