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料挤压凸苞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887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增料挤压凸苞的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上模能够靠近或者远离下模;上模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固定板、止挡板、上脱板及第一打苞凹模;上模座、上垫板、固定板、止挡板及上脱板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第一打苞凹模设置在上脱板内,第一打苞凹模内设置第一打苞内限位块,第一打苞内限位块内设置增料凹槽;下模包括下模座、下垫板、下模板及第一打苞凸模;下模座、下垫板及下模板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第一打苞凸模设置在下垫板内,第一打苞凸模与第一打苞凹模相对设置,第一打苞凸模端部设置与增料凹槽配合并能插入增料凹槽内的增料凸起,增料凸起上设置拔模斜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将电子元件挤压形成高度较高的凸苞,便于脱模。便于脱模。便于脱模。

A die for extruding convex bracts with addit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料挤压凸苞的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增料挤压凸苞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在五金冲压模具中,挤压凸苞是一种特殊使用的冲压工艺,电子元件中通常需要冲压凸苞结构,以使电子元件具有多种作用。电子元件的凸苞结构通常用于支撑,定位,铆合,焊接等作用,电子元件属于精密元件,电子元件对凸苞的高度有着严格的要求。
[0003]传统的打苞凹模直接设计为一体,对于双层凸苞结构的电子元件,打苞凹模需要放电加工,增加加工成本,且后期维修也只能依靠放电维修,时效性差。同时,传统的打苞工艺完全靠打苞凸模的挤压,难以保证电子元件中的凸苞高度要达到要求;传统结构完全依靠挤压成型的凸苞对凹模型腔容易抱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增料挤压凸苞的模具,其能将电子元件挤压形成高度较高的凸苞,不容易抱死,便于脱模。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增料挤压凸苞的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
[0006]上模能够靠近或者远离下模;上模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固定板、止挡板、上脱板及第一打苞凹模;上模座、上垫板、固定板、止挡板及上脱板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第一打苞凹模设置在上脱板内,第一打苞凹模内设置第一打苞内限位块,第一打苞内限位块内设置增料凹槽;
[0007]下模包括下模座、下垫板、下模板及第一打苞凸模;下模座、下垫板及下模板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第一打苞凸模设置在下垫板内,第一打苞凸模与第一打苞凹模相对设置,第一打苞凸模端部设置与增料凹槽配合并能插入增料凹槽内的增料凸起,增料凸起上设置拔模斜度。
[0008]进一步,拔模斜度为53.1度。
[0009]进一步,上脱板内设置凹模垫块,凹模垫块与第一打苞凹模连接;下模板内设置凸模垫块,凸模垫块与第一打苞凸模连接。
[0010]进一步,上模内设置第一弹性件、顶针及脱料块,第一弹性件设置在上模座内,顶针一端与第一弹性件连接,脱料块一端与顶针另一端连接,脱料块另一端用于抵靠在电子元件一面。
[0011]进一步,下模内设置第二弹性件、顶杆及浮压块,第二弹性件设置在下模座内,顶杆一端与第二弹性件连接,浮压块一端与顶杆另一端连接,浮压块另一端用于抵靠在电子元件另一面。
[0012]进一步,下模内设置限制浮压块浮起高度的压料块。
[0013]进一步,上模还包括第二打苞凹模,第二打苞凹模设置在上脱板内,第二打苞凹模内设置第二打苞内限位块,第二打苞凹模位于第一打苞凸模前方;下模还包括第二打苞凸模,第二打苞凸模设置在下模板内,第二打苞凸模位于第一打苞凸模前方,第二打苞凸模与第二打苞凹模相对设置以将电子元件初步挤压。
[001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增料挤压凸苞的模具,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一,通过在第一打苞内限位块内设置增料凹槽,第一打苞凸模端部设置与增料凹槽配合并能插入增料凹槽内的增料凸起,增料凸起上设置拔模斜度,使得脱模时不容易抱死,同时,通过设置拔模斜度便于将电子元件的材料挤压至增料凹槽内,可以将初步挤压形成的凸苞再次挤压,使得凸苞整体高度较高,使得凸苞不容易开裂或者脱落。
[0016]二,通过设置凹模垫块及凸模垫块,避免模板压坏,便于快速维修和更换。
[0017]三,通过在上模内设置第一弹性件、顶针及脱料块,下模内设置第二弹性件、顶杆及浮压块,实现平稳脱料。
[0018]四,通过在上模设置第二打苞凹模,第二打苞凹模内设置第二打苞内限位块,下模设置第二打苞凸模,第二打苞凸模与第二打苞凹模相对设置以将电子元件初步挤压,将电子元件初步挤压形成一层凸苞后,再移动至第一打苞凹模及第一打苞凸模工位,以再次挤压形成高度较高的双层凸苞。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增料凹槽及增料凸起,增料凸起上设置拔模斜度,使得脱模时不容易抱死,拔模斜度便于将电子元件的材料挤压至增料凹槽内。第二打苞凸模与第二打苞凹模将电子元件初步挤压形成一层凸苞后,再移动至第一打苞凹模及第一打苞凸模工位,以再次挤压形成双层凸苞。使得凸苞整体高度较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增料挤压凸苞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X

