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机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98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机减震结构,减震结构可设置多个,包括曳引主机、安装座、第一连接杆、防松件、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第一减震件、第二减震件均具有弹性,安装座上设有用于固定曳引主机的安装梁,第一连接杆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减震件、安装梁、第二减震件与曳引主机螺纹连接,第一限位部在靠近曳引主机的一侧形成第一台阶面,第一减震件与第一台阶面抵接;防松件一端与第一限位部抵接,另一端与安装座固定连接,避免第一连接杆出现松动,第一减震件与第二减震件共同构成双层减振结构形式,减振效果更好,且本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不仅简化了主机减振结构,也使其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安装更为便利。便利。便利。

A shock absorption structure of main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机减震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主机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曳引主机作为电梯的动力设备,其通过与曳引介质间的摩擦力驱动轿厢垂直升降,在电梯运行时,曳引主机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噪音及振动,从而造成井道部件紧固螺栓的松动,同时也会降低乘客、住客等人员的乘坐舒适度、环境满意度,影响生活及工作质量,为避免产生这种影响,电梯曳引主机均配备有减震防振橡胶,但现有的曳引主机减振结构存在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的情况,从而也使得安装困难度,导致成本较高。
[0003]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曳引主机减震结构存在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主机减震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的效果。
[0005]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主机减震结构,减震结构可设置多个,其特征在于:包括曳引主机、安装座、第一连接杆、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所述第一减震件、所述第二减震件均具有弹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曳引主机的安装梁,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减震件、所述安装梁、所述第二减震件与所述曳引主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减震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安装梁、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
[0007]还包括防松件,所述防松件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侧面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垫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垫片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减震件、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
[0009]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连接呈L型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安装梁与所述第一减震件之间,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板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
[0011]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松件包括连接呈L型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上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所述第二侧边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侧边固定连接,所述
第二侧边位于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第一连接杆依次穿过第一减震件、安装梁、第二减震件与曳引主机螺纹连接,第二减震件可以降低因曳引主机工作运转时产生振动而导致电梯轿厢内的振动幅值,而第一减震件位于第一限位部与安装梁之间,在安装时可以起到预压紧固的作用,第一减震件的设置还可以延缓电梯运行加减速阶段或因轿内人员出入时的第二减震件的回弹速度,使电梯整体乘坐体验感更佳,安装梁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减震件、第二减震件,第一减震件与第二减震件共同构成双层减振结构形式,减振效果更好,且本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不仅简化了主机减振结构,也使其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安装更为便利,本方案的减振结构适配的其他部件也可随减震结构而相应减小尺寸,进一步地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剖面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1‑
曳引主机;
[0019]2‑
安装座;21

安装梁;
[0020]3‑
第一连接杆;
[0021]4‑
第一减震件;
[0022]5‑
第二减震件;
[0023]6‑
防松件;61

第一侧边;62

第二侧边;
[0024]7‑
第一垫片;
[0025]8‑
连接板;81

第一板体;82

第二板体;
[0026]9‑
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0028]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0029]参照图1至图2,一种主机减震结构,减震结构可设置多个,包括曳引主机1、安装座2、第一连接杆3、第一减震件4和第二减震件5,安装座2可安装在电梯井道或机房内,所述第一减震件4、所述第二减震件5均具有弹性,第一减震件4、第二减震件5优选为减震橡胶,所述安装座2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曳引主机1的安装梁21,所述第一连接杆3一端设有第一限
位部,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减震件4、所述安装梁21、所述第二减震件5与所述曳引主机1螺纹连接,第一连接杆3与曳引主机1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这种连接方式在安装时可避免直接压缩减震橡胶使减振效果变差,第二减震件5可以降低因曳引主机1工作运转时产生振动而导致电梯轿厢内的振动幅值,而第一减震件4位于第一限位部与安装梁21之间,在安装时可以起到预压紧固的作用,第一减震件4的设置还可以延缓电梯运行加减速阶段或因轿内人员出入时的第二减震件5的回弹速度,第一减震件4与第二减震件5共同构成双层减振结构,使电梯整体乘坐体验感更佳。第一连接杆3可优选为螺栓,其螺帽形成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减震件4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安装梁21、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安装梁2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减震件4、第二减震件5,这种设置方式采用了双层减振结构形式,减振效果更好,且本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不仅简化了主机减振结构,也使其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安装更为便利,本方案的减振结构适配的其他部件可随减震结构而相应减小尺寸,进一步地降低了成本。
[0030]本方案的主机减震结构还包括防松件6,所述防松件6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侧面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2固定连接,当第一连接杆3选用螺栓时,防松件6的一端与螺帽的侧面抵接,防松件6的设置限制了第一连接杆3的转动,从而限制了第一连接杆3沿自身轴线方向的运动,可以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机减震结构,减震结构可设置多个,其特征在于:包括曳引主机、安装座、第一连接杆、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所述第一减震件、所述第二减震件均具有弹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曳引主机的安装梁,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减震件、所述安装梁、所述第二减震件与所述曳引主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减震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安装梁、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还包括防松件,所述防松件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侧面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垫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垫片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减震件、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宁强林俊郭淦城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