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安全防爆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044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式安全防爆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芯包、封口体、第一针脚、第二针脚、束腰结构、容腔、防爆阀;所述的芯包封装在外壳内部;所述的芯包分别连接有第一针脚、第二针脚;所述的封口体与外壳束腰对接;所述的外壳设置有束腰结构;所述束腰结构将外壳靠近设置有防爆阀一端形成容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提供一种一体式安全防爆电容器,通过对电容器外壳接近末端处设置束腰结构,将外壳接近末端处形成容腔,起到缓冲消减气压、吸热阻燃的作用,实现防爆吸收漏液的目的,解决传统电容器存在防爆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散热阻燃差,防爆稳定性差的问题,且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以及实用性。推广价值以及实用性。推广价值以及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安全防爆电容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容器领域,尤其是一种一体式安全防爆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电容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电容器的安全系数以及品质要求也更为严格。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所以广泛应用于隔直、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电路等方面,电容器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电容器内部结构为封闭空间,当电容器承受电压电流过大时会急剧发热,易造成电容器击穿,或电解液汽化电容器内压增大,导致电容器爆破失效引发安全隐患。普通电容因破开时没有压力缓冲或消减,导致火花塞效应,电解液喷出甚至会起火,严重时会造成火烧机。传统的电容器外壳在结构上为一体成型,为固定的封闭空间,有的通过外加防爆罩壳,防爆垫片的方式防止电容器爆炸时电解液喷出到电路板中,存在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散热阻燃差,防爆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式安全防爆电容器,通过对电容器外壳接近末端处设置束腰结构,将外壳接近末端处形成容腔,起到缓冲消减气压、吸热阻燃的作用,实现防爆吸收漏液的目的,解决传统电容器存在防爆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散热阻燃差,防爆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一体式安全防爆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芯包、封口体、第一针脚、第二针脚、束腰结构、容腔、防爆阀;所述的芯包封装在外壳内部;所述的芯包分别连接有第一针脚、第二针脚;所述的封口体与外壳束腰对接;所述的外壳设置有束腰结构;所述束腰结构将外壳靠近设置有防爆阀一端形成容腔。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束腰结构为通过外壳侧壁从外向内呈环形凹陷形变所得。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束腰结构在外壳侧壁的具体位置根据芯包的长度确定,芯包远离第一针脚、第二针脚的末端与束腰结构相抵触固定。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容腔为外壳通过束腰结构后一体成型所得,容腔与外壳为一整体,容腔的内径与外壳的内径一致,束腰结构内径小于芯包的内径。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束腰结构处为直通容腔或设置垫片,或容腔中设置绝缘填充物中的至少一种。
[0009]本专利技术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一体式安全防爆电容器,通过对电容器外壳接近末端处设置束腰结构,将外壳接近末端处形成容腔,起到缓冲消减气压、吸热阻燃的作用,实现防爆吸收漏液的目的,解决传统电容器存在防爆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散热阻燃差,防爆稳定性差的问题,且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以及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号说明:1、外壳;2、芯包;3、封口体;4、第一针脚;5、第二针脚;6、束腰结构;7、容腔;8、垫片;9、绝缘填充物;10、防爆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实施例一如图1

