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轨结构、输送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4531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轨结构、输送系统及控制方法,导轨结构包括环形轨道,环形轨道用于与移动部件相配合以使移动部件沿环形轨道移动;导轨结构还包括作业轨道,作业轨道的第一端与环形轨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第一连接结构具有使移动部件继续沿环形轨道移动的第一连接状态和使移动部件由环形轨道驶入作业轨道的第二连接状态;作业轨道的第二端与环形轨道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第二连接结构具有使环形轨道上的移动部件继续沿环形轨道移动的第三连接状态和使移动部件由作业轨道驶入环形轨道的第四连接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轨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由于单个穿梭车发生故障而引起轨道系统运行停止的问题。生故障而引起轨道系统运行停止的问题。生故障而引起轨道系统运行停止的问题。

Guide rail structure, convey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轨结构、输送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轨结构、输送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环形穿梭车轨道在平面内呈闭环布置,穿梭车沿导轨单向运行,当穿梭车维修时,穿梭车会停靠在穿梭车轨道的中段,需要将穿梭车轨道的部分导轨(即维修导轨)及需要维修的穿梭车一同与环形的穿梭车轨道分离开,再对车体进行维修。
[0003]然而,上述的穿梭车轨道使得穿梭车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整个轨道系统都需要停止以对单个车体进行维修,这样影响了其他穿梭车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轨结构、输送系统及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于单个穿梭车发生故障而引起轨道系统运行停止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轨结构,包括环形轨道,环形轨道用于与移动部件相配合以使移动部件沿环形轨道移动,导轨结构还包括作业轨道,作业轨道的第一端与环形轨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第一连接结构具有使移动部件继续沿环形轨道移动的第一连接状态和使移动部件由环形轨道驶入作业轨道的第二连接状态,第一连接结构在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之间切换;作业轨道的第二端与环形轨道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第二连接结构具有使环形轨道上的移动部件继续沿环形轨道移动的第三连接状态和使移动部件由作业轨道驶入环形轨道的第四连接状态,第二连接结构在第三连接状态和第四连接状态之间切换。
[0006]进一步地,环形轨道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轨道环绕第二轨道设置,第一轨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轨道段和第二轨道段,第一轨道段的第一端和第二轨道段的第一端之间形成第一间断空间;作业轨道包括第一作业轨道和第二作业轨道,第一作业轨道的第一端与第一轨道段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作业轨道的第一端与第二轨道段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结构为第一道岔结构,第一道岔结构包括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第一尖轨的第一端和第二尖轨的第一端均与第二轨道段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当第一连接结构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尖轨的第二端与第一轨道段的第一端对接,第二尖轨的第二端与第二轨道分离;当第一连接结构处于第二连接状态时,第一尖轨的第二端与第一轨道段分离,第二尖轨的第二端与第二轨道对接。
[0007]进一步地,第一轨道段为直线形轨道,第二轨道段为弧形轨道;其中,第一尖轨为弧形尖轨。
[0008]进一步地,第一作业轨道具有第一直轨段,第一直轨段与第一轨道段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直轨段与第一轨道段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作业轨道具有第二直轨段,第二直轨段与第二轨道段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轨道具有第三直轨段,第三直轨段与第二直轨段的延伸方向相同;其中,第二尖轨为直线形尖轨。
[0009]进一步地,环形轨道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轨道环绕第二轨道设置,第一轨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轨道段和第三轨道段,第二轨道段的第二端和第三轨道段的第一端之间形成第二间断空间;作业轨道包括第一作业轨道和第二作业轨道,第一作业轨道的第二端与第三轨道段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作业轨道的第二端与第二轨道段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连接结构为第二道岔结构,第二道岔结构包括第三尖轨和第四尖轨,第三尖轨的第一端和第四尖轨的第一端均与第二轨道段的第二端活动连接;当第二连接结构处于第三连接状态时,第三尖轨的第二端与第三轨道段的第一端对接,第四尖轨的第二端与第二轨道分离;当第二连接结构处于第四连接状态时,第三尖轨的第二端与第三轨道段分离,第四尖轨的第二端与第二轨道对接。
[0010]进一步地,第二轨道段为弧形轨道,第三轨道段为直线形轨道;其中,第三尖轨为弧形尖轨;第一作业轨道具有第四直轨段,第四直轨段与第三轨道段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直轨段与第三轨道段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作业轨道具有第五直轨段,第五直轨段与第二轨道段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轨道具有第六直轨段,第六直轨段与第四直轨段的延伸方向相同;其中,第四尖轨为直线形尖轨。
[0011]进一步地,作业轨道的至少部分绕环形轨道的周向设置且位于环形轨道的外侧。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包括导轨结构和穿梭车,导轨结构为上述的导轨结构,穿梭车为移动部件。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的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的输送系统,输送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作业信号;在接收到第一作业信号后控制第一连接结构由第一连接状态切换至第二连接状态,以使穿梭车由导轨结构的环形轨道驶入作业轨道;并在穿梭车驶入作业轨道后控制第一连接结构由第二连接状态切换至第一连接状态;接收穿梭车完成作业的第二信号;在接收到第二信号后控制第二连接结构由第三连接状态切换至第四连接状态,以使穿梭车由作业轨道驶入环形轨道;并在穿梭车驶入环形轨道后控制第二连接结构由第四连接状态切换至第三连接状态。
