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编束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564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2:48
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编束平台,套筒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工作台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工作台,沿着套筒轴线方向套筒底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支架,第一工作台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锚具,第二工作台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锚具,第一锚具与第二锚具的结构相同,第一锚具、第二锚具、套筒的轴线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钢绞线在穿束前进行编束,有效地确保了钢绞线在预应力管道中顺直,避免了钢绞线在预应力管道出现缠绕、扭结现象,张拉质量得到保证,并提高施工工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的优点,可以在箱梁预制技术领域广泛推广使用。可以在箱梁预制技术领域广泛推广使用。可以在箱梁预制技术领域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编束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钢绞线
,具体涉及到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编束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后张法预应力采用在砼箱梁中预留管道,砼强度满足要求后,预应力张拉前需要进行钢绞线穿束。传统方法首先是在钢筋加工棚的硬化地面上拉尺对钢绞线量距,切割,人工对钢绞线整理编束,然后将编束后的钢绞线人工抬至待穿构件孔道前采用人工逐根进行钢绞线穿束。由于编束完成的钢绞线束运输至待穿构件孔位的过程中,必须靠人工扛、抬,使编码好的钢绞线束容易散开且由于运输过程中单根钢绞线容易弯曲、扭转造成钢绞线束内缠绕,在下料、编束和运输过程中,钢绞线与地面直接接触,容易受到尘土、泥、水、油渍等的污染,对钢绞线的预应力耐久性造成影响;靠人工下料、编束的作业质量难于保证,且工作强度大、生产效率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的预应力钢绞线编束平台。
[0004]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编束平台,套筒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工作台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工作台,沿着套筒轴线方向套筒底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支架,第一工作台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锚具,第二工作台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锚具,第一锚具1与第二锚具的结构相同,第一锚具、第二锚具、套筒的轴线重合。
[000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套筒的内径为10~15cm,长度为5~10m。
[000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锚具为五孔锚具或六孔锚具或七孔锚具。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8]本技术对钢绞线在穿束前进行编束,有效地确保了钢绞线在预应力管道中顺直,避免了钢绞线在预应力管道出现缠绕、扭结现象,张拉质量得到保证,并提高施工工效,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的优点,可以在箱梁预制
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下述的实施方式。
[0012]在图1、2中,本实施例的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编束平台由套筒3、第一工作台2、第二
工作台5、支架4、第一锚具1、第二锚具6连接构成,第一工作台2的一端用环形夹具固定安装有第一锚具1、另一端用环形夹具固定安装有套筒3的一端,套筒3的另一端用环形夹具固定安装在第二工作台5的一端,套筒3的内径为12cm,长度为8m,第二工作台5的另一端用环形夹具固定安装有第二锚具6,第二锚具6与第一锚具1结构相同均为五孔锚具,第一锚具1、第二锚具6、套筒3的轴线重合,沿着套筒3轴线方向套筒3底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支架4,用于固定套筒3防止套筒3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晃动。一次取下好料的五根钢绞线一次从第一锚具1的五个孔内穿过,五根钢绞线同时穿过套筒3,然后对应的从第二锚具6的五个孔内穿出使五根钢绞线再分开,然后对五根钢绞线进行编号做标识,每隔1.5m采用扎丝捆绑,最后通过穿束器整体牵引穿束,通过本技术对钢绞线在穿束前进行编束,有效地确保了钢绞线在预应力管道中顺直,避免了钢绞线在预应力管道出现缠绕、扭结现象,张拉质量得到保证,并提高施工工效。
[0013]实施例2
[00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台2的一端用环形夹具固定安装有第一锚具1、另一端用环形夹具固定安装有套筒3的一端,套筒3的另一端用环形夹具固定安装在第二工作台5的一端,套筒3的内径为10cm,长度为5m,第二工作台5的另一端用环形夹具固定安装有第二锚具6,第二锚具6与第一锚具1结构相同均为六孔锚具,第一锚具1、第二锚具6、套筒3的轴线重合,沿着套筒3轴线方向套筒3底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支架4。
[0015]实施例3
[001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台2的一端用环形夹具固定安装有第一锚具1、另一端用环形夹具固定安装有套筒3的一端,套筒3的另一端用环形夹具固定安装在第二工作台5的一端,套筒3的内径为15cm,长度为10m,第二工作台5的另一端用环形夹具固定安装有第二锚具6,第二锚具6与第一锚具1结构相同均为七孔锚具,第一锚具1、第二锚具6、套筒3的轴线重合,沿着套筒3轴线方向套筒3底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支架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编束平台,其特征在于:套筒(3)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工作台(2)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工作台(5),沿着套筒(3)轴线方向套筒(3)底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支架(4),第一工作台(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锚具(1),第二工作台(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锚具(6),第一锚具(1)与第二锚具(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鲍晓龙姚红宁巨晓颖解启磊张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