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病害识别及修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8921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病害识别及修补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方设有安装箱,该车体前端设有固定架,其中车体后端设有扶手;所述固定架下方设有摄像头和探地雷达,其中摄像头设置在探地雷达上方;所述安装箱顶部设有盖板,该安装箱侧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安装箱后方设有修补机构,其中车体下方设有压路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车体前端设置两个不同频率的雷达转动循环检测,配合摄像头拍摄沥青路面照片,用于识别沥青路面病害,同时基于GPS定位器可以定位病害的位置;通过在车体上设置电热板、沥青铣刨头、高压喷头、修补机构和压路辊,实现对沥青路面病害进行修补,能有效减轻了人工负担,大大提升了路面使用和维护效率。效率。效率。

An asphalt pavement disease identification and repai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路面病害识别及修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沥青路面修补
,特别涉及一种沥青路面病害识别及修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沥青混凝土俗称沥青砼,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沥青与矿粉形成的胶结料的粘结力;另一是集料颗粒间的内摩阻力和锁结力。矿粉细颗粒(大多小于0.075毫米)的巨大表面积使沥青材料形成薄膜,从而提高了沥青材料的粘结强度和温度稳定性;而锁结力则主要在粗集料颗粒之间产生。选择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时要兼顾两者,以达到加入适量沥青后混合料能形成密实、稳定、粗糙度适宜、经久耐用的路面。
[0003]现有的沥青路面,在通车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陆续出现各种损坏、变形及其它缺陷,这些我们统称为路面病害。早期常见的病害有:裂缝、坑槽、车辙、松散、沉陷、桥头涵顶跳车、表面破损等,针对这些病害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测,但是现有的沥青路面病害检测装置对沥青路面的检测不全面,精度差,而且需要人工进行对沥青路面的病害进行修补,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路面病害识别及修补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检测装置检测精度差、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沥青路面病害识别及修补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方设有安装箱,该车体前端设有固定架,其中固定架下方对称安装有滚轮;所述车体后端设有扶手,其中车体后端底部设有两个自锁万向轮;所述固定架下方设有病害识别机构,该病害识别机构包括摄像头和探地雷达,其中摄像头设置在探地雷达上方;所述安装箱底部与车体上端固定连接,该安装箱顶部设有盖板,其中安装箱侧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车体上设有修补机构,该修补机构设置在安装箱后方;所述车体下方设有压路辊,该压路辊设置在自锁万向轮后方,其中压路辊通过支撑杆与车体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固定架底部设有连接杆,该连接杆末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连接盒;所述转轴连接盒两侧对称安装有伸缩杆,该转轴连接盒上设有GPS定位器,其中每一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设有探地雷达。
[0008]优选地,所述安装箱内设有蓄电池、沥青铣刨头、驱动电机、储水箱、水泵、处理器,所述安装箱底部开设有矩形通孔,该矩形通孔贯穿车体底部;所述沥青铣刨头安装在矩形通孔内,该沥青铣刨头两端设有转轴且分别与与车体底部两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其中沥青铣刨头一端的转轴上设有与主动齿轮相适配的从
动齿轮,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0009]优选地,所述车体底部设有电热板,该电热板设置在沥青铣刨头前端,其中电热板的发热面朝向地面。
[0010]优选地,所述水泵进水端与储水箱连通,该水泵的出水端贯穿安装箱底部并向下延伸;所述水泵出水端连接有高压喷头,该高压喷头固定安装在车体底部,其中高压喷头设置在沥青铣刨头后方。
[0011]优选地,所述修补机构包括沥青保温桶、防护罩、沥青泵、沥青喷头,其中防护罩套设在沥青保温桶外侧;所述沥青保温桶底部设有沥青泵,该沥青泵进液口与沥青保温桶连通,其中沥青泵出液口与沥青喷头连通。
[0012]优选地,所述沥青喷头设置在车体底部,该沥青喷头上安装有伸缩套,其中伸缩套上端与车体底部固定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车体底部设有刮板,该刮板设置在沥青喷头后方。