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安全防爆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芯包2、封口体3、第一针脚4、第二针脚5、束腰结构6、容腔7、防爆阀10;所述的芯包2封装在外壳1内部;所述的芯包2分别连接有第一针脚4、第二针脚5;所述的封口体3与外壳1束腰对接;所述的外壳1设置有束腰结构6;所述束腰结构6将外壳1靠近设置有防爆阀10一端形成容腔7。
[0017]外壳1为一体成型铝壳,外壳1的另一端设置有防爆阀10,外壳1的长度由芯包2的长度决定,外壳的内径大小与芯包2的外径大小相匹配。所述的外壳1设置有束腰结构6,所述束腰结构6将外壳1靠近设置有防爆阀10一端形成容腔7。所述的束腰结构6为通过外壳1侧壁从外向内呈环形凹陷形变所得。束腰结构6与外壳1为一体成型,通过束腰结构6将外壳1分隔为两部分,分别是盛装芯包2的电容层与容腔7。电容层与容腔7相通,两部分衔接处则为束腰结构6。
[0018]所述的束腰结构6在外壳1侧壁的具体位置根据芯包2的长度确定,芯包2远离第一针脚4、第二针脚5的末端与束腰结构6相抵触固定。组立封装时将封口体3穿插在芯包2中的第一针脚4、第二针脚5中,接着将芯包2入外壳1中进行封装。
[0019]如图3所示,所述的容腔7为外壳1通过束腰结构6后一体成型所得,容腔7与外壳1为一整体,容腔7的内径与外壳1的内径一致,束腰结构6内径小于芯包2的内径。由于腰结构6内径小于芯包2的内径,因此束腰结构6能将芯包2端部固定,起到固定芯包2的作用。所述的束腰结构6处为直通容腔7,即盛装芯包2的电容层与容腔7之间连通,没有遮挡物,容腔7内处于空置的状态,此时容腔7起到收纳溢出的电解液的作用,以及提供缓冲泄压力的空间,气压高时,一部分气压将分散到容腔7中,可以减缓电容器内部因高温导致气压膨胀的张力。
[0020]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外壳1为一体成型铝壳,外壳1的另一端设置有防爆阀10,外壳1的长度由芯包2的长度决定,外壳的内径大小与芯包2的外径大小相匹配。所述的外壳1设置有束腰结构6,所述束腰结构6将外壳1靠近设置有防爆阀10一端形成容腔7。所述的束腰结构6为通过外壳1侧壁从外向内呈环形凹陷形变所得。束腰结构6与外壳1为一体成型,通过束腰结构6将外壳1分隔为两部分,分别是盛装芯包2的电容层与容腔7。电容层与容腔7相通,两部分
衔接处则为束腰结构6。
[0021]所述的束腰结构6在外壳1侧壁的具体位置根据芯包2的长度确定,芯包2远离第一针脚4、第二针脚5的末端与束腰结构6相抵触固定。组立封装时将封口体3穿插在芯包2中的第一针脚4、第二针脚5中,接着将芯包2入外壳1中进行封装。
[0022]如图4所示,所述的容腔7为外壳1通过束腰结构6后一体成型所得,容腔7与外壳1为一整体,容腔7的内径与外壳1的内径一致,束腰结构6内径小于芯包2的内径。
[0023]所述的束腰结构6处为设置垫片8,垫片8在束腰结构6的挤压下固定,垫片8中有通孔,垫片8将盛装芯包2的电容层与容腔7之间隔断,盛装芯包2的电容层与容腔7之间通过垫片8中有通孔连通,使得气压一致。当电容器受到高温,内部电解液蒸发气压过高时,部分气压经过垫片8中的通孔进入到容腔7,起到降低气压的作用,部分溢出的电解液通过垫片8中的通孔进入容腔7被收纳。垫片8将芯包2阻隔在束腰结构6处,防止芯包2移动摩擦刺穿铝箔发生短路。同时垫片8将热量传递到容腔7,起到吸热降温的作用,防止电容器爆炸。
[0024]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外壳1为一体成型铝壳,外壳1的另一端设置有防爆阀10,外壳1的长度由芯包2的长度决定,外壳的内径大小与芯包2的外径大小相匹配。所述的外壳1设置有束腰结构6,所述束腰结构6将外壳1靠近设置有防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安全防爆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芯包(2)、封口体(3)、第一针脚(4)、第二针脚(5)、束腰结构(6)、容腔(7)、防爆阀(10);所述的芯包(2)封装在外壳(1)内部;所述的芯包(2)分别连接有第一针脚(4)、第二针脚(5);所述的封口体(3)与外壳(1)束腰对接;所述的外壳(1)设置有束腰结构(6);所述束腰结构(6)将外壳(1)靠近设置有防爆阀(10)一端形成容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安全防爆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束腰结构(6)为通过外壳(1)侧壁从外向内呈环形凹陷形变所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安全防爆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万红林薏竹王润申秦品刚
申请(专利权)人:丰宾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