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830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窑装置,回转窑装置包括筒体和罩头,罩头罩设于筒体的端部,筒体能够绕中心轴转动,罩头固定设置,筒体与罩头相连通,回转窑装置还包括: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固连于罩头的端部;围板组件,围板组件固连于筒体,围板组件自筒体的外壁面沿径向往外延伸;密封组件自围板组件的两侧夹紧围板组件,密封组件用于封堵筒体和罩头,以限制筒体内的气体向外溢出。通过N型围板组件与U型密封组件所形成的自封闭式结构,保证密封位置的转动机构部分和静止机构部分在轴向和径向的膨胀或串动情况下的整体相对固定,仅存在相对转动,从而避免传统回转窑密封串动导致的泄漏问题,极大提高系统密封性能。极大提高系统密封性能。极大提高系统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转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转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固体废物通常以热解、气化等热化学转化技术进行处理。热解、气化等热化学处理通常是在回转式运行反应器内进行,然而有机固体废物在热解、气化等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以及一氧化炭、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有毒气体,因此需要一个密封装置来对回转式运行反应器进行密封,避免有毒气体外漏。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将密封材料压在反应器外圈以形成密封环的轴向密封方法,但是轴向密封由于会受到重力作用而导致密封圈上紧下松的问题,从而会导致有毒气体外漏。
[0004]同时,由于回转窑尺寸较大,在加工过程以及受热膨胀变形后在转动过程中容易发生跳动或串动而产生泄漏,因此传统的鱼鳞密封、迷宫密封或填料密封均很难保证热解反应所需要的高性能密封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径向密封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的封闭式结构的缺陷,提供一种回转窑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一种回转窑装置,所述回转窑装置包括筒体和罩头,所述罩头罩设于所述筒体的端部,所述筒体能够绕枢转轴转动,所述罩头固定设置,所述筒体与所述罩头相连通,所述回转窑装置还包括:
[0008]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固连于所述罩头的端部;
[0009]围板组件,所述围板组件固连于所述筒体,所述围板组件自所述筒体的外壁面沿径向往外延伸;
[0010]所述密封组件自所述围板组件的两侧夹紧所述围板组件,所述密封组件用于封堵所述筒体和所述罩头,以限制所述筒体内的气体向外溢出。
[0011]在本方案中,通过利用自筒体外壁面径向往外延伸的围板组件,实现将轴向的密封转变为径向的密封,从而能够避免轴向密封因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密封面上紧下松的情况,进而能够避免密封效果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利用密封组件自围板组件的两侧夹紧围板组件,能够在围板组件与密封组件的动静结合面处,形成一个闭环结构。若气体从围板组件和密封组件的动静结合面处溢出,则会依次通过两侧的密封组件进行密封,增大了密封面,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气体外漏。
[0012]较佳地,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部和压紧部,所述压紧部抵接于所述密封部,以限制所述筒体内的气体向外溢出。
[0013]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一方面实现了径向密封,保证了动静结合密封面不受
回转窑运行过程中串动影响,另一方面双层密封的密封效果更好。
[0014]较佳地,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部设有凹槽,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密封件还用于与所述围板组件相贴合。
[0015]较佳地,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压紧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密封件压紧于所述围板组件。
[001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密封件与围板组件之间能够紧密贴合,保证了密封性能。
[0017]较佳地,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夹紧件,所述密封部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夹紧件的第二通孔或通槽,所述夹紧件的壁面与所述围板组件相贴合,所述压紧部作用于所述夹紧件远离所述围板组件的一面以将所述夹紧件压紧于所述围板组件。
[0018]在本方案中,通过两侧的压紧部将围板组件更稳固地夹紧于密封组件中间,从而夹紧件能够避免围板组件在密封组件内部发生串动而导致气体泄漏。当围板组件随着筒体一起转动过程中发生了串动和膨胀,密封组件与围板组件也能够保持一致性,使得密封效果不受串动的影响,从而能够保证密封效果。
[0019]较佳地,所述压紧部设有朝向所述密封部开设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密封件。
[0020]在本方案中,弹性体会对密封件施加持续的压紧力,进而能够保证密封件与围板组件之间的紧密贴合,也就保证了密封件的密封效果。
[0021]较佳地,所述回转窑装置还包括轴套,所述密封组件的内侧通过所述轴套压设于所述围板组件或所述筒体,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围板组件之间或者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筒体之间滑动连接;
[0022]和/或,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罩头之间采用软连接。
