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压球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747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压球阀,包括阀体与阀盖,阀体与阀盖连接后在阀体内部形成空腔;空腔内设置减压装置;减压装置包括阀芯与导流器;阀芯与阀体转动连接,阀芯内部设置有控制流道,导流器设置在阀芯内部;阀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流体流道,流体流道能够与控制流道连通;阀芯内设置有一级弧形壁和二级弧形壁,一级弧形壁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导流器上设置有Ⅰ级弧形壁,Ⅰ级弧形壁的数量等于一级弧形壁和二级弧形壁数量之和;所有一级弧形壁依次相连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级外缓冲结构,所有Ⅰ级弧形壁依次相连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级内缓冲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做到对流体快速减压且不会在密封部位出现气蚀的现象。且不会在密封部位出现气蚀的现象。且不会在密封部位出现气蚀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压球阀


[0001]本技术属于阀门
,具体为一种减压球阀。

技术介绍

[0002]特斯拉阀的原理是正向运行,流体流动相互干扰小,绕流小,压力损失很小。反向运行,流体通过各导流器,是流体;流动的回流的液体对向前的液体产生干扰。
[0003]阀门在管道中的使用,主要是用来开启或者关闭管路通道。许多管道在输送介质的时候,需要调节管道的流量或压力。现有的阀门在调节管道的流量或者压力的时候一般是控制阀门的开度,通过减小或者增大过流面积,从而做到对管道内的流量或压力进行控制。
[0004]现有的阀门在控制管道中流体的流量或压力时,其普通间隙节流会造成局部流速加大,从而产生局部气蚀,且气蚀的位置在阀体和阀口的密封位置,长期运行,阀门会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压球阀,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阀门在控制管道中流体的流量或压力时,其普通间隙节流会造成局部流速加大,从而产生局部气蚀,且气蚀的位置在阀体和阀口的密封位置,长期运行,阀门会损坏。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减压球阀,包括阀体与阀盖,阀体与阀盖连接后在阀体内部形成空腔;空腔内设置减压装置;
[0008]减压装置包括阀芯与导流器;阀芯与阀体转动连接,阀芯内部设置有控制流道,导流器设置在阀芯内部;阀盖内设置有第一流体流道,阀体内设置有第二流体流道,第一流体流道与第二流体流道均与控制流道连通;
[0009]阀芯内设置有一级弧形壁和二级弧形壁,一级弧形壁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导流器上设置有Ⅰ级弧形壁,Ⅰ级弧形壁的数量等于一级弧形壁和二级弧形壁数量之和;所有一级弧形壁依次相连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级外缓冲结构,所有Ⅰ级弧形壁依次相连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级内缓冲结构;
[0010]一级外缓冲结构的前侧和一级内缓冲结构的前侧形成进液口,一级外缓冲结构的最后一个一级弧形壁与二级弧形壁相连,二级弧形壁和一级内缓冲结构的最后一个Ⅰ级弧形壁形成出液口;
[0011]每个一级弧形壁对应一个Ⅰ级弧形壁形成若干前侧缓冲组,二级弧形壁对应一级内缓冲结构的最后一个Ⅰ级弧形壁形成末端缓冲组;前侧缓冲组的一级弧形壁末端与导流器前端的距离H大于前侧缓冲组的相应Ⅰ级弧形壁末端与导流器前端的距离h;二级弧形壁前侧与导流器前端的距离D1大于一级内缓冲结构的最后一个Ⅰ级弧形壁前侧与导流器前端的距离d1,二级弧形壁后侧与导流器前端的距离D2小于一级内缓冲结构的最后一个Ⅰ级弧形壁后侧与导流器前端的距离d2。
[0012]进一步地,阀体上设置有阀杆,阀杆与阀芯连接,阀杆用于转动阀芯,改变阀芯的角度位置。
[0013]进一步地,阀杆(12)为L型结构。
[0014]进一步地,阀盖与阀芯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环,阀体与阀芯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环。
[0015]进一步地,阀盖与阀体螺接。
[0016]进一步地,阀芯为对称结构。
[0017]进一步地,阀体底部设置有第一套筒,阀芯与第一套筒转动连接。
[0018]进一步地,阀体顶部设置有第二套筒,阀杆一端设置在第二套筒内,阀杆与套筒转动连接。
[0019]进一步地,阀盖上设置有连接法兰,阀体上设置有连接法兰。
[0020]进一步地,阀盖与阀体的连接处为阶梯状结构。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在阀体空腔内部设置了减压装置,减压装置由阀芯与导流器组成,通过减压装置实现对管道中的流体进行减压,防止减压的过程中对密封位置形成损坏。
[0023]在球阀内部设置了第一流体流道与第二流体流道,管道中的流体进入阀门内部先通过第一或者第二流体流道再进入阀芯内部的控制流道,便于在阀盖与阀芯的连接处做密封,也便于在阀芯与阀盖的连接处做密封,并且做好的密封不容易被球阀减压形成的气蚀所破坏。
[0024]阀芯内设置有一级弧形壁和二级弧形壁,阀芯内设置有一级弧形壁和二级弧形壁,通过各级的弧形壁使得通过该处的流体回转碰撞,进而造成减速减压效果。由于是通过多级弧形壁实现了对管道中的流体减速减压,只有在弧形壁的端部会出现小的气蚀现象,但是这种小的气蚀现象对球阀的密封基本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延长了该球阀的使用寿命。
[0025]所有一级弧形壁相连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级外缓冲结构,所有Ⅰ级弧形壁依次相连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级内缓冲结构,一级内缓冲结构与外缓冲结构相互配合共同形成了控制流道,使得流过控制流道的流体能够得到充分减速,可以做到方便快捷且有效的实现对管道中的流体进行减速减压。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一;
[0027]图2为本技术的对流体减压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对流体流通不做减压示意图;
[0029]图4位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二。
[0030]图中标记:1

