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4169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提供的薄膜开关,包括隔板和贴合在隔板上下侧的膜片,隔板上开设有垂直贯通孔,贯通孔内壁与膜片相向侧表面围成按压腔,按压腔内设有由涂覆在膜片表面的导电浆料固化而成的触点及导电线,通过在膜片相向侧表面设置中继部,使中继部位于贯通孔开口处,使其内、外沿位于贯通孔内壁的内、外侧,使其在贯通孔圆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导电线宽度,使其厚度与导电线厚度相等,使其内沿通过导电线与触点相导通,使其外沿与位于按压腔外部的电路相导通,既能够利用中继部传递按压信号,又能够利用中继部承接压力,通过设置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中继部,能够有效增大承接面积并形成多点支撑,减小压强,从而适应长期按压,延长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A membrane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开关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开关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长期按压、使用寿命长的薄膜开关。

技术介绍

[0002]薄膜开关是一种新型电子开关,用于控制其所在回路的通断,广泛应用于组装各类按键面板、电脑键盘等产品。
[0003]现有的薄膜开关大多由隔板及贴合在隔板两侧的膜片构成,隔板上冲裁有贯通孔,其开口边缘锋利,易残留毛刺,贯通孔内壁和膜片相向侧表面围成按压腔,按压时,通过膜片形变使膜片表面的触点相接触,再通过膜片表面的导电线将信号传出,为传出信号,导电线需要经过贯通孔的开口,按压时,膜片受力并向四周传递,经贯通孔开口施加在导电线上形成压强,由于导电线宽度窄且凸出于膜片表面,再加上导电线仅从一处经过贯通孔的开口,导致位于贯通孔开口处导电线受到的压强大,贯通孔开口处的锋利边缘及残留的毛刺容易因强压力压迫导电线,甚至切入导电线内,长期按压后,会对其造成损伤,导致断路或接触不良,影响薄膜开关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长期按压、使用寿命长的薄膜开关。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薄膜开关,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隔板和贴合在所述隔板上下侧的膜片,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垂直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内壁与所述膜片的相向侧表面围成按压腔,所述按压腔内设有触点及导电线,所述触点及所述导电线由涂覆在所述膜片表面的导电浆料固化而成;所述膜片的相向侧表面还设有中继部,所述中继部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开口处,所述中继部的内、外沿分别位于所述贯通孔内壁的内、外侧,所述中继部在所述贯通孔圆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导电线的宽度,所述中继部的厚度与所述导电线的厚度相等,所述中继部的内沿通过所述导电线与所述触点相导通,所述中继部的外沿与位于所述按压腔外部的电路相导通,所述中继部至少有两个,这两个所述中继部相间隔地设置。
[0006]优选地,这两个所述中继部在所述贯通孔圆周方向上的夹角大于等于30
°