[0023]在本方案中,利用轴套连接转动部分和静止部分使得在围板组件转动过程中,密封组件能够与围板组件在径向进行相同的串动和跳动,进一步地保证密封组件与围板组件的结构面之间仅有相对转动,确保了密封的效果;
[0024]通过软连接吸收筒体转动过程中转动部分和静止部分在轴向的膨胀和串动,从而能够保证密封面不受影响。
[0025]较佳地,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围板组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密封组件上设有与所述间隙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用于向所述间隙填充密封材料;
[0026]和/或,所述围板组件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连通两侧的所述密封组件。
[0027]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三通孔向间隙内填入其他密封材料,例如油、水、气等密封材料,通过独特的隔断排列填充密封材料,即固、液/气、液/气、固的串联多相密封形式,从而在针对动静结合面处能够实现高效的密封;
[0028]采用第四通孔连通两侧的密封组件,便于向两侧的间隙均填充有密封材料。
[0029]较佳地,所述第三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通孔之间相互连通;
[0030]和/或,所述第三通孔联通进气管道处设有感应组件,通过所述感应组件监测所述间隙内的压强。
[0031]较佳地,所述围板组件包括第一延伸部、折弯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自所述筒体的外壁面沿径向往外延伸,所述折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顶部,所述折弯
部自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顶部沿轴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于所述折弯部的尾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自所述筒体的外壁面沿径向往内延伸,所述密封组件自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两侧夹紧所述第二延伸部;
[0032]和/或,所述回转窑装置还包括若干个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所述第一挡环自所述筒体的外壁面径向往外延伸,所述第二挡环自所述罩头的内壁面径向往内延伸,所述第一挡环和所述第二挡环交叉设置且存在间隔;
[0033]和/或,所述回转窑装置还包括隔热圈,所述隔热圈设于所述筒体与所述围板组件之间。
[0034]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一延伸部、折弯部和第二延伸部形成N型,从而将轴向密封转变为径向密封;
[0035]通过在罩头的腔室内设置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以形成迷宫密封,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装置的密封效果;
[0036]隔热圈能够有效地防止围板组件和密封组件受高温影响,进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0037]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38]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自筒体外壁面径向往外延伸的围板组件,实现将轴向的密封转变为径向的密封,从而能够避免轴向密封因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密封面上紧下松的情况,进而能够避免密封效果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利用密封组件自围板组件的两侧夹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窑装置,所述回转窑装置包括筒体和罩头,所述罩头罩设于所述筒体的端部,所述筒体能够绕中心轴转动,所述罩头固定设置,所述筒体与所述罩头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装置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固连于所述罩头的端部;围板组件,所述围板组件固连于所述筒体,所述围板组件自所述筒体的外壁面沿径向往外延伸;所述密封组件自所述围板组件的两侧夹紧所述围板组件,所述密封组件用于封堵所述筒体和所述罩头,以限制所述筒体内的气体向外溢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部和压紧部,所述压紧部抵接于所述密封部,以限制所述筒体内的气体向外溢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部设有凹槽,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密封件还用于与所述围板组件相贴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压紧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密封件压紧于所述围板组件。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夹紧件,所述密封部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夹紧件的第二通孔或通槽,所述夹紧件的壁面与所述围板组件相贴合,所述压紧部作用于所述夹紧件远离所述围板组件的一面以将所述夹紧件压紧于所述围板组件。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部设有朝向所述密封部开设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密封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伟茹斌戴贡鑫郭泗勇程文丰宛政孙立徐月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