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及其润滑油供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969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其润滑油供给系统,发动机润滑油供给系统包括机体主油道、油底壳、以及主管路,主管路上设置有三通阀一、单向阀、以及电子机油泵,电子机油泵设置在三通阀一与单向阀之间;单向阀的出油侧靠近机体主油道;发动机润滑油供给系统还包括支管路,支管路上设置有球阀,支管路与主管路的两个连接点分别为连接点A和连接点B,连接点A位于油底壳的泄油口与三通阀一之间,连接点B位于电子机油泵与单向阀之间。通过对三通阀一以及球阀的通断的控制,在发动机不停机状态下补充润滑油,提高发动机的运行率,加强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降低发动机维护难度。降低发动机维护难度。降低发动机维护难度。

An engine and its lubricating oil suppl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及其润滑油供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及其润滑油供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公告号为“CN203730091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机油系统,包括进油管路、预供油管路以及补油管路和出油管路,进油管路上设置机油滤清器,预供油管路和补油管路均与预供油泵连接相通,出油管路分别与预供油管路和换热器连接相通,预供油泵两端的预供油管路上分别连接第四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预供油泵两端的补油管路上分别连接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进油管路、预供油管路和补油管路均位于换热器同一侧且均与辅助单元底架连接固定,出油管路位于换热器另一侧且与辅助单元底架连接固定。本技术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并实现了一泵多用,有利于节省机油系统的占用空间,且安装、调试方便。
[0003]但是,这种现有的发动机及发电机组外置供油系统只能实现发动机启动前的预供油功能。不能兼顾发动机及其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的补油以及停机状态下的快速放油功能,当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出现液位低/油压低的问题时,只能停机补油,这就造成了发动机运行率下降,维护强度提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油供给系统,能够在发动机不停机状态下补充润滑油,提高发动机的运行率,加强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降低发动机维护难度。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发动机润滑油供给系统,包括机体主油道、油底壳、以及主管路,所述主管路上设置有三通阀一、单向阀、以及电子机油泵,所述电子机油泵设置于所述三通阀一与所述单向阀之间;所述单向阀的出油侧靠近所述机体主油道;所述发动机润滑油供给系统还包括支管路,所述支管路上设置有球阀,所述支管路与所述主管路的两个连接点分别为连接点A和连接点B,所述连接点A位于所述油底壳的泄油口与所述三通阀一之间,所述连接点B位于所述电子机油泵与所述单向阀之间。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主管路上还设置有三通阀二,所述三通阀二位于所述电子机油泵与所述连接点B之间。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三通阀一为电动三通阀;所述三通阀二为电动三通阀;所述球阀为电动球阀;所述三通阀一、所述三通阀二、以及所述球阀皆电连接于发动机ECU。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三通阀一为合流式电动三通阀。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三通阀二为分流式电动三通阀。
[0010]进一步的,所述油底壳内设置有机油液位计,所述机油液位计电连接于所述发动机ECU。
[0011]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润滑油供给系统还包括储油箱,所述储油箱通过进油管路
连接于所述三通阀一。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润滑油供给系统还包括放油箱,所述放油箱通过放油管路连接于所述三通阀二。
[0013]基于一个总的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能够在发动机不停机状态下补充润滑油,提高发动机的运行率,加强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降低发动机维护难度。
[0014]一种发动机,包括机体,还包括上述的发动机润滑油供给系统,所述发动机润滑油供给系统的所述机体主油道设置于所述机体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为六缸发动机,或者,所述发动机为八缸发动机。
[001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发动机润滑油供给系统包括机体主油道、油底壳、以及主管路,主管路上设置有三通阀一、单向阀、以及电子机油泵,电子机油泵设置在三通阀一与单向阀之间;单向阀的出油侧靠近机体主油道;发动机润滑油供给系统还包括支管路,支管路上设置有球阀,支管路与主管路的两个连接点分别为连接点A和连接点B,连接点A位于油底壳的泄油口与三通阀一之间,连接点B位于电子机油泵与单向阀之间。通过对三通阀一以及球阀的通断的控制,在发动机不停机状态下补充润滑油,提高发动机的运行率,加强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降低发动机维护难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发动机润滑油供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中B区域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实线表示用于流通润滑油的管路;虚线表示导线;
[0021]图中,箭头的方向表示润滑油的流动方向;
[0022]图中,1、机油液位计;2、机体;21、机体主油道;3、油底壳;31、泄油口;4、三通阀一;41、三通阀一第一端口;42、三通阀一第二端口;43、三通阀一第三端口;5、电子机油泵;6、发动机ECU;7、三通阀二;71、三通阀二第一端口;72、三通阀二第二端口;73、三通阀二第三端口;8、单向阀;9、球阀;91、球阀第一端口;92、球阀第二端口;10、储油箱;11、放油箱;121、管段一;122、管段二;123、管段三;124、管段四;13、支管路;14、进油管路;15、放油管路;16、连接点A;17、连接点B。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结合图1所示,一种发动机,它包括机体2,还包括发动机润滑油供给系统,发动机润滑油供给系统包括机体主油道21、油底壳3、以及主管路,机体主油道21设置在机体2上。
[0025]主管路上设置有三通阀一4、单向阀8、以及电子机油泵5,电子机油泵5设置在三通阀一4与单向阀8之间;单向阀8的出油侧靠近机体主油道21。
[0026]发动机润滑油供给系统还包括支管路13,在支管路13上设置有球阀9,支管路13与主管路的两个连接点分别为连接点A16和连接点B17,连接点A16位于泄油口31与三通阀一4之间,连接点B17位于电子机油泵5与单向阀8之间。
[0027]主管路上还设置有三通阀二7,三通阀二7位于电子机油泵5与连接点B17之间。
[0028]三通阀一4为电动三通阀;三通阀二7为电动三通阀;球阀9为电动球阀;三通阀一4、三通阀二7、以及球阀9皆与发动机ECU6通过导线电连接。
[0029]三通阀一4优选为合流式电动三通阀。三通阀二7为分流式电动三通阀。
[0030]结合图1、图2、以及图3共同所示,三通阀一4的三个端口分别为三通阀一第一端口41、三通阀一第二端口42、以及三通阀一第三端口43;三通阀二7的三个端口分别为三通阀二第一端口71、三通阀二第二端口72、以及三通阀二第三端口73;球阀9的两个端口分别为球阀第一端口91和球阀第二端口92。
[0031]主管路分为管段一121、管段二122、管段三123、以及管段四124。
[0032]油底壳3的泄油口31通过管段一121与三通阀一第一端口41连通,三通阀一第二端口42通过管段二122与电子机油泵5的进油口连通,电子机油泵5的出油口通过管段三123与三通阀二第一端口71连通,三通阀二第二端口72通过管段四124与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润滑油供给系统,包括机体主油道、油底壳、以及主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上设置有三通阀一、单向阀、以及电子机油泵,所述电子机油泵设置于所述三通阀一与所述单向阀之间;所述单向阀的出油侧靠近所述机体主油道;所述发动机润滑油供给系统还包括支管路,所述支管路上设置有球阀,所述支管路与所述主管路的两个连接点分别为连接点A和连接点B,所述连接点A位于所述油底壳的泄油口与所述三通阀一之间,所述连接点B位于所述电子机油泵与所述单向阀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润滑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上还设置有三通阀二,所述三通阀二位于所述电子机油泵与所述连接点B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润滑油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一为电动三通阀;所述三通阀二为电动三通阀;所述球阀为电动球阀;所述三通阀一、所述三通阀二、以及所述球阀皆电连接于发动机ECU。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润滑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见祥刘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