[0014]进一步地,第一作业信号为穿梭车故障的信号,第一作业信号由穿梭车发出;或者,第一作业信号为穿梭车日常维修的信号,第一作业信号由用户发出。
[0015]本专利技术的导轨结构包括环形轨道和作业轨道,环形轨道用于与移动部件相配合以使移动部件沿环形轨道移动,作业轨道的第一端与环形轨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第一连接结构具有使移动部件继续沿环形轨道移动的第一连接状态和使移动部件由环形轨道驶入作业轨道的第二连接状态,第一连接结构在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之间切换,在移动部件发生故障需要进行维修时,第一连接结构由第一连接状态切换至第二连接状态,移动部件驶入作业轨道进行维修;作业轨道的第二端与环形轨道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第二连接结构具有使环形轨道上的移动部件继续沿环形轨道移动的第三连接状态和使移动部件由作业轨道驶入环形轨道的第四连接状态,第二连接结构在第三连接状态和第四连接状态之间切换,当移动部件维修结束后,第二连接结构由第三连接状态切换至第四连接状态,移动部件驶入环形轨道继续行驶。由于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对环形轨道与作业轨道之间连接状态的改变,使移动部件在不停止移动的情况下进入作业轨道,并且在移动部件的维修期间,第一连接结构恢复至第一连接状态,第二连接结构恢复至第三连接状态,不影响其他没有故障的移动部件在环形轨道上的正常运行,从而解决了现
有技术中的由于单个穿梭车发生故障而引起轨道系统运行停止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轨结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轨结构的第一道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轨结构的第二道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1]10、环形轨道;11、第一轨道;111、第一轨道段;112、第二轨道段;113、第三轨道段;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轨结构,包括环形轨道(10),所述环形轨道(10)用于与移动部件(20)相配合以使所述移动部件(20)沿所述环形轨道(10)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结构还包括作业轨道(30),所述作业轨道(30)的第一端与所述环形轨道(1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具有使所述移动部件(20)继续沿所述环形轨道(10)移动的第一连接状态和使所述移动部件(20)由所述环形轨道(10)驶入所述作业轨道(30)的第二连接状态,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一连接状态和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之间切换;所述作业轨道(30)的第二端与所述环形轨道(1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具有使所述环形轨道(10)上的所述移动部件(20)继续沿所述环形轨道(10)移动的第三连接状态和使所述移动部件(20)由所述作业轨道(30)驶入所述环形轨道(10)的第四连接状态,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三连接状态和所述第四连接状态之间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轨道(10)包括第一轨道(11)和第二轨道(12),所述第一轨道(11)环绕所述第二轨道(12)设置,所述第一轨道(1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轨道段(111)和第二轨道段(112),所述第一轨道段(11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轨道段(112)的第一端之间形成第一间断空间;所述作业轨道(30)包括第一作业轨道(31)和第二作业轨道(32),所述第一作业轨道(3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轨道段(1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作业轨道(3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轨道段(1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第一道岔结构(40),所述第一道岔结构(40)包括第一尖轨(41)和第二尖轨(42),所述第一尖轨(4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尖轨(42)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轨道段(112)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当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处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尖轨(4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轨道段(111)的第一端对接,所述第二尖轨(4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轨道(12)分离;当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处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尖轨(4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轨道段(111)分离,所述第二尖轨(4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轨道(12)对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段(111)为直线形轨道,所述第二轨道段(112)为弧形轨道;其中,所述第一尖轨(41)为弧形尖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业轨道(31)具有第一直轨段(311),所述第一直轨段(311)与所述第一轨道段(1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直轨段(311)与所述第一轨道段(111)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作业轨道(32)具有第二直轨段(321),所述第二直轨段(321)与所述第二轨道段(1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轨道(12)具有第三直轨段(121),所述第三直轨段(121)与所述第二直轨段(321)的延伸方向相同;其中,所述第二尖轨(42)为直线形尖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轨道(10)包括第一轨道(11)和第二轨道(12),所述第一轨道(11)环绕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玉琪桑孟祥李德权张喜斌李振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