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6856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池模组,包括第一子模组和第二子模组;第一子模组和第二子模组分别包括多个电池单体;第一子模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前端板和端板第一构件;第二子模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端板第二构件和后端板;第一子模组和第二子模组的底部,均通过横向分布的条形粘接剂,与位于外部的电池模组箱体的底部相粘接;端板第一构件和端板第二构件相插接;端板第一构件和端板第二构件相对的一侧之间,具有预留的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新型电池模组,其结构设计科学,通过在模组中间加入分离式中间端板结构,方便拆卸电池模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模组难拆修问题,同时还设计了可吸收电池模组膨胀力的结构,改善电池模组循环性能。性能。性能。

A new battery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池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不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上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工具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0003]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电池模组(即电池包)的出货量逐年增高。在此形势下,电池模组的返修、更换工作逐渐被重视。目前,由于现在大多数的电池模组采用底部全部打胶后再与电池模组箱体底部相连接的组装模式,造成无法对电池模组进行维修,只能直接更换整个电池模组,使得用户的维修成本大量增加。
[0004]因此,目前迫切需要研发出一种技术,能够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电池模组。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池模组,其包括电池模组主体;
[0007]电池模组主体,包括第一子模组和第二子模组;
[0008]第一子模组和第二子模组,分别包括多个平行并列设置的电池单体;
[0009]第一子模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前端板和端板第一构件;
[0010]第二子模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端板第二构件和后端板;
[0011]前端板与相邻的电池单体以及后端板与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均设置有端板绝缘片;
[0012]端板第一构件与相邻的电池单体以及端板第二构件与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均设置有端板绝缘片;
[0013]第一子模组和第二子模组的底部,均通过横向分布的条形粘接剂,与位于外部的电池模组箱体的底部相粘接;
[0014]端板第一构件和端板第二构件相插接;
[0015]端板第一构件和端板第二构件相对的一侧之间,具有预留的间隙;
[0016]电池模组主体的四周侧面上下两端,分别环绕套有一个打包带;
[0017]垂直翻转后的端板第一构件,和端板第二构件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
[0018]对于端板第一构件,其右侧上部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固定端;
[0019]端板第一构件的右侧下部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固定端;
[0020]两个第一固定端的底部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导向定位圆柱;
[0021]两个第二固定端的底部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导向定位槽;
[0022]导向定位圆柱的形状大小,与导向定位槽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0023]优选地,第一子模组与位于外部的电池模组箱体底部之间的粘接剂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子模组的底面面积
[0024]第二子模组底部与位于外部的电池模组箱体底部之间的粘接剂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子模组的底面面积。
[0025]优选地,第一子模组和第二子模组的底部前后两侧,均分别设置有一个横向分布的模组底部绝缘片;
[0026]模组底部绝缘片的厚度,等于第一子模组和第二子模组底部与位于外部的电池模组箱体底部之间的粘接剂的厚度。
[0027]优选地,第一子模组和第二子模组所包括的电池单体的数量相同;
[0028]前端板和后端板具有相同的结构;
[0029]前端板和后端板,分别与相邻的端板绝缘片通过粘接剂相连接;
[0030]端板第一构件和端板第二构件,分别与相邻的端板绝缘片通过粘接剂相连接;
[0031]每个端板绝缘片,分别与相邻的电池单体通过粘接剂相连接。
[0032]优选地,前端板的左侧前后两端中部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端板吊装槽;
[0033]后端板的右侧前后两端中部位置,也分别设置有一个端板吊装槽。
[0034]优选地,对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其相对的侧面之间设置有前后间隔分布的两个泡棉块。
[0035]优选地,两个第一固定端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吊装槽;
[0036]第一吊装槽的顶部,具有一个吊装横向挡块;