[000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夹角为45
°
、135
°
或180
°

[0008]优选地,所述中继部内、外沿距所述贯通孔内壁之间的距离相等。
[0009]进一步优选地,该距离大于等于0.1mm。
[0010]优选地,所有所述中继部相连通,构成完整的环状或具有开口的环状。
[00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中继部的内沿与所述触点的外沿连为一体。
[0012]优选地,所述中继部由所述导电线经过所述贯通孔开口处的部分构成。
[0013]优选地,所述中继部也由涂覆在所述膜片表面的导电浆料固化而成。
[0014]优选地,所述中继部与所述触点之间的所述导电线有至少两根。
[00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使中继部内沿通过导电线与触点相导通,使中继部外沿与按压腔外部的电路相导通,既能够利用中继部传递按压信号,又能够利用中继部承接贯通孔开口施加的压力。
[0016]2.通过使中继部至少有两个并间隔设置,能够有效增大中继部总的承接面积并形成多点支撑,从而减小压强,在相同的按压力下,贯通孔开口边缘及毛刺压入中继部的深度浅,不容易将中继部切断,从而能够适应长期按压,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为便于观察,隐去了隔板及膜片自身颜色。
[0018]图2是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沿厚度方向对半剖分后的展开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沿厚度方向对半剖分后的展开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沿厚度方向对半剖分后的展开示意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沿厚度方向对半剖分后的展开示意图。
[0023]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沿厚度方向对半剖分后的展开示意图。
[0024]其中:10.隔板;11.贯通孔;20.膜片;21.中继部;30.按压腔;41.触点;42.导电线;50.展开线;60.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6]本专利技术描述的上下方向是指图2中的上下方向。
[0027]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薄膜开关,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隔板10和贴合在隔板10上下侧的膜片20,隔板10上开设有垂直贯通孔11,贯通孔11的内壁与膜片20的相向侧表面围成按压腔30,按压腔30内设有触点41及导电线42,触点41及导电线42由涂覆在膜片20表面的导电浆料固化而成;膜片20的相向侧表面还设有中继部21,中继部21位于贯通孔11的开口处,中继部21的内、外沿分别位于贯通孔11内壁的内、外侧,中继部21在贯通孔11圆周方向上的长度等于导电线42的宽度,中继部21的厚度与导电线42的厚度相等,中继部21的内沿通过导电线42与触点41相导通,中继部21的外沿与位于按压腔外部的电路60相导通,中继部21有两个,这两个中继部21相间隔地设置。
[0028]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1.既能够利用中继部传递按压信号,又能够利用中继部承接贯通孔开口施加的压力。
[0029]2.能够有效增大中继部总的承接面积并形成多点支撑,从而减小压强,在相同的按压力下,贯通孔开口边缘及毛刺压入中继部的深度浅,不容易将中继部切断,从而能够适应长期按压,延长使用寿命。
[0030]为确保中继部的支撑效果,中继部21的内、外沿距贯通孔11内壁之间的距离相等,
且该距离应保证贯通孔11在允许误差内时,贯通孔11的内壁处于中继部21的内外沿之间,同时,该距离还应大于贯通孔11开口处允许残留毛刺长度的最大值,通常而言,贯通孔11的冲裁公差在0.03

0.05mm,允许残留毛刺的长度为0.02mm左右,再加上安全余量,在本实施例中,该距离被设定在大于等于0.1mm,为节省成本,并方便制作,该距离的波动范围应控制在10%以下,即,该距离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0.11mm。
[0031]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加工,中继部21由导电线42经过贯通孔11开口处的部分构成,也就是说,中继部21也由涂覆在膜片20表面的导电浆料固化而成,且该导电浆料与构成触点及导电线的导线浆料成分相同,均为导电银浆。
[0032]中继部21与触点41之间的导电线42有两根,用于形成两个中继部21,这两个中继部21在贯通孔11圆周方向上的夹角大于等于30
°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增大支撑间距,在按压力偏向其中一个中继部21,造成该中继部21被压入甚至被切断时,减轻另一个中继部21的被压入深度,避免其被切断,确保始终有一个中继部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开关,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隔板和贴合在所述隔板上下侧的膜片,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垂直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内壁与所述膜片的相向侧表面围成按压腔,所述按压腔内设有触点及导电线,所述触点及所述导电线由涂覆在所述膜片表面的导电浆料固化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的相向侧表面还设有中继部,所述中继部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开口处,所述中继部的内、外沿分别位于所述贯通孔内壁的内、外侧,所述中继部在所述贯通孔圆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导电线的宽度,所述中继部的厚度与所述导电线的厚度相等,所述中继部的内沿通过所述导电线与所述触点相导通,所述中继部的外沿与位于所述按压腔外部的电路相导通,所述中继部至少有两个,这两个所述中继部相间隔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开关,其特征在于:这两个所述中继部在所述贯通孔圆周方向上的夹角大于等于3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秀琴黄三明卢俊生张勰军吴磊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兴协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