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次反包成型机械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8485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两次反包成型机械鼓,包括主轴,主轴的外圆周上套设内锁块组件和反包块组件,内锁块组件包括沿主轴周向均匀设置的内锁块、套设于主轴上的内气缸,内气缸驱动内锁块沿径向运动;反包块组件包括沿主轴周向均匀设置的反包块、套设于主轴上的外气缸,外气缸驱动反包块沿径向运动;反包块上部前端靠近但不接触内锁块,上部后端设有用于放置反包滚轮的圆弧面。反包块从胎圈根部沿径向进行一次反包,防止帘线轴向受力过大导致帘线抽动和胎圈褶皱;反包块之间间隙小,防止胎圈部印痕过深;反包滚轮与反包块同时抬起,解决胎圈部位堆料褶皱的问题,减小二次反包时反包滚轮对胎侧的轴向力,防止帘线抽动,减轻胎侧印痕。减轻胎侧印痕。减轻胎侧印痕。

A mechanical drum for double reverse wrapping mo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次反包成型机械鼓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成型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两次反包成型机械鼓。

技术介绍

[0002]在轮胎成型工艺中,机械成型鼓维修费用低,成型效率高,反包方式是使用反包滚轮推动胶料将其进行反包。但现有的机械鼓,在开始反包时反包杆与主轴轴向之间的夹角非常小,导致反包滚轮对胎体筒帘布的轴向力远大于径向力,而帘布轴向受力过大将导致胎体筒内部帘线抽动,甚至将帘线挤压变形,导致轮胎胎侧周向呈现鼓包(实鼓或太阳鼓),严重影响轮胎的动平衡性能及其使用安全性;同时,由于相邻反包滚轮之间间隙过大,开始反包时对帘布产生的过大的轴向力导致胎圈部位滚轮压痕过深,影响产品的成型质量;再者,现有的机械鼓在反包时反包端点抬起过高,反包滚轮不随锁块一起抬起,导致反包滚轮不能从胎圈根部进行压合,从而造成胎侧堆料褶皱,影响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两次反包成型机械鼓,通过设置反包块,实现对胎侧的两次反包成型,解决了开始反包时反包滚轮对胎体筒帘布的轴向力过大的问题;相邻反包块之间间隙远小于相邻反包滚轮之间间隙,解决胎圈部位滚轮压痕过深的问题;反包块的结构设计使反包滚轮随反包块一起抬起,反包块一次反包之后,反包滚轮前推在一次反包基础上进行二次反包,解决了反包滚轮不能从胎圈根部进行压合造成的胎圈堆料褶皱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两次反包成型机械鼓,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的外圆周上套设内锁块组件和设于内锁块组件后端的反包块组件,所述内锁块组件包括沿主轴周向均匀设置的内锁块、套设于主轴上的内气缸,所述内气缸驱动内锁块沿径向运动;所述反包块组件包括沿主轴周向均匀设置的反包块、套设于主轴上的外气缸,所述外气缸驱动反包块沿径向运动;所述反包块上部前端靠近但不接触内锁块,上部后端设有用于放置反包滚轮的圆弧面。关于方向的定义中,沿主轴径向方向,远离主轴轴线为上、靠近主轴轴线为下;沿主轴轴向方向,靠近主轴中部为前端,靠近主轴两端为后端。
[0006]通过设置反包块组件,在反包时,反包块先沿径向扩张,完成对胎圈部位的一次反包,反包块径向扩张对胎体筒帘布只有径向的反包力,几乎不存在轴向力,从而防止了胎体筒帘线轴向受力过大导致的帘线抽动问题;反包块上部前端靠近但不接触内锁块,使反包块从胎圈根部进行一次反包,防止胎圈部胶料堆积导致胎圈部褶皱,影响成型质量;相邻反包块之间间隙远小于相邻反包滚轮之间间隙,进行一次反包时,胎圈部位受力均匀,且几乎不受轴向力,防止了因反包滚轮间隙过大导致的印痕过深的问题;反包滚轮在反包块上部圆弧面的带动下,与反包块同时抬起,在一次反包基础上进行二次反包辊压,解决了由于反包滚轮不能从胎圈根部开始辊压导致的胎圈部位堆料褶皱的问题,同时,反包滚轮随反包
块抬起,增大了相应的反包杆与主轴轴向之间的夹角,有效减小了二次反包时反包滚轮对胎侧的轴向力,进一步防止了内部的帘线抽动,减轻了胎侧印痕,保证了成型质量。
[0007]优选地,所述内气缸包括内气缸体和内活塞,所述内活塞铰接第一连杆一端,所述内锁块铰接第一连杆另一端;所述内锁块与内气缸体径向滑动连接。内气缸体上设有第一滑轨,内锁块上设有与第一滑轨相配合的第一滑块,内气缸动作,内活塞通过第一连杆推动内锁块沿内气缸体径向扩张或收缩,实现对胎体筒的锁紧或解锁。
[0008]优选地,所述外气缸包括外气缸体和外活塞,所述外活塞铰接第二连杆一端,所述反包块铰接第二连杆另一端;所述反包块与外气缸体径向滑动连接。外气缸体上设有第二滑轨,反包块上设有与第二滑轨相配合的第二滑块,外气缸动作,外活塞通过第二连杆推动反包块沿外气缸体径向扩张或收缩,反包块升起的高度高于内锁块,实现对胎圈部位的一次反包。
