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油器、柴油机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944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喷油器、柴油机及车辆,该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主体和喷油嘴,喷油器主体内设置有供油油道,喷油嘴设置于喷油器主体的一端,喷油嘴具有与供油油道连通的储油腔,以及均与储油腔连通的多个喷油孔,喷油孔的侧壁设有多个来复线,来复线呈螺旋状延伸,且来复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喷油孔的两端,当燃油经喷油孔喷射时,在来复线的作用下,燃油会快速旋转,可增加喷油孔的出口处的压力,增强雾化效果,并且燃油离开喷油孔喷射至活塞的燃烧室时动能得到增强,且可旋转,保证燃油精准到达燃烧室的避阀坑内,经燃烧室侧壁反射后二次雾化效果更佳,可明显改善燃烧,提升燃油经济性并改善排放、提高热效率。提高热效率。提高热效率。

Fuel injector, diesel engine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油器、柴油机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喷油器、柴油机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柴油机通过提升轨压和压缩比来实现低排放和高热效率的目的,然而在超高压缩比条件下,燃烧室体积小,流动弱,湍流强度小,不利于燃油雾化,导致燃烧恶化,碳烟排放升高。因此压缩比提高到一定大小,将不利于性能提升。如申请号为US10448063的前期专利公开了一种直喷式燃料喷射器,喷嘴尖端(喷油嘴)采用圆柱孔的油道结构,不能实现单个油孔提升喷油的动能和燃油雾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油器、柴油机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喷油器的喷嘴采用圆柱孔油道结构,不利于提升喷油动能和燃油雾化的问题。
[0004]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喷油器,该喷油器包括:
[0005]喷油器主体,所述喷油器主体内设置有供油油道;
[0006]喷油嘴,设置于所述喷油器主体的一端,所述喷油嘴具有与所述供油油道连通的储油腔,以及均与所述储油腔连通的多个喷油孔,所述喷油孔的侧壁设有多个来复线,所述来复线呈螺旋状延伸,且所述来复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喷油孔的两端。
[0007]作为喷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来复线的截面为矩形。
[0008]作为喷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来复线的截面为三角形。
[0009]作为喷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油孔沿直线方向延伸。
[0010]作为喷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油孔沿螺旋方向延伸。
[0011]作为喷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多个所述喷油孔沿所述喷油嘴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0012]作为喷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油腔包括与所述供油油道连通的圆柱腔和与所述圆柱腔连通的半球腔,多个所述喷油孔均设置于所述半球腔的腔壁。
[0013]作为喷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来复线的数量为6

8个。
[0014]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柴油机,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的喷油器。
[0015]再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方案中的柴油机。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喷油器、柴油机及车辆,该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主体和喷油嘴。喷油器主体内设置有供油油道。喷油嘴设置于喷油器主体的一端,喷油嘴具有与供油油道连通的储油腔,以及均与储油腔连通的多个喷油孔。喷油孔的侧壁设有多个来复线,来复线呈螺旋状延伸,且来复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喷油孔的两端。当燃油经喷油孔喷射时,在来复线的作用下,燃油会快速旋转,可增加喷油孔的出口处的压力,增强雾化效果,并且燃油离开喷油孔喷射至活塞的燃烧室时动能得到增强,且可旋转,保证燃油精准到达燃烧室的避
阀坑内,经燃烧室侧壁反射后二次雾化效果更佳,可明显改善燃烧,提升燃油经济性并改善排放、提高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喷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喷油器的喷油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喷油孔沿螺旋方向延伸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喷油孔的截面示意图一;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喷油孔的截面示意图二;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喷油孔的截面示意图三。
[0024]图中:
[0025]1、喷油器主体;
[0026]2、喷油嘴;21、储油腔;211、圆柱腔;212、半球腔;22、喷油孔;23、来复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现有喷油嘴通常采用圆柱孔的油道结构将燃油喷射至燃烧室,圆柱形的油道无法实现单个油孔提升喷油动能和燃油雾化。具体地,燃油从喷油孔喷出后,不会旋转,受重力
影响,燃油在活塞燃烧室内的落点区域无法准确到达避阀坑内,降低了喷射落点精确度,同时喷射压力低,燃油雾化不理想。
[0032]对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喷油器,该喷油器能够提升燃油雾化效果。
[0033]具体地,如图1至图6所示,该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主体1和喷油嘴2。喷油器主体1内设置有供油油道。喷油嘴2设置于喷油器主体1的一端,喷油嘴2 具有与供油油道连通的储油腔21,以及均与储油腔21连通的多个喷油孔22。喷油孔22的侧壁设有多个来复线23,来复线23呈螺旋状延伸,且来复线2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喷油孔22的两端。当燃油经喷油孔22喷射时,在来复线23的作用下,燃油会快速旋转,可增加喷油孔22的出口处的压力,增强雾化效果,并且燃油离开喷油孔22喷射至活塞的燃烧室时动能得到增强,且可旋转,保证燃油精准到达燃烧室的避阀坑内,经燃烧室反射后二次雾化效果更佳,可明显改善燃烧,提升燃油经济性并改善排放、提高热效率。
[0034]其中,来复线23也成膛线,其为设置于喷油孔22孔壁的螺旋状凹槽,可通过化学蚀刻技术加工。来复线23的数量优选为6个、7个或8个。
[0035]喷油孔22可以沿直线方向延伸,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油器主体(1),所述喷油器主体(1)内设置有供油油道;喷油嘴(2),设置于所述喷油器主体(1)的一端,所述喷油嘴(2)具有与所述供油油道连通的储油腔(21),以及均与所述储油腔(21)连通的多个喷油孔(22),所述喷油孔(22)的侧壁设有多个来复线(23),所述来复线(23)呈螺旋状延伸,且所述来复线(2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喷油孔(22)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来复线(23)的截面为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来复线(23)的截面为三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孔(22)沿直线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海涛唐志刚徐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