X的剖面图;
[0022]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为图1中Y

Y的剖面图;
[0024]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25]标号说明
[0026]上模1、上模座11、上垫板12、固定板13、止挡板14、上脱板15、第一打苞凹模16、第一打苞内限位块161、增料凹槽162、凹模垫块17、第一弹性件18、顶针181、脱料块182、第二打苞凹模19、第二打苞内限位块191;
[0027]下模2、下模座21、下垫板22、下模板23、第一打苞凸模24、增料凸起241、拔模斜度A、凸模垫块25、第二弹性件26、顶杆261、浮压块262、压料块263、第二打苞凸模27。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
的限制。
[0029]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增料挤压凸苞的模具,包括上模1及下模2;上模1能够靠近或者远离下模2;上模1包括上模座11、上垫板12、固定板13、止挡板14、上脱板15及第一打苞凹模16;上模座11、上垫板12、固定板13、止挡板14及上脱板15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第一打苞凹模16设置在上脱板15内,第一打苞凹模16内设置第一打苞内限位块161,第一打苞内限位块161内设置增料凹槽162。
[0030]下模2包括下模座21、下垫板22、下模板23及第一打苞凸模24;下模座21、下垫板22及下模板23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第一打苞凸模24设置在下垫板22内,第一打苞凸模24与第一打苞凹模16相对设置,第一打苞凸模24端部设置与增料凹槽162配合并能插入增料凹槽162内的增料凸起241,增料凸起241上设置拔模斜度A,其中,拔模斜度A优选为53.1度。
[0031]这样,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增料挤压凸苞的模具,通过在第一打苞内限位块161内设置增料凹槽162,第一打苞凸模24端部设置与增料凹槽162配合并能插入增料凹槽162内的增料凸起241,增料凸起241上设置拔模斜度A,使得脱模时不容易抱死,同时,通过设置拔模斜度A便于将电子元件的材料挤压至增料凹槽162内,可以将初步挤压形成的凸苞再次挤压,使得凸苞整体高度较高,使得凸苞不容易开裂或者脱落。
[0032]可选地,上脱板15内设置凹模垫块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料挤压凸苞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及下模;上模能够靠近或者远离下模;上模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固定板、止挡板、上脱板及第一打苞凹模;上模座、上垫板、固定板、止挡板及上脱板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第一打苞凹模设置在上脱板内,第一打苞凹模内设置第一打苞内限位块,第一打苞内限位块内设置增料凹槽;下模包括下模座、下垫板、下模板及第一打苞凸模;下模座、下垫板及下模板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第一打苞凸模设置在下垫板内,第一打苞凸模与第一打苞凹模相对设置,第一打苞凸模端部设置与增料凹槽配合并能插入增料凹槽内的增料凸起,增料凸起上设置拔模斜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料挤压凸苞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拔模斜度为53.1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料挤压凸苞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脱板内设置凹模垫块,凹模垫块与第一打苞凹模连接;下模板内设置凸模垫块,凸模垫块与第一打苞凸模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料挤压凸苞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衍凯陈哲张德恒林雄伟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锐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