[0009]优选地,所述主轴上靠近两端处套设反包气缸,所述反包气缸包括套设于主轴上的气缸滑动套和反包气缸体,所述反包气缸体铰接数个沿主轴周向均匀设置的反包杆,所述反包滚轮转动连接于反包杆前端。反包滚轮置于反包块上的圆弧面上并随反包块一同抬起,反包块反包完成后,反包气缸动作,推动反包杆向前端运动完成对胎侧的二次反包。
[0010]优选地,所述主轴内部转动连接丝杠,所述丝杠螺接螺母,所述螺母通过传动键与所述气缸滑动套连接,所述气缸滑动套连接外气缸体和内气缸体,所述传动键带动气缸滑动套、外气缸体、内气缸体沿主轴轴向运动。丝杠转动带动螺母沿轴向运动,从而带动反包气缸、内气缸、外气缸沿主轴轴向运动至不同的工位。
[0011]优选地,所述反包块上部顶面为上凸的弧形面,防止在一次反包过程中对帘布造成损坏。
[0012]优选地,所述内锁块下部与反包块下部交错排布。为使结构紧凑且内锁块与反包块之间的运动互不产生影响,内锁块与反包块的下部周向宽度均小于上部周向宽度,内锁块与反包块的上部分别在圆周方向构成完整的圆周,内锁块位于反包块的前端,两者相互靠近但不接触,且相邻的内锁块上部或反包块上部之间间隙很小,内锁块下部与反包块下部交错排布,由此为内锁块和反包块在径向运动均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不会相互阻挡干扰。
[0013]本技术的两次反包成型机械鼓的两次反包成型方法如下:
[0014]S1、锁紧:所述丝杠转动,螺母带动气缸滑动套、外气缸体、内气缸体移动至锁紧工位,将胎体筒置于所述两次反包成型机械鼓上,内气缸动作,内活塞通过第一连杆推动内锁块径向扩张,锁紧胎体筒;
[0015]S2、一次反包:所述丝杠转动,螺母带动气缸滑动套、外气缸体、内气缸体移动至反包工位,外气缸动作,外活塞通过第二连杆推动反包块径向扩张,同时带动反包滚轮抬起,反包块对胎体筒帘布进行一次反包;
[0016]S3、二次反包:反包气缸动作,反包气缸体通过反包杆推动反包滚轮向前端运动,完成对胎体筒帘布的二次反包。
[0017]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两次反包成型机械鼓,
[0018]1、反包块沿径向扩张,对胎圈部位进行一次反包,对胎体筒帘布只有径向的反包力,防止了胎体筒帘线轴向受力过大导致的帘线抽动问题;同时,反包块上部前端靠近但不接触内锁块,使反包块从胎圈根部进行一次反包,防止胎圈部胶料堆积导致胎圈部褶皱,影
响成型质量;
[0019]2、反包块之间间隙远小于反包滚轮,一次反包时胎圈部位受力均匀,防止因反包滚轮间隙过大导致的胎圈部印痕过深的问题;
[0020]3、反包滚轮与反包块同时抬起,在一次反包基础上进行二次反包辊压,解决了胎圈部位堆料褶皱的问题,同时,增大了相应的反包杆与主轴轴向之间的夹角,有效减小了二次反包时反包滚轮对胎侧的轴向力,进一步防止了内部的帘线抽动,减轻了胎侧印痕,保证了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拆掉一个内锁块和反包块后的内锁块和反包块排布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机械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次反包成型机械鼓,包括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的外圆周上套设内锁块组件和设于内锁块组件后端的反包块组件,所述内锁块组件包括沿主轴周向均匀设置的内锁块、套设于主轴上的内气缸,所述内气缸驱动内锁块沿径向运动;所述反包块组件包括沿主轴周向均匀设置的反包块、套设于主轴上的外气缸,所述外气缸驱动反包块沿径向运动;所述反包块上部前端靠近但不接触内锁块,上部后端设有用于放置反包滚轮的圆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次反包成型机械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气缸包括内气缸体和内活塞,所述内活塞铰接第一连杆一端,所述内锁块铰接第一连杆另一端;所述内锁块与内气缸体径向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次反包成型机械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气缸包括外气缸体和外活塞,所述外活塞铰接第二连杆一端,所述反包块铰接第二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王祥竹谭丽丽王洪宁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铭达高科轮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