第一密封环,2

第一流体流道,3

连接法兰,4

阀盖,5

第一套筒,6

阀芯,7

第二流体流道,8

第二密封环,9

导流器,10

阀体,11

第二套筒,12

阀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实施例
[0033]一种减压球阀,简称球阀,包括阀体10与阀盖4,阀体10与阀盖4连接后在阀体10内部形成空腔;空腔内设置减压装置;减压装置可对流过阀体10内部的流体进行减压。
[0034]减压装置包括阀芯6与导流器9;阀芯6与阀体10转动连接,阀芯6内部设置有控制流道,导流器9设置在阀芯6内部;阀盖4内设置有第一流体流道2,阀体10内设置有第二流体流道7,第一流体流道2与第二流体流道7均与控制流道连通;管道中的流体进入球阀内时会先通过第一流体流道2再进入阀芯6内的控制流道,进过阀芯6与减压之后再进过第二流体流道7进入到管道中。
[0035]阀芯6内设置有一级弧形壁和二级弧形壁,一级弧形壁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本实施例中具体为三个;阀芯6内设置有一级弧形壁和二级弧形壁Ⅰ级弧形壁的数量等于一级弧形壁和二级弧形壁数量之和;所有一级弧形壁依次相连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级外缓冲结构,所有Ⅰ级弧形壁依次相连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级内缓冲结构;一级内缓冲结构与一级外缓冲结构形成控制流道,流体流过控制流道的时候,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压球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0)与阀盖(4),阀体(10)与阀盖(4)连接后在阀体(10)内部形成空腔;空腔内设置减压装置;减压装置包括阀芯(6)与导流器(9);阀芯(6)与阀体(10)转动连接,阀芯(6)内部设置有控制流道,导流器(9)设置在阀芯(6)内部;阀盖(4)内设置有第一流体流道(2),阀体(10)内设置有第二流体流道(7),第一流体流道(2)与第二流体流道(7)均与控制流道连通;阀芯(6)内设置有一级弧形壁和二级弧形壁,一级弧形壁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导流器(9)上设置有Ⅰ级弧形壁,Ⅰ级弧形壁的数量等于一级弧形壁和二级弧形壁数量之和;所有一级弧形壁依次相连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级外缓冲结构,所有Ⅰ级弧形壁依次相连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级内缓冲结构;一级外缓冲结构的前侧和一级内缓冲结构的前侧形成进液口,一级外缓冲结构的最后一个一级弧形壁与二级弧形壁相连,二级弧形壁和一级内缓冲结构的最后一个Ⅰ级弧形壁形成出液口;每个一级弧形壁对应一个Ⅰ级弧形壁形成若干前侧缓冲组,二级弧形壁对应一级内缓冲结构的最后一个Ⅰ级弧形壁形成末端缓冲组;前侧缓冲组的一级弧形壁末端与导流器(9)前端的距离H大于前侧缓冲组的相应Ⅰ级弧形壁末端与导流器(9)前端的距离h;二级弧形壁前侧与导流器(9)前端的距离D1大于一级内缓冲结构的最后一个Ⅰ级弧形壁前侧与导流器(9)前端的距离d1,二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才孟冬梅汪兵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西华言鼎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