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驱动并联型精密柔性差动转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8346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过驱动并联型精密柔性差动转台,包括:基体、动子、连杆、第一铰链、第一导向机构、第二铰链和驱动机构。所述基体的上表面和侧壁上分别具有相互垂直连通的安装槽、凹槽。所述动子位于安装槽中,所述连杆为倒“L”型结构,其位于所述凹槽中,且所述连杆的上、下端分别与动子、第一铰链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第一导向机构、第二铰链和驱动机构从上到下依次连接,且所述第一铰链、第一导向机构、第二铰链和驱动机构均位于基体侧壁上的凹槽中。所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均为圆形铰链,且这两个圆形铰链的弯曲方向彼此正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台借助结构改进设计实现了运动的精确输出,很好地克服了现有的一些机构无法实现极限精度的问题。了现有的一些机构无法实现极限精度的问题。了现有的一些机构无法实现极限精度的问题。

An overdrive parallel precision flexible differential turn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驱动并联型精密柔性差动转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精密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过驱动并联型精密柔性差动转台。

技术介绍

[0002]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中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3]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和视野得到了有力的拓宽,甚至催生新的学科。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知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可以支持人类在微观尺度下探究物质原理的技术手段,并为微电子信息产业在后摩尔时代的新突破,国防航空航天领域装备制造在尺度、精度和速度上的提升,微纳制造装备的革新带来发展机遇。
[0004]专利文献CN106286761B提出了一种差动机构式三轴转台,包括机座、俯仰部件组、差动机构部件组。专利文献CN214135108U提出了一种直驱式精密转台装置,包括转台机体、底座组件、轴承座组件和转盘。然而,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公开文献披露出的结构主要是通过传统传动机构实现输出位移运动的传递。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虽然该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平台的输出位移行程,但平台运动部分的运动性能远远超过由驱动器和致动器等计算得到的理论性能 ,在具有极限精度要求下,很难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过驱动并联型精密柔性差动转台,该转台借助结构改进设计实现了运动的精确输出,很好地克服了现有的一些机构无法实现极限精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如下所示技术方案。
[0006]一种过驱动并联型精密柔性差动转台,包括:基体、动子、连杆、第一铰链、第一导向机构、第二铰链和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基体的上表面和侧壁上分别具有相互垂直连通的安装槽、凹槽,所述凹槽至少为两条,其对称分布在所述基体的侧壁上。所述动子位于安装槽中,所述连杆为倒“L”型结构,其位于所述凹槽中,且所述连杆的上、下端分别与动子、第一铰链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第一导向机构、第二铰链和驱动机构从上到下依次连接,且所述第一铰链、第一导向机构、第二铰链和驱动机构均位于基体侧壁上的凹槽中。所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均为圆形铰链,且这两个圆形铰链的弯曲方向彼此正交,即第一铰链的弯曲面朝向凹槽的侧壁,而第二铰链均的弯曲面朝向凹槽的槽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上连接柱、下连接柱、上柔性梁、下柔性梁和刚性杆。其中,所述上连接柱与第一铰链连接,所述下连接柱与第二铰链连接。所述上柔性梁水平连接在上连接柱的下端,所述下柔性梁水平连接在下连接柱的上端。所述上柔性梁、下柔性梁的两端均通过所述刚性杆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柔性梁、下柔性梁的材质包括塑料、橡胶等中的任一种。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铰链和驱动机构之间通过连接座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的底面上具有限位槽,所述驱动机构的顶端位于所述限位槽中,以防止所述驱动机构推动连接座时发生偏移,影响精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的两侧壁与凹槽的侧壁之间均通过第二导向机构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机构为柔性条,其两端分别与连接座的侧壁、凹槽的侧壁连接。可选地,所述柔性条的材质包括塑料、橡胶等中的任意一种。
[0013]进一步地,沿着所述凹槽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层所述第二导向机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和基座。其中,所述基座固定在凹槽的底面上,所述驱动杆的下端固定在基座上,驱动杆的上端抵接在所述第二铰链或者连接座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杆的材质为压电陶瓷。优选地,该驱动杆通过导线和控制器连接,以便于通过控制器控制输入压电陶瓷驱动杆的电量,进而控制驱动杆的伸缩量,实现不同的位移量的精确输出,实现动态调节。
[0016]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为螺栓,其下端螺纹连接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上端与所述驱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为圆形结构,所述动子为圆盘形结构,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以便于动子在安装槽中转动。优选地,所述安装槽还可以为通孔,所述连杆与动子连接后可使动子悬在所述通孔中。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示例的过驱动并联型精密柔性差动转台通过多组连杆配合其驱动机构引入过驱动并联结构的设计,可以在动子周向引入转动驱动力,在转台使用过程中借助该驱动力可实现动子绕水平面内两个正交轴的精密差动运动,同时借助弯曲方向彼此正交的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实现驱动过程中的运动学解耦设计,该过程是通过机械形式实现的具有稳定可调节的特点,提高了精密转台使用过程中的精度性能。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0]图1是实施例中过驱动并联型精密柔性差动转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机构、第二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上述附图中,数字标记分别代表:1

基体、101

安装槽、102

凹槽;2

动子;3

连杆;4

第一铰链;5

第一导向机构、501

上连接柱、502

下连接柱、503

上柔性梁、504

下柔性梁、505

刚性杆;6

第二铰链;7

连接座;8

第二导向机构;9

驱动杆;10

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为了方便叙述,本专利技术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
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需要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探头空间位姿精密调节装置进一步说明。
[0025]参考图1和图2,示例一种过驱动并联型精密柔性差动转台,包括:基体1、动子2、连杆3、第一铰链4、第一导向机构5、第二铰链6和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基体1为立方体箱式结构,其上表面上具有圆形的安装槽101,所述动子2为圆盘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驱动并联型精密柔性差动转台,其中,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上表面和侧壁上分别具有相互垂直连通的安装槽、凹槽,所述凹槽至少为两条,其对称分布在所述基体的侧壁上;动子,所述动子位于安装槽中,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连杆,所述连杆为倒“L”型结构,其位于所述凹槽中,且所述连杆的上、下端分别与动子、第一铰链连接;以及第一铰链,第一导向机构、第二铰链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铰链、第一导向机构、第二铰链和驱动机构从上到下依次连接,且所述第一铰链、第一导向机构、第二铰链和驱动机构均位于基体侧壁上的凹槽中;所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均为圆形铰链,且这两个圆形铰链的弯曲方向彼此正交,即第一铰链的弯曲面朝向凹槽的侧壁,而第二铰链均的弯曲面朝向凹槽的槽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驱动并联型精密柔性差动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上连接柱、下连接柱、上柔性梁、下柔性梁和刚性杆;其中,所述上连接柱与第一铰链连接,所述下连接柱与第二铰链连接;所述上柔性梁水平连接在上连接柱的下端,所述下柔性梁水平连接在下连接柱的上端;所述上柔性梁、下柔性梁的两端均通过所述刚性杆连接;优选地,所述上柔性梁、下柔性梁材质包括塑料、橡胶中的任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驱动并联型精密柔性差动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链和驱动机构之间通过连接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驱动并联型精密柔性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鹏陈志龙洪才浩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阿米精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