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动静脉内瘘采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193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8:38
一次性动静脉内瘘采血针,包括穿刺部、软管和采血部;穿刺部包括用于穿刺血管的穿刺针,采血部包括采血针和采血针保护套;软管的一端连接穿刺针,软管的另一端连接采血针,采血针位于采血针保护套的内部;软管上设有穿刺针保护套,穿刺针保护套可沿软管滑动。采血完毕后,与软管连接的采血部可拆卸,软管可连接管路鲁尔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一步采血,不增加血管损伤次数,同时建立透析治疗,简化护士采血流程,减少血液暴露风险,减少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护士针刺伤风险,减少因采血步骤导致患者治疗时间延长,属于医疗器材领域。属于医疗器材领域。属于医疗器材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动静脉内瘘采血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次性动静脉内瘘采血针。

技术介绍

[0002]慢性肾脏病是全球死亡率中排第十一的疾病,据2020年新版SOP(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提示血透患者血磷、血钙至少每1

3个月检测一次,IPTH至少每3个月检测一次,血液透析合并贫血者:至少每月检测一次血常规,定期对心血管、贫血、钙磷和骨代谢等尿毒症合并症或并发症进行评估,抽血化验是各血透中心最常用的评估手段。
[0003]目前,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疗前抽血的操作方法有两个:一是使用动静脉内瘘穿刺针穿刺成功后,将穿刺针后端的鲁尔盖帽更换为肝素帽后连接采血针采血,采血结束后,分离穿刺针与肝素帽,连接管路进行透析治疗。该步骤中多次分离、连接穿刺针,延长了血液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操作过程中,因多次的分离连接,操作人员的手易触碰到穿刺针管的螺纹或内壁,大大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分离的采血针无保护套回套,亦增加了操作人员针刺伤的风险,繁琐的操作同时也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二是使用动静脉内瘘穿刺针穿刺成功后,连接注射器,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血液注入试管内送检,然后动静脉内瘘穿刺针连接管路进行透析治疗。该抽血步骤中需先评估抽血总量,后按检验项目要求血量进行分配,而由于试管内为真空负压,分配时需控制注射器针栓,避免负压下血液快速推入,导致血量不准、采集血液不够分配、分配时间延长,导致需抗凝检查的项目出现血块等,而影响检验进行,同时分装过程中难免出现血液飞溅、污染操作者、操作台等情况的发生,同时亦延长了血液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给患者带来不良的透析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且易于操作的一次性动静脉内瘘采血针。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次性动静脉内瘘采血针,包括穿刺部、软管和采血部;穿刺部包括用于穿刺血管的穿刺针,采血部包括采血针和采血针保护套;软管的一端连接穿刺针,软管的另一端连接采血针,采血针位于采血针保护套的内部;软管上设有穿刺针保护套,穿刺针保护套包括头部和套体,头部开有滑动孔,软管可滑动地穿过滑动孔,套体与头部的一端连接,套体包括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第一半部包括条形的第一凹槽,第二半部包括条形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开口正对第二凹槽的开口,第一半部与第二半部之间形成保护空间,滑动孔与保护空间连通;穿刺针保护套具有备用状态和保护状态,备用状态下,套体套于软管的外侧,软管穿过保护空间,保护状态下,套体位于穿刺针的外侧,穿刺针位于保护空间内。采用这种结构后,穿刺针保护套可以通过沿软管滑动在备用状态和保护状态之间转换,在使用前,穿刺针保护套处于备用状态,治疗结束后,拔除采血针后,向针尖方向滑动穿刺针保护套,保护套完全覆盖穿刺针,保护操作者,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0006]使用完后,将穿刺针保护套沿软管滑动至穿刺部的位置,使穿刺针位于保护空间内,这样,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穿刺针不容易扎到人或者物体。
[0007]作为一种优选,穿刺针保护套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半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半部的长度。
[0008]作为一种优选,头部的外形为长方体结构,穿刺针保护套的外侧设有凹凸条纹。采用这种结构后,可以增大穿刺针保护套与手之间的摩擦力,拿住穿刺针保护套滑动时,更加稳定,手部不易滑开。
[0009]作为一种优选,穿刺部还包括针梗和蝶形的针柄,针柄包括固定套和两个翼片,两个翼片分别位于固定套的两侧;穿刺针通过针梗连接软管的一端,固定套固定地套于针梗的外侧;第一凹槽的开口和第二凹槽的开口之间具有间隙,套体的侧面开有缺口,缺口的一端位于套体与头部的连接处,缺口的另一端连接间隙;穿刺针保护套还具有中间状态,备用状态下的穿刺针保护套经中间状态转换为保护状态,中间状态下,固定套位于保护空间中,翼片从间隙中伸出,保护状态下,固定套和穿刺针均位于保护空间中,翼片从缺口处伸出。采用这种结构后,穿刺针保护套处于保护状态时,针柄卡在缺口处,使保护套完全卡住针柄,不易滑出,避免发生针刺意外。