[0037]两个第二固定端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吊装槽。
[0038]优选地,对于端板第一构件,端板第一构件的右侧前端上部,设置有一个向后垂直突出的加热片第一固定点;
[0039]端板第一构件的右侧后端下部,设置有一个加热片第二固定点;
[0040]加热片第一固定点和加热片第二固定点,分别与U形的加热片前后两侧对应位置的定位孔相连接;
[0041]加热片的前后两侧内侧面与电池模组主体的前后两侧面相粘接;
[0042]加热片,位于两个打包带之间的位置;
[0043]端板第一构件和端板第二构件相对一侧的中间区域,分别设置有多个交叉分布的加强筋。
[0044]优选地,端板第一构件的右侧,在两个第二固定端的下方,预留有纵向前后分布的第一固定端对接容纳槽;
[0045]第一固定端对接容纳槽,用于容纳端板第二构件上的第一固定端。
[0046]优选地,位于端板第一构件上部的导向定位圆柱,与位于端板第二构件上部的导向定位槽相对应插接;
[0047]位于端板第一构件下部的导向定位槽,与位于端板第二构件下部的导向定位圆柱相对应插接。
[0048]由以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池模组,其结构设计科学,通过在模组中间加入分离式中间端板结构,方便拆卸电池模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模组难拆修问题,同时,还在分离式中间端板上设计了可吸收电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6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6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67]参见图1至图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模组主体1000;
[0068]电池模组主体1000,包括第一子模组100和第二子模组200;
[0069]第一子模组100和第二子模组200,分别包括多个平行并列设置的电池单体30;
[0070]第一子模组1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前端板10和端板第一构件601;
[0071]第二子模组2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端板第二构件602和后端板80;
[0072]前端板10与相邻的电池单体30以及后端板8与相邻的电池单体30之间,均设置有端板绝缘片(具体采用聚碳酸酯PC片)20;
[0073]端板第一构件601与相邻的电池单体30以及端板第二构件602与相邻的电池单体30之间,均设置有端板绝缘片(具体采用聚碳酸酯PC片)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组主体(1000);电池模组主体(1000),包括第一子模组(100)和第二子模组(200);第一子模组(100)和第二子模组(200),分别包括多个平行并列设置的电池单体(30);第一子模组(1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前端板(10)和端板第一构件(601);第二子模组(2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端板第二构件(602)和后端板(80);前端板(10)与相邻的电池单体(30)以及后端板(8)与相邻的电池单体(30)之间,均设置有端板绝缘片(20);端板第一构件(601)与相邻的电池单体(30)以及端板第二构件(602)与相邻的电池单体(30)之间,均设置有端板绝缘片(20);第一子模组(100)和第二子模组(200)的底部,均通过横向分布的条形粘接剂,与位于外部的电池模组箱体的底部相粘接;端板第一构件(601)和端板第二构件(602)相插接;端板第一构件(601)和端板第二构件(602)相对的一侧之间,具有预留的间隙;电池模组主体(1000)的四周侧面上下两端,分别环绕套有一个打包带(70);垂直翻转后的端板第一构件(601),和端板第二构件(602)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对于端板第一构件(601),其右侧上部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固定端(6011);端板第一构件(601)的右侧下部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固定端(6013);两个第一固定端(6011)的底部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导向定位圆柱(6018);两个第二固定端(6013)的底部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导向定位槽(6015);导向定位圆柱(6018)的形状大小,与导向定位槽(6015)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子模组(100)与位于外部的电池模组箱体底部之间的粘接剂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子模组(100)的底面面积第二子模组(200)底部与位于外部的电池模组箱体底部之间的粘接剂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子模组(200)的底面面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子模组(100)和第二子模组(200)的底部前后两侧,均分别设置有一个横向分布的模组底部绝缘片(50);模组底部绝缘片(50)的厚度,等于第一子模组(100)和第二子模组(200)底部与位于外部的电池模组箱体底部之间的粘接剂的厚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子模组(100)和第二子模组(200)所包括的电池单体(3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通崔洪磊莫鹏飞张银峰信召峰
申请(专利权)人:力神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