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及包含其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945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RNA及包含其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制备方法,属于医用的配置品领域。该RNA包括5

RNA and novel coronavirus vaccine containing it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RNA及包含其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的配置品领域,尤其是涉及RNA及包含其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安全有效疫苗的普及是抵御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最强力武器,也是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关键。虽然目前现有疫苗的广泛接种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群体免疫,但至今由新型冠状病毒持续引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仍未解除。
[0003]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株Omicron (B.1.1.529) BA.1.1亚型的S蛋白上出现37个突变位点,是目前突变最多的毒株。S蛋白RBD受体结合区出现G339D、S371L、S373P、S375F、K417N、N440K、G446S、S477N、T478K、E484A、Q493R、G496S、Q498R、N501Y、Y505H,共15个突变位点;非RBD区出现A67V, H69

, V70

, T95I, G142D, V143

, Y144

, Y145

, N211

, L212I, ins214EPE, T547K, D614G, H655Y, N679K, P681H, N764K, D796Y, N856K, Q954H, N969K, L981F,共22个突变位点。与之前的全球VOC变体相比,Omicron共有K417N、T478K、N501Y突变,但也存在G339D、N440K、S447N、Q498R等额外的突变。Omicron突变株在保留ACE2受体结合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对中和抗体的逃逸能力。因此,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需要及时更新,以抵御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突变株病毒。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丰富现有技术中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种类,提供一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突变株的mRNA疫苗、药物组合物和试剂盒。新型冠状病毒的mRNA疫苗的设计难度较高,尤其是病毒完整和高效表达的实现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mRNA在体外细胞中均能够表达抗原蛋白,且免疫小鼠后能够检测到高效价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突变株假病毒中和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RNA,所述RNA包括依次连接的5
’‑
UTR、目的基因的mRNA和3
’‑
UTR和Poly A,所述目的基因的mRNA为编码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突变株的抗原性多肽或其抗原性片段、变体或衍生物的序列,所述抗原性多肽或其抗原性片段至少包含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突变株的S蛋白或S蛋白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BD)片段;所述5
’‑
UTR的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的第1至52位的序列;所述3
’‑
UTR的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的第806至931位的序列;所述Poly A的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的第932至1051位的序列。
[0006]在本专利技术中,新型冠状病毒是指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

CoV

2),其中,S蛋白是指表面刺突(S)蛋白,S蛋白质(spike)由于是介导病毒入侵的主要蛋白质,也是中和抗体的主要靶点。S蛋白包含两个亚基,S1和S2。其中,S1主要包含有受体结合区(RBD结构域),冠状病毒正是通过RBD结构域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来感染细胞;S2介导细胞膜融合,故S蛋白或S蛋白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BD也是中和抗体的主要靶点。
[0007]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抗原性多肽或其抗原性片段包含S蛋白的信号肽、NTD和RBD。在本专利技术中,NTD即N

terminal domain,为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N端的一段序列,冠状病毒的NTD可与宿主细胞的蛋白或糖蛋白结合,帮助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粘附和入侵,介导病毒入侵宿主细胞,该段区域可能包含诱导中和抗体产生的表位。S蛋白的NTD和RBD在结构上相邻。
[000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RNA至少包含编码新型冠状病毒的RBD的mRNA序列;优选地,所述RNA包含至少编码新型冠状病毒的的信号肽、NTD和RBD的mRNA序列。
[0009]所述RNA的序列为如下A1)

A20)中的至少一种:A1)SEQ ID No. 1所示的RNA序列;A2)与SEQ ID No. 1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A3)SEQ ID No. 2所示的RNA序列;A4)与SEQ ID No. 2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A5)SEQ ID No. 3所示的RNA序列;A6)与SEQ ID No. 3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A7)SEQ ID No. 4所示的RNA序列;A8)与SEQ ID No. 4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A9)SEQ ID No. 5所示的RNA序列;A10)与SEQ ID No. 5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A11)SEQ ID No. 6所示的RNA序列;A12)与SEQ ID No. 6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A13)SEQ ID No. 7所示的RNA序列;A14)与SEQ ID No. 7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A15)SEQ ID No. 8所示的RNA序列;A16)与SEQ ID No. 8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A17)SEQ ID No. 9所示的RNA序列;A18)与SEQ ID No. 9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A19)SEQ ID No. 10所示的RNA序列;A20)与SEQ ID No. 10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
[0010]上述方案中的A9)

