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加强的主起落架舱的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0712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两个主起落架以及主起落架舱(34)的飞行器,该主起落架舱被构造为能够在竖直中线平面的两侧容纳处于收缩状态的两个主起落架,该主起落架舱(34)包括后横向壁(36)、前横向壁(38)以及基本垂直于后横向壁(36)和前横向壁(38)的底壁(40),其特征在于,该主起落架舱(34)包括至少一个支柱(56,58),其连接后横向壁(36)或前横向壁(38)和底壁(40),并大致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中。并大致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中。并大致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括加强的主起落架舱的飞行器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包括加强主起落架舱舱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和图2所示,飞行器10包括一个在前尖14和后尖16之间延伸的机身12,以及设置在机身12两侧并通过中央翼盒20连接至机身的机翼18。
[0003]在后文的描述中,当飞行器10位于地面上时,飞行器10的纵向轴线22对应于水平轴线,该纵向轴线从飞行器10的前尖14延伸到后尖16。纵向方向是指与纵向轴线22平行的方向。纵向平面是指与纵向轴线22平行的平面。竖直中线平面是由纵向轴线22所通过的竖直平面。横向平面是垂直于纵向轴线22的平面。
[0004]飞行器10包括定位于前尖14附近的前起落架24以及定位于机身12两侧位于中央翼盒20后方的两个主起落架26。每个前或主起落架24、26均被构造为能够占据展开位置和收缩状态,如图1所示,在展开位置中,每个前或主起落架均定位于起落架舱外部,并且如图4所示,在收缩状态中,每个前或主起落架均位于起落架舱内部。
[0005]如图2至图4所示,机身12包括主起落架舱28,其定位于中央翼盒20后方并被构造为能够接收处于收缩状态的两个主起落架26。该主起落架舱28包括后横向壁30.1、前横向壁30.2以及底壁30.3。这些壁中的某些,特别是后横向壁30.1和底壁30.3,在位于机身12内部和主起落架舱28外部的第一加压区与位于主起落架舱28内部的第二未加压区之间形成密封屏障。由于这种压力差,底壁30.3倾向于朝主起落架舱28的内部弯曲,如图4所示。为了限制这种变形,底壁30.3被加固并且包括彼此平行的多个纵向梁32,这些纵向梁与纵向方向平行定向并且从后横向壁30.1延伸直到前横向壁30.2。
[0006]在后文中,主起落架舱的内部对应于第二未加压区。起落架舱的外部尤其对应于第一加压区。壁的内侧面对应于壁中朝主起落架舱内部定向的面且壁的外侧面对应于壁中朝主起落架舱的外部定向的面。
[0007]为了加强底壁30.3的硬度,一个解决方案是提供大量的纵向梁。然而,这种解决方案并不令人满意,由于其导致了机载重量增加,这倾向于损害飞行器的性能。此外,尽管有大量的纵向梁32,但由于底壁30.3的长度(沿纵向方向测取的尺寸),其仍倾向于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中的全部或部分。
[0009]为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飞行器,其包括两个主起落架以及主起落架舱,该主起落架舱被构造为能够在竖直中线平面两侧接收处于收缩状态的两个主起落架,该主起落架舱包括后横向壁、与后横向壁大致平行的前横向壁、以及底壁,底壁与前和后横向壁及竖直中线平面基本垂直,该底壁有连接至后横向壁的后边缘以及连接至前横向壁的前边缘。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主起落架舱包括至少一个支柱,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通过第一接头连接至设置于后横向壁和前横向壁中的一个上的第一锚固点,第二端通过第二接
头连至设置于底壁上的第二锚固点,每个支柱大致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中,并与前边缘或后边缘间隔开。
[0011]支柱使得得以限制主起落架舱的底壁的变形。
[0012]根据另一特征,主起落架舱包括连接后横向壁和底壁的后支柱以及连接前横向壁和底壁的前支柱。
[0013]根据另一特征,底壁的后边缘和前边缘间隔一定长度,并且对于每个支柱,第二锚固点与底壁的后边缘或前边缘间隔开对应于长度的四分之一的距离。
[0014]根据另一特征,第一锚固点和第二锚固点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具有第一垫板的第一部分,该第一垫板压抵后或前横向壁或底壁的内侧面,以及具有第二垫板的第二部分,该第二垫板压抵在后或前横向壁或底壁的外侧面,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通过穿过后或前横向壁或底壁的元件而彼此连接。
[0015]根据另一特征,第二部分连接至设置于后横向壁或底壁上并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的两侧的两根梁。
[0016]根据另一特征,第二部分包括第一板,其垂直于竖直中线平面以及后横向壁或底壁,连接至梁和后横向壁或底壁。
[0017]根据另一特征,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垫板,其压抵后横向壁或底壁的外侧面并通过穿过后横向壁或底壁的元件连接至第一部分的第一垫板。