[0010]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分级止流夹,分级止流夹包括夹体,夹体为弯曲的条状结构;夹体的一端设有卡接部,卡接部为锲形结构,沿夹体的一端到另一端,夹体上依次设有按压部、第一通孔、承压部、第二通孔和多个卡槽,按压部和承压部均为凸起结构,卡槽、按压部和承压部均设于夹体的内侧,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从夹体的内侧贯穿至外侧,软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卡接部卡接于其中一个卡槽内或不接触卡槽,当卡接部卡接于其中一个卡槽内,夹体呈封闭的环状。采用这种结构后,软管从按压部和承压部之间经过,卡接部卡接于不同卡槽时,按压部对软管的挤压程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级调速,防止过快的血流速度撞击试管壁导致血细胞破裂,影响检验结果。
[0011]作为一种优选,夹体的内侧设有3个凸齿,凸齿的截面为三角形,卡槽位于相邻的凸齿之间或凸齿和夹体之间,卡槽的数量为3个。采用这种结构后,可实现血流的三级调速,适应多种临床需求。
[0012]作为一种优选,按压部和承压部均为三角形的凸起。采用这种结构后,对软管的挤压力量集中在三角形凸起的尖端处,操作更省力。
[0013]作为一种优选,采血部还包括针座和采血针保护套,采血针通过针座连接软管的另一端,针座与采血针螺纹连接;采血针保护套包括吊钟形的罩体,罩体的外侧设有防滑螺纹,罩体的一端固定连接针座,罩体的另一端为圆形开口,针座和采血针位于罩体的内部。采用这种结构后,采血试管可通过圆形开口准确插入采血针保护套中,既可为采血试管提供导向作用,又防止了血液飞溅,保护操作人员,防止采血针戳到手。
[0014]作为一种优选,采血针与采血针座之间设有弹性薄膜,弹性薄膜上设有X形开口,X形开口朝向采血针的内部。采用这种结构后,采血针在大气环境中时,X形开口闭合,只有在插入采血试管中,由于采血试管为真空管,在内外压差较大的情况下,X形开口开放,血液才会从采血针的针头流出。因此,可达到拆封包装后保持器械密闭性、多根试管采集间期无血液渗漏的效果。
[0015]作为一种优选,采血针保护套的长度为3.5cm,圆形开口的直径为2cm。采用这种结
构后,套体恰好能容纳一根负压真空试管,以保证试管直送可准确插入,标准采血。
[0016]总的说来,本技术还具有如下优点:可简化血透患者采血的步骤,大大降低了采血操作对患者及操作者带来的不良影响,减少耗材的浪费,准确采集血量,减少血液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减少操作者针刺伤的风险,实现密闭采血,是一款保护患者、保护操作者的医疗器械。且其成本低廉,制作简单,整体设计简洁,包装简单,采血部可拆卸,可单独包装,空间占比小,适用于各种情况下血透患者采血,适合目前血透室常用治疗车用物的收纳及整理。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次性动静脉内瘘采血针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穿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动静脉内瘘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部、软管和采血部;穿刺部包括用于穿刺血管的穿刺针,采血部包括采血针和采血针保护套;软管的一端连接穿刺针,软管的另一端连接采血针,采血针位于采血针保护套的内部;软管上设有穿刺针保护套,穿刺针保护套包括头部和套体,头部开有滑动孔,软管可滑动地穿过滑动孔,套体与头部的一端连接,套体包括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第一半部包括条形的第一凹槽,第二半部包括条形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开口正对第二凹槽的开口,第一半部与第二半部之间形成保护空间,滑动孔与保护空间连通;穿刺针保护套具有备用状态和保护状态,备用状态下,套体套于软管的外侧,软管穿过保护空间,保护状态下,套体位于穿刺针的外侧,穿刺针位于保护空间内。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动静脉内瘘采血针,其特征在于:穿刺针保护套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半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半部的长度。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动静脉内瘘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头部的外形为长方体结构,穿刺针保护套的外侧设有凹凸条纹。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动静脉内瘘采血针,其特征在于:穿刺部还包括针梗和蝶形的针柄,针柄包括固定套和两个翼片,两个翼片分别位于固定套的两侧;穿刺针通过针梗连接软管的一端,固定套固定地套于针梗的外侧;第一凹槽的开口和第二凹槽的开口之间具有间隙,套体的侧面开有缺口,缺口的一端位于套体与头部的连接处,缺口的另一端连接间隙;穿刺针保护套还具有中间状态,备用状态下的穿刺针保护套经中间状态转换为保护状态,中间状态下,固定套位于保护空间中,翼片从间隙中伸出,保护状态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金梅李佩球谢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