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359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8:12
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变速器,变速器具有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和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第一电机通过第一传动路径与车轮相连,第二电机通过第二传动路径与车轮相连,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能够可控地在一接合位置和一分离位置之间切换,当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接合位置时,第一传动路径导通,当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分离位置时,第一传动路径中断,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能够可控地在一接合位置和一分离位置之间切换,当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接合位置时,第二传动路径导通,当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分离位置时,第二传动路径中断。第二传动路径中断。第二传动路径中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纯电动汽车驱动
,单电机单挡动力系统是当前主流;而出于兼顾动力性和经济性的需要,单电机多挡动力系统成为了研发热点,其中尤以单电机两挡动力系统为最。但是,无论能否实现动力不中断换挡,单电机两挡动力系统通常都要求较大的挡间比(两个档位的速度比),从而换挡时换挡元件两端速差较大,导致换挡难度增大,动力中断时间延长或换挡元件磨损严重。因此,单电机两挡动力系统在追求高动力性的纯电动汽车上受到了非常大的应用限制,至今未见相关量产产品。
[0003]双电机动力系统因其动力强劲,且不需要换挡或可大幅降低换挡难度,所以在高动力性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逐渐增加。但是,现有的双电机动力系统在满足高动力性要求的同时,存在着经济性较差、制动能量回收能力较低、高车速区间噪声较大等问题。
[0004]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其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和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接合或分离,从而在提高动力性的同时兼顾提高经济性和制动能量回收能力。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具有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和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传动路径与车轮相连,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传动路径与车轮相连,所述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路径上,所述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路径上,
[0007]所述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能够可控地在一接合位置和一分离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接合位置时,所述第一传动路径导通,当所述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分离位置时,所述第一传动路径中断,
[0008]所述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能够可控地在一接合位置和一分离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接合位置时,所述第二传动路径导通,当所述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分离位置时,所述第二传动路径中断。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具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可控地接合或分离,当所述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接合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相互接合,当所述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分离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相互分离;所述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具有第三接合部和第四接合部,所述第三接合部和所述第四接合部可控地接合或分离,当所述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接合位置时,所述第三接合部和所述第四接合部相互接合,当所述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分离位置时,所述第三接合部和所述第四接合部相互分离,
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一电机转动相连,所述第三接合部与所述第二电机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接合部、所述第四接合部与车轮转动相连。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路径上设有齿轮连接的第一定轴齿轮副主动齿轮和第一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定轴齿轮副主动齿轮周向固连,所述第一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将扭矩传递至车轮;所述第二传动路径上设有齿轮连接的第二定轴齿轮副主动齿轮和第二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定轴齿轮副主动齿轮周向固连,所述第二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三结合部、所述第四结合部将扭矩传递至车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合部上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还连接有主减速器主动齿轮,所述主减速器主动齿轮上齿轮连接主减速器从动齿轮,所述主减速器从动齿轮上连接有差速器;所述第四接合部上连接有所述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还连接有所述主减速器主动齿轮,所述主减速器主动齿轮上齿轮连接所述主减速器从动齿轮,所述主减速器从动齿轮上连接有所述差速器。
[0012]进一步地,第一单向离合器和第二单向离合器,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减速器主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减速器主动齿轮之间。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第二单向离合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定轴齿轮副从动轮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传动轴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路径上设有所述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第一定轴齿轮副主动齿轮和第一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结合部周向固连,所述第一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将扭矩传递至车轮;所述第二传动路径上设有所述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所述第一定轴齿轮副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一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三结合部周向固连,所述第一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将扭矩传递至车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路径上设有所述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第一定轴齿轮副主动齿轮和第一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结合部周向固连,所述第一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将扭矩传递至车轮;所述第二传动路径上设有所述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第二定轴齿轮副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一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三结合部周向固连,所述第一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将扭矩传递至车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间装设有第一锁环,
[0017]和/或,
[0018]所述第三接合部和所述第四接合部之间装设有第二锁环。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和/或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为同步器、牙嵌离合器或摩擦片式离合器。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电机动力系统,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和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接合或分离,从而在提高动力性的同时兼顾提高经济性和制动能量回收能力;在高车速区间可分离,减小噪声;精简了结构和功能,从而减小了双电机动力系统的轴向尺寸。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中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中双电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1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变速器,4第一转子,5第二转子,6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7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8第一单向离合器,9第二单向离合器,10第一定轴齿轮副主动齿轮,11第一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12第二定轴齿轮副主动齿轮,13第二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14主减速器主动齿轮,15主减速器从动齿轮,16第一接合部,17第二接合部,18第三接合部,19第四接合部,20第一锁环,21第二锁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具有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和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传动路径与车轮相连,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传动路径与车轮相连,所述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路径上,所述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路径上,所述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能够可控地在一接合位置和一分离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接合位置时,所述第一传动路径导通,当所述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分离位置时,所述第一传动路径中断,所述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能够可控地在一接合位置和一分离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接合位置时,所述第二传动路径导通,当所述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分离位置时,所述第二传动路径中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具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可控地接合或分离,当所述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接合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相互接合,当所述第一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分离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相互分离;所述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具有第三接合部和第四接合部,所述第三接合部和所述第四接合部可控地接合或分离,当所述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接合位置时,所述第三接合部和所述第四接合部相互接合,当所述第二可控转矩传递装置位于分离位置时,所述第三接合部和所述第四接合部相互分离,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一电机转动相连,所述第三接合部与所述第二电机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接合部、所述第四接合部与车轮转动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路径上设有齿轮连接的第一定轴齿轮副主动齿轮和第一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定轴齿轮副主动齿轮周向固连,所述第一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将扭矩传递至车轮;所述第二传动路径上设有齿轮连接的第二定轴齿轮副主动齿轮和第二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定轴齿轮副主动齿轮周向固连,所述第二定轴齿轮副从动齿轮通过所述第三结合部、所述第四结合部将扭矩传递至车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机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二接合部上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还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峰董泽庆祖国强黄秀成章佳文尚阳朱旭张安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