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体、机油泵、发动机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960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机体、机油泵、发动机及车辆,应用于机油泵,具有惰轮轴取油通道、泵油齿轮腔和出油腔,泵油齿轮腔和出油腔连通;出油腔具有主出油口和惰轮轴取油口,惰轮轴取油口与惰轮轴取油通道连通,主出油口和惰轮轴取油口相对设置且朝向相反,主出油口的内径大于惰轮轴取油口的内径;由于泵油的方向沿着主出油口,主出油口的内径较大,因此,大部分机油沿主出油口方向排出,而少部分的机油沿反向经取油口进入惰轮轴取油通道,进入取油口的机油惯性较小,不容易裹挟杂质进入惰轮轴取油通道,也就不容易进入惰轮轴的衬套间隙。惰轮轴的衬套间隙。惰轮轴的衬套间隙。

A machine body, oil pump, engine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体、机油泵、发动机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机体、机油泵、发动机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机油泵依靠惰轮轴从前端轮系获取动力驱动内部齿轮泵油,惰轮轴衬套通过正向油道取脏油(未经机油滤清器过滤)进行润滑,惰轮轴润滑油道取油口方向向量与机油泵出油方向夹角α小于90度,杂质很容易进入衬套间隙,造成衬套磨损,可能导致惰轮轴卡滞,发动机无机油压力造成拉缸化瓦等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机体、机油泵、发动机及车辆,用于避免杂质进入惰轮轴的衬套间隙。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机体,应用于机油泵,具有惰轮轴取油通道、泵油齿轮腔和出油腔,所述泵油齿轮腔和所述出油腔连通;所述出油腔具有主出油口和惰轮轴取油口,所述惰轮轴取油口与所述惰轮轴取油通道连通,所述主出油口和惰轮轴取油口相对设置且朝向相反,所述主出油口的内径大于所述惰轮轴取油口的内径;由于泵油的方向沿着主出油口,主出油口的内径较大,因此,大部分机油沿主出油口方向排出,而少部分的机油沿反向经取油口进入惰轮轴取油通道,进入取油口的机油惯性较小,不容易裹挟杂质进入惰轮轴取油通道,也就不容易进入惰轮轴的衬套间隙。
[0006]可选地,所述出油腔具有底面和围壁面,所述围壁面沿所述底面的边缘延伸;所述围壁面远离所述底面的一端围成所述主出油口,所述惰轮轴取油口位于所述底面,所述主出油口的内径大于所述惰轮轴取油口的内径。
[0007]可选地,所述惰轮轴取油通道包括与所述惰轮轴取油口连通的横向段,所述横向段具有扩腔区,所述扩腔区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惰轮轴取油口的横截面积。
[0008]可选地,所述扩腔区的内壁形成沉淀槽。
[0009]可选地,所述惰轮轴取油通道还包括下降连接段,所述下降连接段位于所述横向段的下游;且所述下降连接段和所述沉淀槽位于所述横向段的轴线的同一侧。
[0010]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机油泵,机油泵包括惰轮轴、衬套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机体,其中,所述惰轮轴套设于所述衬套中;所述惰轮轴取油通道的出油口与所述衬套和所述惰轮轴之间的间隙连通。
[0011]所述的机油泵与上述的机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12]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发动机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机油泵。
[0013]所述的发动机与上述的机油泵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14]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发动机。
[0015]所述的车辆与上述的发动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泵的示意图;