A20),所述RNA包含编码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的mRNA序列。
[0011]本专利技术中,新冠Omicron突变株mRNA的CDS由优化的密码子构成,在细胞水平可以高效表达蛋白(转染细胞后均表达较高水平的蛋白),其中,SEQ ID No. 4所示的序列在SEQ ID No. 1至SEQ ID No. 4所示的序列中蛋白表达的水平最高。将本专利技术的mRNA制备成疫苗(表达S蛋白RBD区的疫苗)后,经小鼠免疫验证,有效性好,具有免疫原性。SEQ ID No. 8所示的序列在SEQ ID No. 5至SEQ ID No. 10所示的序列中蛋白表达的水平最高。将本专利技术的mRNA制备成疫苗(表达S蛋白的疫苗)后,经小鼠免疫验证,有效性好,具有免疫原性。
[001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同源性”与“同一性”同义,是指在使用氨基酸序列或核苷酸序列的方面,使用序列与现有技术获得的序列相比,具有(包括但不限于)90%、91%、92%、93%、9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NA,其特征在于,所述RNA包括5
’‑
UTR、目的基因的mRNA、3
’‑
UTR和Poly A,所述mRNA为编码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突变株的抗原性多肽或其抗原性片段、变体或衍生物,所述抗原性多肽或其抗原性片段至少包含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突变株的S蛋白或S蛋白的受体结合结构域片段;所述5
’‑
UTR的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的第1至52位;所述3
’‑
UTR的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的第806至931位;所述Poly A的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的第932至1051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NA,其特征在于,所述RNA的序列为如下A1)

A20)中的至少一种:A1)SEQ ID No. 1所示的RNA序列;A2)与SEQ ID No. 1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A3)SEQ ID No. 2所示的RNA序列;A4)与SEQ ID No. 2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A5)SEQ ID No. 3所示的RNA序列;A6)与SEQ ID No. 3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A7)SEQ ID No. 4所示的RNA序列;A8)与SEQ ID No. 4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A9)SEQ ID No. 5所示的RNA序列;A10)与SEQ ID No. 5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A11)SEQ ID No. 6所示的RNA序列;A12)与SEQ ID No. 6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A13)SEQ ID No. 7所示的RNA序列;A14)与SEQ ID No. 7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A15)SEQ ID No. 8所示的RNA序列;A16)与SEQ ID No. 8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A17)SEQ ID No. 9所示的RNA序列;A18)与SEQ ID No. 9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A19)SEQ ID No. 10所示的RNA序列;A20)与SEQ ID No. 10所示序列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且功能相同的序列。3.与权利要求1或2所述RNA相关的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材料为B1)至B5)中的任一种:B1)编码权利要求1或2所述RNA的核酸分子;B2)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B3)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载体,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重组载体;B4)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微生物,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重组微生物,或含有B3)所述重组载体的重组微生物;B5)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转基因细胞系、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转基因细胞系、或含有B3)所述重组载体的转基因细胞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B3)为如下b1)

b10)任一所述的载体:b1)用序列表中序列11的所示的DNA替换载体pVAX1的T7启动子序列与XbaI识别位点之
间的片段,并保持载体其他核苷酸序列不变的重组载体;b2)用序列表中序列12的所示的DNA替换载体pVAX1的T7启动子序列与XbaI位点之间的片段,并保持载体其他核苷酸序列不变的重组载体;b3)用序列表中序列13的所示的DNA替换载体pVAX1的T7启动子序列与XbaI位点之间的片段,并保持载体其他核苷酸序列不变的重组载体;b4)用序列表中序列14的所示的DNA替换载体pVAX1的T7启动子序列与XbaI位点之间的片段,并保持载体其他核苷酸序列不变的重组载体;b5)用序列表中序列15的所示的DNA替换载体pVAX1的T7启动子序列与XbaI位点之间的片段,并保持载体其他核苷酸序列不变的重组载体;b6)用序列表中序列16的所示的DNA替换载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升启杨静李蕾龙晋蓉于常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