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箱式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029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箱式臭氧发生器,其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内竖立安装的隔板,所述隔板在所述箱体内分隔出气体发生室和电气室,其中所述隔板至少部分限定出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位于所述气体发生室内的板式臭氧发生模组;位于所述电气室内的发热电气元件;在所述顶部开口和/或底部开口处设置的强制送风装置,用于形成在所述气体发生室和所述电气室中经所述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循环的循环冷却气流。流。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箱式臭氧发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臭氧发生器领域,具体涉及机箱式臭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有效地灭菌,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环保、医疗卫生、水处理、制药、食品制备、化妆品制备等需要灭菌或消毒的领域。
[0003]为此,当前提出了多种臭氧发生器和相关设备,其通常是利用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气体来实现的。
[0004]常见的臭氧发生器类型包括管式、罐式或机柜式臭氧发生器。但是,这些臭氧发生器往往是根据具体需求定制的,臭氧发生器自身的可扩展性较差。而且,这些臭氧发生器通常属于大型设备或大型设备的附属设备,不能灵活地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0005]本专利技术人还获知某些可扩展的板式结构臭氧发生器,但其仍然存在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
[0006]有鉴于此,当前存在着提供一种尺寸结构小、方便携带的臭氧发生器的需求。
[0007]上述描述仅作为了解本领域相关技术的背景,并非承认其属于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机箱式臭氧发生器,其具有极其紧凑的结构,并且还可能实现较高的安全性。
[0009]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机箱式臭氧发生器还能在此紧凑的结构中实现极高的热稳定性。
[001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机箱式臭氧发生器能够允许诸种关键部件、尤其是用于产生臭氧的部件具有可扩展性和/或良好互换性和/或改进空间。
[0011]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机箱式臭氧发生器能够以极其紧凑的结构实现相对高的单位占地(体积)产气效率。
[0012]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机箱式臭氧发生器,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内竖立安装的隔板,所述隔板在所述箱体内分隔出气体发生室和电气室,其中所述隔板至少部分限定出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位于所述气体发生室内的板式臭氧发生模组;位于所述电气室内的发热电气元件;在所述顶部开口和/或底部开口处设置的强制送风装置,用于形成在所述气体发生室和所述电气室中经所述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循环的循环冷却气流。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机箱式臭氧发生器,不仅具有极其紧凑的结构以实现便携性,而且还通过将气体反应部件和电气部件大体隔开而实现了较高的安全性,还可以减少或避免气体反应部件的结露以及减少或避免湿气影响电气元件。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强制送风装置用于形成从所述气体发生室经所述底部开口流入所述电气室并从所述电气室经所述顶部开口流入所述气体发生室的循环冷却气流。
[0015]进一步地,借助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顶部和底部开口、更进一步地借助强制送风
装置能够有效地实现发热电气元件的冷却。尤其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强制送风装置、例如风机并非是按照直觉的方式设置用于直吹发热元件,而是与顶部和底部开口一起造成所述循环冷却气流,反而实现了更高的冷却效果,而且冷却效果更加持续稳定。这可能会有助于臭氧发生器能长期稳定地维持较高的臭氧产生效率。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强制送风装置设置在底部开口处并位于所述气体发生室。通过将强制送风装置设置在底部开口处,能够比设置在顶部开口处或者其他部位具有更高的冷却流体稳定性。尤其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开口被强制送风装置完全覆盖,这能获得更高的冷却流体稳定性。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开口为狭长形开口。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开口具有大于所述底部开口的宽度和小于所述底部开口的面积。在这些实施例中,减小顶部开口的高度以及面积看上去貌似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循环冷却气流,但专利技术人发现这能实现更高和更稳定的循环气流的平衡,并改善了冷却效果,与此同时还保证了安全和湿气隔绝效果。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气元件包括驱动变频电源、电连接所述驱动变频电源的转换变压器和电连接所述转换变压器的谐振高压线圈。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变频电源在竖向上设置在所述转换变压器和所述谐振高压线圈之间。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气元件还包括与所述驱动变频电源连接的滤波器单元、与所述滤波器单元连接的控制电源以及与所述控制电源连接的控制显示单元。通过在电连接线路中设置滤波器单元,能够使得控制电源能由驱动电源获得而且仍能正常工作,避免了控制电源由单独线路提供或者为控制电源设置另外的变压和整流装置。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显示单元在竖向上临近所述驱动变频单元设置且远离所述谐振高压线圈设置。借助于该结构,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谐振高压线圈对控制单元的影响。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包括底板、顶板、前面板、后面板和一对侧板。可选地,所述底板包括一对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隔板共同形成所述底部开口。可选地,所述箱体还可以包括一对顶部纵梁,所述纵梁将所述顶板与所述隔板间隔开以形成所述顶部开口。优选地,所述底板的折边在所述箱体的底部形成底部凹槽,所述底部开口在所述底部凹槽中限定出。优选地,所述顶板和纵梁在所述箱体的顶部中形成顶部凹槽,所述顶部开口在所述顶部凹槽中限定出。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箱式臭氧发生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顶部挂板和至少一个底部支脚,用于将所述板式臭氧发生模组悬挂支撑在所述气体发生室内以形成避让所述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的净空。在该实施例中板式臭氧发生模组、尤其是地电极(板状结构)避让顶部开口/底部开口的净空看起来貌似不如顶部和底部开口直接正对板式臭氧发生模组、尤其是地电极(板状结构)的换热效率高,但专利技术人发现所述净空(例如借助于所述底部凹槽和顶部凹槽形成)能够提供改善的冷却效率,并不一定作为原理(也不应构成限制)的解释,也许是因为在所述实施例中的所述净空提高了循环气流的循环效率,进而获得改善的换热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部分可从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获知,部分可以通
过本文的教导而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推导而得。
附图说明
[0025]下文将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示出元件不受附图所示比例的限制,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其中:
[0026]图1A至图1E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臭氧发生器的多个视图;
[0027]图2A至图2H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的地电极的多个视图;
[0028]图3A至图3H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的地电极的多个视图;
[0029]图4A至图4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高压放电装置的多个视图;
[0030]图5A至图5D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高压保险装置的多个视图。
[0031]10、臭氧发生器;
[0032]20、板式臭氧发生模组;200、第一表面;202、第二表面;205、进气孔;206、出气孔;
[0033]21、地电极;210、接触面;211、冷却流体通道;2114、连通槽;212、微气道;2120、缩窄部;213、第一纵向气槽;214、第二纵向气槽;215、进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箱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内竖立安装的隔板,所述隔板在所述箱体内分隔出气体发生室和电气室,其中所述隔板至少部分限定出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位于所述气体发生室内的板式臭氧发生模组;位于所述电气室内的发热电气元件;在所述顶部开口和/或底部开口处设置的强制送风装置,用于形成在所述气体发生室和所述电气室中经所述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循环的循环冷却气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箱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制送风装置用于形成从所述气体发生室经所述底部开口流入所述电气室并从所述电气室经所述顶部开口流入所述气体发生室的循环冷却气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箱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制送风装置设置在底部开口处并位于所述气体发生室。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箱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开口为狭长形开口,可选地所述顶部开口具有大于所述底部开口的宽度和小于所述底部开口的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箱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元件包括驱动变频电源、电连接所述驱动变频电源的转换变压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旺凯王军赵晓飞张聪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胜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