[0017]图2表示图1所示机油泵中机体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体应用于机油泵,并具有惰轮轴1取油通道6、泵油齿轮腔5和出油腔4,泵油齿轮腔5具有用于进脏油的进油口a,泵油齿轮腔5内用于安装泵油齿轮组2,泵油齿轮腔5和出油腔4连通,脏油经过进油口a进入泵油齿轮腔5,被泵油齿轮组2加压成高压机油;出油腔4具有主出油口C和惰轮轴1取油口A,惰轮轴1取油口A与惰轮轴1取油通道6连通,主出油口C和惰轮轴1取油口A相对设置且朝向相反,主出油口C的朝向参考方向b,主出油口C的内径大于惰轮轴1取油口A的内径;由于泵油的方向沿着主出油口C,主出油口C的内径较大,因此,大部分机油沿主出油口C方向排出,而少部分的机油沿反向经取油口A进入惰轮轴1取油通道6,进入取油口A的机油惯性较小,不容易裹挟杂质进入惰轮轴1取油通道6,也就不容易进入惰轮轴1的衬套间隙。
[0020]主出油口C和取油口A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考图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出油腔4具有底面41和围壁面42,围壁面42沿底面41的边缘延伸;围壁面42远离底面41的一端围成主出油口C,惰轮轴1取油口A位于底面41,主出油口C的内径大于惰轮轴1取油口A的内径。
[002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惰轮轴1取油通道6包括与惰轮轴1取油口A连通的横向段61,横向段61具有扩腔区611,扩腔区611的横截面积大于惰轮轴1取油口A的横截面积,机油到达扩腔区611后,横截面积变大,流体压力下降,流速下降,有利于杂质在此区域沉淀。
[002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扩腔区611的内壁形成沉淀槽B,沉淀槽B可以收纳在扩腔区611沉淀的机油中的杂质,防止沉淀的杂质被冲入惰轮轴的衬套间隙内。
[002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惰轮轴1取油通道6还包括下降连接段62,下降连接段62位于横向段61的下游;且下降连接段62和沉淀槽B位于横向段61的轴线的同一侧(具体安装时均位于该轴线下侧),下降连接段62下降延伸之前,提前利用沉淀槽B将机油中的杂质沉淀其中,防止杂质随着机油因重力下降到下降连接段62而进入衬套间隙。
[0024]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油泵,机油泵包括惰轮轴1、衬套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机体,其中,惰轮轴1套设于衬套中,衬套配合于惰轮3内;惰轮轴1取油通道6的出油口与衬套和惰轮轴1之间的间隙连通,以进行润滑,泵油齿轮腔5内安装泵油齿轮组2。
[0025]由于主出油口C和惰轮轴1取油口A相对设置且朝向相反,主出油口C的内径大于惰轮轴1取油口A的内径;由于泵油的方向沿着主出油口C,主出油口C的内径较大,因此,大部分机油沿主出油口C方向排出,而少部分的机油沿反向经取油口A进入惰轮轴1取油通道6,
进入取油口A的机油惯性较小,不容易裹挟杂质进入惰轮轴1取油通道6,也就不容易进入惰轮轴1的衬套间隙。
[0026]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发动机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泵。
[0027]由于主出油口C和惰轮轴1取油口A相对设置且朝向相反,主出油口C的内径大于惰轮轴1取油口A的内径;由于泵油的方向沿着主出油口C,主出油口C的内径较大,因此,大部分机油沿主出油口C方向排出,而少部分的机油沿反向经取油口A进入惰轮轴1取油通道6,进入取油口A的机油惯性较小,不容易裹挟杂质进入惰轮轴1取油通道6,也就不容易进入惰轮轴1的衬套间隙。
[0028]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
[0029]由于主出油口C和惰轮轴1取油口A相对设置且朝向相反,主出油口C的内径大于惰轮轴1取油口A的内径;由于泵油的方向沿着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体,应用于机油泵,其特征在于,具有惰轮轴取油通道、泵油齿轮腔和出油腔,所述泵油齿轮腔和所述出油腔连通;所述出油腔具有主出油口和惰轮轴取油口,所述惰轮轴取油口与所述惰轮轴取油通道连通,所述主出油口和惰轮轴取油口相对设置且朝向相反,所述主出油口的内径大于所述惰轮轴取油口的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腔具有底面和围壁面,所述围壁面沿所述底面的边缘延伸;所述围壁面远离所述底面的一端围成所述主出油口,所述惰轮轴取油口位于所述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惰轮轴取油通道包括与所述惰轮轴取油口连通的横向段,所述横向段具有扩腔区,所述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少聪申加伟李浩刘洋王超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