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内缩胶贴合用线割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7387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面内缩胶贴合用线割治具,包括:上治具和下治具,上治具和下治具均对应设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上治具、下治具沿其内表面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为内侧和外侧,所述上治具的内侧和下治具的内侧之间通过连接机构相互铰接;上治具的内表面、外表面均贯穿设有多个第一圆孔和第一凸起,下治具的内表面、外表面均贯穿设有分别与第一凸起、第一圆孔相配合的第二圆孔、第二凸起;上治具通过连接机构绕下治具的内侧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使上治具与下治具的内表面之间或外表面之间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圆孔、第一圆孔和第二凸起相互贴合。相互贴合。相互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内缩胶贴合用线割治具


[0001]本技术设计内缩胶贴合治具
,尤指一种双面内缩胶贴合用线割治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内缩胶片与产品进行贴合时,通常是人工采用电木治具进行贴合,而产品一般需要在其正反两面均贴上内缩胶片,其中两面的内缩胶片贴合时需要对齐,以保证其整体的美观性;而电木治具在贴合时,其贴合时精度差,不容易使两块内缩胶片对齐,造成贴合困难,且产能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内缩胶贴合用线割治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面内缩胶的贴合治具贴合精度差,贴合困难以及产能低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面内缩胶贴合用线割治具,包括:上治具和下治具,所述上治具和下治具均对应设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上治具、下治具沿其内表面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为内侧和外侧,所述上治具的内侧和下治具的内侧之间通过连接机构相互铰接;所述下治具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模槽,所述上治具的内表面、外表面均贯穿设有多个第一圆孔和第一凸起,所述下治具的内表面、外表面均贯穿设有分别与第一凸起、第一圆孔相配合的第二圆孔、第二凸起;所述上治具通过连接机构绕下治具的内侧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使上治具与下治具的内表面之间或外表面之间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圆孔、第一圆孔和第二凸起相互贴合。
[000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和第三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固定设置在上治具的内侧,所述第二斜齿轮固定设置在下治具的内侧,所述第三斜齿轮转动设置在上治具和下治具的中间,并分别与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相啮合。
[000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治具和下治具的内侧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呈U型,其开口一侧固定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轴向与内侧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斜齿轮固定套设在上治具的连接轴上,所述第二斜齿轮固定套设在下治具的连接轴上。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斜齿轮的外部设有衔接箱,所述衔接箱内部设有与连接轴的轴向垂直的转轴,所述第三斜齿轮转动套设在转轴上,所述衔接箱的上端、下端分别和上治具、下治具中的连接轴转动连接。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治具、下治具的内侧的边沿均为弧形。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上、下治具上设置相互配合第一圆孔、第一凸起和第二圆孔、第二凸起,从而对两片内缩胶片进行定位,其次再通过设于上、下治具之间的连接机构,保证上、下治具贴合后,两者上的圆孔、凸起能相互配合,从而提高了贴合的效率同时也保证了贴合的精度,降低了贴合困难度,提高了产能;其次本
技术中的连接机构可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可利用上、下治具的内表面将产品与内缩胶片一贴合之后,在翻过来利用其外表面将两片内缩胶片进行贴合,可以利用一种工具完成两个步骤的贴合。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中立体结构细节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中内缩胶片一粘贴过程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中内缩胶片一粘贴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中内缩胶片二粘贴过程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1、上治具;2、下治具;3、内表面;4、外表面;5、内侧;6、外侧;7、模槽;8、第一圆孔;9、第一凸起;10、第二圆孔;11、第二凸起;12、第一斜齿轮;13、第二斜齿轮;14、固定槽;15、连接轴;16、转轴;17、第三斜齿轮;18、衔接箱;19、弧形;20、内缩胶片一;21、内缩胶片二;22、产品;23、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9]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双面内缩胶贴合用线割治具,包括:上治具1和下治具2,上治具1和下治具2均对应设有内表面3和外表面4,所述上治具1、下治具2沿其内表面3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为内侧5和外侧6,所述上治具1的内侧5和下治具2的内侧5之间通过连接机构相互铰接;下治具2的内表面3上设有多个模槽7,上治具1的内表面3、外表面4均贯穿设有多个第一圆孔8和第一凸起9,下治具2的内表面3、外表面4均贯穿设有分别与第一凸起9、第一圆孔8相配合的第二圆孔10、第二凸起11;上治具1通过连接机构绕下治具2的内侧5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使上治具1与下治具2的内表面3之间或外表面4之间的第一凸起9和第二圆孔10、第一圆孔8和第二凸起11相互贴合;其中第一凸起9、第一圆孔8和第二圆孔10、第二凸起11可以分别设置在内表面3或外表面4的长度方向的两侧。
[0020]连接机构包括第一斜齿轮12、第二斜齿轮13和第三斜齿轮17,第一斜齿轮12固定设置在上治具1的内侧5,第二斜齿轮13固定设置在下治具2的内侧5,第三斜齿轮17转动设置在上治具1和下治具2的中间,并分别与第一斜齿轮12和第二斜齿轮13相啮合;上治具1和下治具2的内侧5均开设有固定槽14,固定槽14呈U型,其开口一侧固定设有连接轴15,连接轴15的轴向与内侧5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斜齿轮12的中心固定套设在上治具1的连接轴15上,第二斜齿轮13的中心固定套设设在下治具2的连接轴15上;第三斜齿轮17的外部设有衔接箱18,衔接箱18内部设有与连接轴15轴向垂直的转轴16,第三斜齿轮17转动套设在转轴
16上,衔接箱18的上端、下端分别和上治具1、下治具2中的连接轴15转动连接,第三斜齿轮17位于第一斜齿轮12、第二斜齿轮13的中间并分别第一斜齿轮12、第二斜齿轮13相啮合。
[0021]其中上治具1、下治具2的内侧5的边沿均为弧形19,便于上治具1绕下治具2的内侧5转动时平滑过渡。
[0022]本技术中上治具1和下治具2上的第一圆孔8、第一凸起9和第二圆孔10、第二凸起11的位置均相互对应,且贯穿上治具1或下治具2,如上治具1上的第一圆孔8、第一凸起9均贯穿整个上治具1,使第一圆孔8、第一凸起9均存在于上治具1的内表面3、外表面4上;下治具2与上治具1同,只不过下治具2在上治具1设置第一圆孔8的位置设置了第二凸起11,在上治具1设置第一凸起9的位置设置了第二圆孔10,使得上治具1与下治具2贴合时,上治具1上的第一凸起9能够插入下治具2中的第二圆孔10,而下治具2中的第二凸起11能插入上治具1中的第一圆孔8,使两者相互配合。
[0023]其次在具体应用时,上治具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内缩胶贴合用线割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治具和下治具,所述上治具和下治具均对应设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上治具、下治具沿其内表面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为内侧和外侧,所述上治具的内侧和下治具的内侧之间通过连接机构相互铰接;所述下治具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模槽,所述上治具的内表面、外表面均贯穿设有多个第一圆孔和第一凸起,所述下治具的内表面、外表面均贯穿设有分别与第一凸起、第一圆孔相配合的第二圆孔、第二凸起;所述上治具通过连接机构绕下治具的内侧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使上治具与下治具的内表面之间或外表面之间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圆孔、第一圆孔和第二凸起相互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内缩胶贴合用线割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和第三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固定设置在上治具的内侧,所述第二斜齿轮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凯唱博宁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市东旭达黏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