[0018]根据另一特征,第二部分包括加强肋,其呈三角形,并连接第一板和第二垫板,且大致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中。
[0019]根据另一特征,第一锚固点和第二锚固点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三部分,该第三部分包括第二板以及第三垫板,该第二板压抵第二部分的第一板并连接至该第一板,该第三垫板压抵后横向壁或底壁并通过穿过后横向壁或底壁的元件连接至第一部分的第一垫板。
[0020]根据另一特征,第三部分加强肋,其呈三角形,并连接第二板和第三垫板,且大致定位于竖直中线平面中。
[0021]根据另一特征,每个接头均包括具有垂直于竖直中线平面的枢转轴线的枢转接头及球头接头。
附图说明
[0022]其他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变得明显,这些描述仅以示例方式给出并参考附图,在附图中:
[0023]‑
图1是飞行器的侧视图,
[0024]‑
图2是图1中可见的飞行器的机身的一部分的纵向横截面图,
[0025]‑
图3是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实施例的空主起落架舱的透视图,
[0026]‑
图4是图3中可见的主起落架舱的纵向横截面图,显示了底壁的变形,
[0027]‑
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主起落架舱的透视图,
[0028]‑
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主起落架舱的横向横截面图,
[0029]‑
图7是从主起落架舱外部的第一视角看的图5中可见的后支柱的第一锚固点的透视图,
[0030]‑
图8是从主起落架舱外部的第二视角看的图7中可见的后支柱的第一锚固点的透
视图,
[0031]‑
图9是从主起落架舱内部的视角看的图7中可见的后支柱的第一锚固点的透视图,
[0032]‑
图10是从主起落架舱内部的视角看的图5中可见的前支柱的第一锚固点的透视图,
[0033]‑
图11是从主起落架舱外部的视角看的图10中可见的前支柱的第一锚固点的透视图,
[0034]‑
图12是主起落架舱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显示了图5中可见的后支柱的第二锚固点,以及
[0035]‑
图13是从主起落架舱内部的视角看的图12中可见的后支柱的第二锚固点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
[0036]根据图5和图6中可见的实施例,主起落架舱34包括垂直于竖直中线平面PMV的后横向壁36、大致平行于后横向壁36的前横向壁38、以及底壁40,底壁40基本垂直于后横向壁36和前横向壁38以及竖直中线平面PMV。底壁40以相对于竖直中线平面PMV对称的方式定位。前横向壁38可以形成中央翼盒的一部分。
[0037]如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行器,包括两个主起落架(42.1,42.2)以及主起落架舱(34),所述主起落架舱被构造为能够在竖直中线平面(PMV)的两侧容纳处于收缩状态的所述两个主起落架(42.1,42.2),所述主起落架舱(34)包括后横向壁(36)、与所述后横向壁(36)大致平行的前横向壁(38)以及底壁(40),所述底壁(40)基本垂直于所述后横向壁(36)和前横向壁(38)以及所述竖直中线平面(PMV),所述底壁(40)具有连接至所述后横向壁(36)的后边缘(40.1)以及连接至所述前横向壁(38)的前边缘(4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起落架舱(34)包括至少一个支柱(56,58),所述至少一个支柱具有第一端(56.1,58.1)以及第二端(56.2,58.2),所述第一端(56.1,58.1)通过第一接头(60,62)连接至设置于所述后横向壁(36)和所述前横向壁(38)中的一个上的第一锚固点(64,66),所述第二端(56.2,58.2)通过第二接头(68)连接至设置于所述底壁(40)上的第二锚固点(70),每个支柱(56,58)均大致定位于所述竖直中线平面(PMV)中,并且与所述前边缘(40.2)或后边缘(40.1)间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起落架舱(34)包括连接所述后横向壁(36)和所述底壁(40)的后支柱(56)以及连接所述前横向壁(38)和所述底壁(40)的前支柱(58)。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40)的所述后边缘(40.1)和所述前边缘(40.2)间隔开长度L,并且,对于每个支柱(56,58),所述第二锚固点(70)与所述底壁(40)的所述后边缘(40.1)或所述前边缘(40.2)间隔开距离L/4,该距离L/4对应于所述长度L的四分之一。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锚固点(64,66)和第二锚固点(7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部分(76,82,86)以及第二部分(78,84,88);所述第一部分(76,82,86)具有第一垫板(76.2,82.2,86.2),所述第一垫板(76.2,82.2,86.2)压抵所述后横向壁(36)或所述前横向壁(38)或所述底壁(40)的内侧面(F36,F38,F40);所述第二部分(78,84,88)具有第二垫板(78.2,84.2,88.2),所述第二垫板压抵所述后横向壁(36)或所述前横向壁(38)或所述底壁(40)的外侧面(F36',F38',F40');所述第一垫板(76.2,82.2,86.2)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
申请(专利权)人:空中客车运营简化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