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645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4:36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小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成包括:防撞外壳,所述防撞外壳的前面嵌入连接有补光灯,所述防撞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辨识杆;控制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撞外壳内部的中部,所述控制组件的底部搭接相连有探测雷达,所述控制组件的右侧搭接相连有数字信号处理器,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右侧搭接相连有信号传输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的顶部搭接相连有拍摄组件;胶质垫架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撞外壳的底部外壁上,所述防撞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罩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缓冲防震机构,将胶质垫架设置于防撞外壳的底部外壁,胶质垫架由软橡胶制成,可对传导的震动进行缓冲,从而通过胶质垫架为小车提供侧边保护。通过胶质垫架为小车提供侧边保护。通过胶质垫架为小车提供侧边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小车
[0001]

[0002]本技术涉及智能机器车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小车。
[0003]
技术介绍

[0004]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机器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具有相当好的发展前景。
[0005]现有的机器人小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仍需要人工进行操控以躲避外界障碍物,无法自主对外界障碍物进行躲避,使用时较为不便,且机器人小车在对光线条件不好的地方进行信息采集时,无法很好地进行拍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现有的机器人小车容易与外界障碍物发生碰撞,不仅会使小车外部受到损伤,且当小车受到较大震动时,也会使其装置内部的电子元件受损,其实用性较差。
[0006]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小车,解决了现有的机器人小车无法自主对障碍物进行躲避,现有的机器人小车容易碰撞导致小车受损的问题。
[0008]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小车,包括:
[0010]防撞外壳,所述防撞外壳的前面嵌入连接有补光灯,所述防撞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辨识杆;
[0011]控制组件,所述的控制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撞外壳内部的中部,所述控制组件的底部搭接相连有探测雷达,所述控制组件的右侧搭接相连有数字信号处理器,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右侧搭接相连有信号传输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的顶部搭接相连有拍摄组件;
[0012]胶质垫架,所述胶质垫架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撞外壳的底部外壁上,所述防撞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罩壳;
[0013]所述的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小车,所述连接罩壳的内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连接罩壳的内部中间部位搭接相连有多孔活动杆,所述多孔活动杆的底部搭接与油液缸筒连接,所述胶质垫架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连接栓。
[0014]所述的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小车,所述连接罩壳的底部内壁搭接相连有移动组件。
[0015]所述的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小车,所述防撞外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耐磨涂层,所述耐磨涂层均匀喷涂在防撞外壳的外壁四周。
[0016]所述的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小车,所述控制组件、数字信号处理器和信号传输组件通过电性连接。
[0017]所述的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小车,所述拍摄组件在防撞外壳的前后两侧各设有2个,所述防撞外壳的左右两侧各设有1个。
[0018]所述的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小车,所述多孔活动杆由顶部的杆体及其底部的活动橡胶塞组成,所述活动橡胶塞的内部设有贯穿孔。
[0019]所述的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小车,所述螺纹孔和连接栓各设有6个,且分别设置于胶质垫架的前后两侧。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通过设置探测拍摄机构,可通过探测雷达对外界障碍物进行探测,并将探测到的障碍物信息传输至控制组件,即可根据车身宽度与障碍物宽度,对车身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小车避开障碍物,降低小车碰撞的概率,且可使用拍摄组件对外界情况进行拍摄,并使用信号传输组件将拍摄画面进行传输,从而达到远程获取环境信息的效果。
[0022]本技术通过设置缓冲防震机构,将胶质垫架设置于防撞外壳的底部外壁,胶质垫架由软橡胶制成,可对传导的震动进行缓冲,从而通过胶质垫架为小车提供侧边保护,同时多孔活动杆活动时,其贯穿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减缓了振动的幅度,避免小车内部组件因震动与碰撞而产生损耗。
[0023]本技术防撞外壳的前面嵌入连接有补光灯,补光灯可在拍摄环境较暗时,为拍摄组件提供充足的光线,防止摄影成像模糊,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耐磨涂层将防撞外壳与外界相隔开,从而大大降低了外界石块等物体对防撞外壳造成磨损的可能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胶质垫架可对传导的震动进行缓冲,从而通过胶质垫架为小车提供侧边保护,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24]附图说明:
[0025]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2是本技术探测拍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3是本技术缓冲防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4是本技术胶质垫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中:1、防撞外壳;2、控制组件;3、探测雷达;4、数字信号处理器;5、信号传输组件;6、拍摄组件;7、补光灯;8、辨识杆;9、胶质垫架;10、连接罩壳;11、压缩弹簧;12、油液缸筒;13、多孔活动杆;14、螺纹孔;15、连接栓;16、移动组件;17、耐磨涂层。
[0030]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小车,如图1

4所示,包括防撞外壳1、控制组件2和胶质垫架9,防撞外壳1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控制组件2,控制组件2的底部搭接相连有探测雷达3,控制组件2的右侧搭接相连有数字信号处理器4,数字信号处理器4的右侧搭接相连有信号传输组件5,控制组件2的顶部搭接相连有拍摄组件6,防撞外壳1的前面嵌入连接有补光灯7,防撞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辨识杆8,防撞外壳1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胶质垫架9,防撞外壳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罩壳10,连接罩壳10
的内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11,连接罩壳10的内部中间部位搭接相连有多孔活动杆13,多孔活动杆13的底部搭接相连有油液缸筒12,胶质垫架9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螺纹孔14,螺纹孔14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连接栓15,连接罩壳10的底部内壁搭接相连有移动组件16。
[0033]优选的,防撞外壳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耐磨涂层17,耐磨涂层17均匀喷涂在防撞外壳1的外壁四周,现有的机器人小车多为塑料外壳,在行驶的过程中,容易与外界障碍物摩擦造成较大的磨损,通过设置耐磨涂层17,将耐磨涂料均匀涂抹在防撞外壳1的外壁,待耐磨涂料凝固后,即可在防撞外壳1的外壁形成一层致密的耐磨涂层17,即通过耐磨涂层17将防撞外壳1与外界相隔开,从而大大降低了外界石块等物体对防撞外壳1造成磨损的可能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34]优选的,控制组件2、数字信号处理器4和信号传输组件5通过电性连接,拍摄组件6共设有六个,其防撞外壳1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外壳(1),所述防撞外壳(1)的前面嵌入连接有补光灯(7),所述防撞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辨识杆(8);控制组件(2),所述的控制组件(2)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撞外壳(1)内部的中部,所述控制组件(2)的底部搭接相连有探测雷达(3),所述控制组件(2)的右侧搭接相连有数字信号处理器(4),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4)的右侧搭接相连有信号传输组件(5),所述控制组件(2)的顶部搭接相连有拍摄组件(6);胶质垫架(9),所述胶质垫架(9)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撞外壳(1)的底部外壁上,所述防撞外壳(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罩壳(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罩壳(10)的内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11),所述连接罩壳(10)的内部中间部位搭接相连有多孔活动杆(13),所述多孔活动杆(13)的底部搭接与油液缸筒(12)连接,所述胶质垫架(9)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螺纹孔(14),所述螺纹孔(14)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连接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靖皓
申请(专利权)人:哈工大机器人湖州国际创新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