[0014]优选地,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控制面板、处理器、摄像头、探地雷达、电热板、驱动电机、水泵、沥青泵电性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压路辊上设有高度调节机构,该高度调节机构与支撑杆固定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车体前端设置病害识别机构,其中探地雷达设有两个,通过设置两个不同频率的雷达转动循环检测,可以大面积覆盖沥青路面,感知路面一定深度的路面状况;通过摄像头拍摄沥青路面照片,再通过处理器进行图像识别之后,用于识别沥青路面病害,同时基于GPS定位器可以定位病害的位置,利用摄像头、探地雷达与GPS定位器相结合的方式对沥青路面进行检测与信息处理,大大提高检测效率;通过在车体上设置电热板、沥青铣刨头、高压喷头、修补机构和压路辊,实现对沥青路面病害进行修补,能有效减轻了人工负担,同时可降低人工成本和材料的浪费,大大提升了路面使用和维护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所示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后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侧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修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车体;2、安装箱;3、固定架;4、滚轮;5、扶手;6、自锁万向轮;7、病害识别机构;701、摄像头;702、探地雷达;8、盖板;9、控制面板;10、修补机构;1001、沥青保温桶;1002、防护罩;1003、沥青泵;1004、沥青喷头;11、压路辊;12、支撑杆;13、连接杆;14、转轴连接盒;15、伸缩杆;16、GPS定位器;17、电热板;18、蓄电池;19、沥青铣刨头;20、驱动电机;21、储水箱;22、水泵;23、处理器;24、矩形通孔;25、主动齿轮;26、从动齿轮;27、高压喷头;28、伸缩套;29、刮板;30、高度调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请参见图1至图6,一种沥青路面病害识别及修补装置,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上方设有安装箱2,该车体1前端设有固定架3,其中固定架3下方对称安装有滚轮4;所述车体1后端设有扶手5,其中车体1后端底部设有两个自锁万向轮6;所述固定架3下方设有病害识别机构7,该病害识别机构7包括摄像头701和探地雷达702,其中摄像头701设置在探地雷达702上方,病害识别机构7用于对沥青路面病害进行数据采集并发送至控制器23进行路面病害识别;所述安装箱2底部与车体1上端固定连接,该安装箱2顶部设有盖板8,其中安装箱2侧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9;所述车体1上设有修补机构10,该修补机构10设置在安装箱2后方;所述车体1下方设有压路辊11,该压路辊11设置在自锁万向轮6后方,其中压路辊11通过支撑杆12与车体1连接。
[0026]具体地,固定架3底部设有连接杆13,该连接杆13末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连接盒14;所述转轴连接盒14两侧对称安装有伸缩杆15,该转轴连接盒13上设有GPS定位器16,其中每一伸缩杆15的伸缩端分别设有探地雷达702;探地雷达702设有两个,通过设置两个不同频率的探地雷达702转动循环检测,可以大面积覆盖沥青路面,感知路面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路面病害识别及修补装置,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方设有安装箱,该车体前端设有固定架,其中固定架下方对称安装有滚轮;所述车体后端设有扶手,其中车体后端底部设有两个自锁万向轮;所述固定架下方设有病害识别机构,该病害识别机构包括摄像头和探地雷达,其中摄像头设置在探地雷达上方;所述安装箱底部与车体上端固定连接,该安装箱顶部设有盖板,其中安装箱侧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车体上设有修补机构,该修补机构设置在安装箱后方;所述车体下方设有压路辊,该压路辊设置在自锁万向轮后方,其中压路辊通过支撑杆与车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病害识别及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底部设有连接杆,该连接杆末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连接盒;所述转轴连接盒两侧对称安装有伸缩杆,该转轴连接盒上设有GPS定位器,其中每一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设有探地雷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病害识别及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内设有蓄电池、沥青铣刨头、驱动电机、储水箱、水泵、处理器,所述安装箱底部开设有矩形通孔,该矩形通孔贯穿车体底部;所述沥青铣刨头安装在矩形通孔内,该沥青铣刨头两端设有转轴且分别与车体底部两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其中沥青铣刨头一端的转轴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凯洋曾谊辉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